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01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机身,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轮,所述第一内齿轮位于第二内齿轮的一侧,且第一内齿轮上远离第二内齿轮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远离第一内齿轮的一端焊接有转盘,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的内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对称放置有效的平衡了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减少行星减速器的晃动,保证行星减速器动力传输的稳定,另外,由于行星轮不需要轴承和支撑杆,从而减少行星减速器的重量和体积,便于微型行星减速器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需求,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
本技术属于行星减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
技术介绍
行星减速器的原理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行星减速器传动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以达到减速的目的,普通的减速机也会有几对相同原理的齿轮啮合来达到理想的减速效果,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就是传动比。在专利号是CN99202783.7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无系杆3K行星减速器,具有传动范围大、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效率较高、更易于实现小型化和微型化,但是,上述无系杆3K行星减速器设置了一个行星轮,当输入轴转速较高时,行星轮的转速也会相对的较高,这时候就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导致行星减速器晃动,行星轮与内齿轮的摩擦力较大,提高了摩擦力,损耗转动了和磨损轮齿,降低使用寿命,另外,输出轴难以与设备的输入端出入同心度上,容易造成行星减速器内部齿轮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以解决上述无系杆3K行星减速器容易产生离心力,磨损行星轮和内齿轮上的轮齿和输出轴与设备输入端难以位于同心度位置上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机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齿轮(3)和第二内齿轮(5),所述第一内齿轮(3)位于第二内齿轮(5)的一侧,且第一内齿轮(3)上远离第二内齿轮(5)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上远离第一内齿轮(3)的一端焊接有转盘(10),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2)的内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轮(8),所述太阳轮(8)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9),所述第一行星轮(4)位于第二行星轮(9)的一侧,且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9)均与第一内齿轮(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机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齿轮(3)和第二内齿轮(5),所述第一内齿轮(3)位于第二内齿轮(5)的一侧,且第一内齿轮(3)上远离第二内齿轮(5)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上远离第一内齿轮(3)的一端焊接有转盘(10),所述行星减速器机身(2)的内部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太阳轮(8),所述太阳轮(8)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9),所述第一行星轮(4)位于第二行星轮(9)的一侧,且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9)均与第一内齿轮(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4)和第二行星轮(9)均与第二内齿轮(5)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8)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输入轴(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星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量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