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896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包括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所述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均设置在煅烧炉炉体内的底部,所述上层烟道由若干个离散并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组成,上层烟道与底层烟道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炉体的侧面之间形成环形的中层烟道,所述支撑台与炉体的底面之间形成底层烟道,所述底层烟道中部设有总的排烟口;所述炉体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系统配套使用的扰动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还利于提高煅烧炉炉体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炭素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煅烧炉是炭素生产的主要热工设备之一,属于高耗能工业炉窑设备。煅烧炉又分为卧式结构和立式结构,从省时省力和提高产量方面,立式结构的煅烧炉具有较大的优势,现有的立式结构的炭素焙烧炉一般将其燃烧系统安装在炉底或炉体上,并将其排烟通道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或顶端,这是根据热的烟气易忘上走的原理设置的,该种设置虽然能保证烟气的顺利排出,但是该种设计既不利于热量的有效利用,也易出现炉体内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它不仅可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还利于提高煅烧炉炉体内各处温度的均匀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包括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所述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均设置在煅烧炉炉体内的底部,所述上层烟道由若干个离散并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组成,上层烟道与底层烟道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炉体的侧面之间形成环形的中层烟道,所述支撑台与炉体的底面之间形成底层烟道,所述底层烟道中部设有总的排烟口;所述炉体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系统配套使用的扰动风机。上述方案中,采用三层结构的排烟系统,并将排烟系统设置在炉体的底部,配合使用炉体上端的扰动风机,可将位于炉体顶部的烟气压向炉体底部,然后依次经过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因为上层烟道的存在,可以保证装有炭素料箱的底部充分接收到温度,使料箱的整体受热均匀性较高,因为中层烟道的存在,可以保证烟气在上层烟道中存留一定的时间,并且还具有保温的作用,底层烟道的作用也主要是保温的作用,还起到利于烟气顺利从排烟口中排出的作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柱均匀设置在支撑台上,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小于用于盛装炭素的料箱的直径,在支撑柱上放置料箱,使料箱底部处于架起状态,利于热烟气在料箱底部流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与炉体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用于架起支撑台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柱,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撑柱主要的作用是架起支撑台,因此在支撑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第二支撑柱设置密度越小,越利于烟气的流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为方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可靠性、安全性较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为圆柱形结构,便于从不同方向均可达到较好的支撑料箱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烟道的高度小于中层烟道的厚度,所述上层烟道的高度小于底层烟道的厚度,保证上层烟道中的热量集中程度最高,便于实现料箱的受热均匀性较高。进一步的,所述中层烟道的厚度不小于底层烟道的厚度,保证中层烟道的保温效果较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支撑台均采用耐火砖堆砌而成,使用寿命较高,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均较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采用耐火砖堆砌而成,使用寿命较高,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均较高。进一步的,所述中层烟道的宽度不小于30cm,便于烟气顺利从上层烟道进入到底层烟道,不易出现烟气因堵塞而导致的反流现象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层结构的排烟系统,并将排烟系统设置在炉体的底部,配合使用炉体上端的扰动风机,可将位于炉体顶部的烟气压向炉体底部,然后依次经过上层烟道、中层烟道和底层烟道,因为上层烟道的存在,可以保证装有炭素料箱的底部充分接收到温度,使料箱的整体受热均匀性较高,因为中层烟道的存在,可以保证烟气在上层烟道中存留一定的时间,并且还具有保温的作用,底层烟道的作用也主要是保温的作用,还起到利于烟气顺利从排烟口中排出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只需要增加一些整体的高度,结构紧凑,建造成本也较低;3、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既不影响排烟过程,又能对烟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利于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上层烟道;2、中层烟道;3、底层烟道;4、炉体;5、第一支撑柱;6、支撑台;7、排烟口;8、扰动风机;9、第二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包括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均设置在煅烧炉炉体4内的底部,上层烟道1由若干个离散并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5组成,上层烟道1与底层烟道3之间设有支撑台6,支撑台6与炉体4的侧面之间形成环形的中层烟道2,支撑台6与炉体4的底面之间形成底层烟道3,底层烟道3中部设有总的排烟口7;炉体4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系统配套使用的扰动风机8。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5均匀设置在支撑台6上,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小于用于盛装炭素的料箱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支撑台6与炉体4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用于架起支撑台6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柱9,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9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9为圆柱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5为圆柱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上层烟道1的高度小于中层烟道2的厚度,上层烟道1的高度小于底层烟道3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中层烟道2的厚度不小于底层烟道3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5、支撑台6均采用耐火砖堆砌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9采用耐火砖堆砌而成。本实施例中,中层烟道2的宽度不小于3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所述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均设置在煅烧炉炉体(4)内的底部,所述上层烟道(1)由若干个离散并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5)组成,上层烟道(1)与底层烟道(3)之间设有支撑台(6),所述支撑台(6)与炉体(4)的侧面之间形成环形的中层烟道(2),所述支撑台(6)与炉体(4)的底面之间形成底层烟道(3),所述底层烟道(3)中部设有总的排烟口(7);所述炉体(4)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系统配套使用的扰动风机(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所述上层烟道(1)、中层烟道(2)和底层烟道(3)均设置在煅烧炉炉体(4)内的底部,所述上层烟道(1)由若干个离散并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5)组成,上层烟道(1)与底层烟道(3)之间设有支撑台(6),所述支撑台(6)与炉体(4)的侧面之间形成环形的中层烟道(2),所述支撑台(6)与炉体(4)的底面之间形成底层烟道(3),所述底层烟道(3)中部设有总的排烟口(7);所述炉体(4)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系统配套使用的扰动风机(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均匀设置在支撑台(6)上,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小于用于盛装炭素的料箱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煅烧单体炉的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6)与炉体(4)的底面设有若干个用于架起支撑台(6)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柱(9),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9)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潘文剑陈红吴志刚欧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长宁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