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及二维激光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18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及二维激光雷达,涉及激光技术领域,通过:编码器模块采集角度脉冲信号和圈脉冲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根据圈脉冲信号对角度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生成符合激光雷达扫描区域要求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块通过微分电路和第一逻辑电路对角度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在每个角度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位置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逻辑电路对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发射控制时序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可以缩短编码器与发射器之间信号的时间延迟,从而提高激光雷达的扫描速率和角度分辨率的精度,同时也减少角度脉冲信号对单片机资源的占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及二维激光雷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
,尤其是涉及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及二维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正在广泛的被应用于环境建模、轮廓测量等领域,对激光雷达的距离精度、角度精度、角度分辨率以及扫描频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激光雷达发射器控制时序采用单片机采集编码器角度位置信号,并以此作为沿中断触发,利用单片机定时器或延时产生脉宽符合要求的控制脉冲。但是现有方法要考虑单片机中断响应时间及其非固定性,此中断响应时间造成了控制信号和编码器输出信号的延时。中断响应时间的非固定性会造成激光雷达角度精度误差。编码器角度位置信号进入单片机并产生中断,会大大占用单片机的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及二维激光雷达,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单片机中断响应时间会造成信号延时和单片机资源占用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其中,包括:编码器模块,用于采集电机旋转过程中码盘位置,生成角度脉冲信号和圈脉冲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用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圈脉冲信号对所述角度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模块,用于采集电机旋转过程中码盘位置,生成角度脉冲信号和圈脉冲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用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圈脉冲信号对所述角度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生成符合激光雷达扫描区域要求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用模块相连,用于通过微分电路和第一逻辑电路对所述角度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在每个所述角度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位置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逻辑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发射控制时序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模块,用于采集电机旋转过程中码盘位置,生成角度脉冲信号和圈脉冲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用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圈脉冲信号对所述角度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生成符合激光雷达扫描区域要求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用模块相连,用于通过微分电路和第一逻辑电路对所述角度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在每个所述角度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位置生成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逻辑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发射控制时序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角度脉冲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电容C5和电容C6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电阻R12的一端和芯片U4的引脚1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外接电压信号,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电阻R14的一端和芯片U3的引脚2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外接电压信号,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引脚4与芯片U4的引脚2相连,芯片U4的引脚4与所述微分电路相连并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控制时序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电路包括:芯片U7的引脚4与所述芯片U4的引脚4相连并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芯片U7的引脚1通过电容C7和电阻R15分别与引脚3和引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奇徐卫周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杰泰高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