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62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包括基础,基础设置于公铁并行段之间,还包括若干个防护板,所有防护板沿公铁并行方向依次相连并设于基础上,每个防护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每个防护板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两个基板之间具有空隙,铁路侧的每个基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防护板的空隙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音材料结构。运用该防眩隔音装置,具有防抛、防眩、防撞、隔离、隔音等功能,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良好的耐久性可长期保障铁路、公路的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急剧增长,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快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市政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交通走廊带稀缺,经常会出现公铁并行路段。在铁路与公路并行段上,当高速列车驶过时,可能会对临近高速行驶车辆产生眩光影响,威胁公路行车安全,公铁并行段的噪声、眩光等因素对公路车辆造成的驾驶分心也会威胁行车安全,因而公路与铁路并行出现的碰撞、眩光、抛物、隔音、侵限等交通运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公路与铁路并行出现的碰撞、眩光、抛物、隔音、侵限等交通运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包括基础,所述基础设置于公铁并行段之间,其所在位置满足公路与铁路建筑限界及运行安全要求,还包括若干个防护板,所有所述防护板沿公铁并行方向依次相连并设于所述基础上,每个所述防护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每个所述防护板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两个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空隙,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所述防护板的所述空隙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音材料结构。由于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即光线可以从公路一侧穿过该防护装置进入铁路一侧,而铁路一侧的光线不能从该防护装置穿过进入公路一侧),能够实现列车乘客具有较好的视野能够欣赏两侧的风景,同时避免了列车车灯对汽车驾驶员的眩光影响,保证行车及运营安全,列车行驶产生的声波在传递时在所述通孔中及所述空隙中摩擦消耗声能,同时所述空隙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吸音材料结构能够进一步吸收声波,降低声波的传递,控制声波共振频率,使所述防护板具有较强的吸声作用;该防护装置位于公路与铁路相邻并行设置的路段之间,公铁并行设置的方式包括路基与路基、桥梁与桥梁或路基与桥梁,吸音材料为吸音棉、吸音毡等材料。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能有效阻止车辆、行人误入铁路限界,保证人身安全及列车行驶安全,有效阻止抛物进入公路或铁路限界,保证行车安全,有效避免了列车对临近高速行驶车辆产生的眩光影响,保证公路行车安全,有效避免了噪声、眩光等因素对公路车辆造成的驾驶分心,保证行车安全,该防眩隔音装置具有防抛、防眩、防撞、隔离、隔音等功能,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良好的耐久性可长期保障铁路、公路的运营安全。优选地,所述吸音材料结构为吸音棉结构。优选地,每个所述防护板中一个所述基板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另一个所述基板为透明结构件,或者每个所述防护板中两个所述基板均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优选地,所述透明结构件为PC板、PMMA板或者玻璃板,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优选地,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所述基板采用所述透明结构件上设置单向透光膜构成。优选地,所述单向透光膜设于所述透明结构件内部。优选地,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的开孔率为5%-10%,开孔率是指所述基板开孔的面积占据所述基板整个面积的比率值。优选地,所有所述通孔直径为3mm-5mm。优选地,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上的所有所述通孔呈阵列排布。优选地,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基础上,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有所述防护板连接于所述基础上,所述安装架起到支撑所述防护板的作用,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整个结构共同承担防抛及隔离功能。优选地,每个所述防护板嵌入所述安装架,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安装架紧密结合。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双电网异物监测装置。双电网异物监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内的异物侵限双电网传感器,双电网监控技术,是在两根绝缘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使用不同频率的模拟低频信号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分别负责发送和接收实时信号;当只有一个接收器收到信号时,表示有一根导线被切断,此时发出提示预警信息:当两个接收器都接收不到信号,表示两根导线同时被切断,则马上产生报警信息。该功能可在汽车、行人等在撞击、破坏防护装置的情况下及时产生预警及报警信息,及时停运铁路,有效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避免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公路侧设有反光条,可以在夜间反射周围的光线,从而对路人和公路司机起到一定的导向及警示作用。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为不锈钢结构件。优选地,所述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高度为0.7m-1.3m。所述基础具有相当高的力学强度和刚度来抵抗车辆的冲撞力,并且其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使乘客受到严重的伤害,主要承担防撞功能。优选地,所述基础为金属梁柱式结构,其高度为0.6m-1.1m。优选地,该防眩隔音装置的高度为2.2m-5.0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能有效阻止车辆、行人误入铁路限界,保证人身安全及列车行驶安全,有效阻止抛物进入公路或铁路限界,保证行车安全,有效避免了列车对临近高速行驶车辆产生的眩光影响,保证公路行车安全,有效避免了噪声、眩光等因素对公路车辆造成的驾驶分心,保证行车安全,该防眩隔音装置具有防抛、防眩、防撞、隔离、隔音等功能,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良好的耐久性可长期保障铁路、公路的运营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眩隔音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眩隔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铁路侧所述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铁路侧所述基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基础,2-防护板,21-基板,22-空隙,23-通孔,3-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包括基础1。所述基础1设置于公铁并行段之间,其所在位置满足公路与铁路建筑限界及运行安全要求,还包括若干个防护板2,所有所述防护板2沿公铁并行方向依次相连并设于所述基础1上,每个所述防护板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21,每个所述防护板2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两个所述基板21之间具有空隙22,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2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3,每个所述防护板2的所述空隙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音材料结构。由于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能够实现列车乘客具有较好的视野能够欣赏两侧的风景,同时避免了列车车灯对汽车驾驶员的眩光影响,保证行车及运营安全,列车行驶产生的声波在传递时在所述通孔23中及所述空隙22中摩擦消耗声能,同时所述空隙22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吸音材料结构能够进一步吸收声波,降低声波的传递,控制声波共振频率,使所述防护板具有较强的吸声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吸音材料结构为吸音棉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包括基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1)设置于公铁并行段之间,还包括若干个防护板(2),所有所述防护板(2)沿公铁并行方向依次相连并设于所述基础(1)上,每个所述防护板(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21),每个所述防护板(2)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两个所述基板(21)之间具有空隙(22),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2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3),每个所述防护板(2)的所述空隙(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音材料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包括基础(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1)设置于公铁并行段之间,还包括若干个防护板(2),所有所述防护板(2)沿公铁并行方向依次相连并设于所述基础(1)上,每个所述防护板(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21),每个所述防护板(2)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两个所述基板(21)之间具有空隙(22),铁路侧的每个所述基板(2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3),每个所述防护板(2)的所述空隙(2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音材料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板(2)中一个所述基板(21)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另一个所述基板(21)为透明结构件,或者每个所述防护板(2)中两个所述基板(21)均为公路侧向铁路侧单向透光的结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并行段防列车眩光及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结构件为PC板、PMMA板或者玻璃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并行段防列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良任万敏王亮袁明李秀华王玉珏朱敏梁春明宿智利姜玄照徐涛曹凌飞李长年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