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861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排水系统包括底板、地坪、集水浅沟与管道结构,地坪铺设在底板上,地坪上开有集水浅沟,所述地坪向集水浅沟找坡,集水浅沟设置在地坪的坡底位置,集水浅沟的深度为40‑100mm,所述管道结构埋设在集水浅沟的正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集水浅沟只起集水作用,不需要通长找坡,取消了地面排水沟,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地库的地坪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投入,同时,预埋的成品管道找坡易把控,排水效果优于传统的排水沟直接流入集水井的方法,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明沟积水、墙面返潮甚至泡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的,涉及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因给排水管道破损、雨季返潮、渗漏等原因,主楼地下室及地下汽车库内经常会出现明水,传统处理方式为:底板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地库周围一圈设置排水沟,地坪施工时向周边排水沟找坡,排水沟再向集水井找坡,受集水井间距、排水沟坡度的影响,必须设置非常厚的地坪才能满足地面排水需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地库净高,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地库底板上的建筑地坪设计厚度越来越薄,排水沟日趋发展为排水“浅”沟,导致排水沟沟底设计坡度变的极小,施工难度很大,受施工工艺及作业人员素质的影响,现有的排水“浅”沟排水效果不佳,排水沟内长期积水、墙面返潮脱皮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寻求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排水通畅的施工方法就显得尤为急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排水通畅的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包括底板、地坪、集水浅沟与管道结构,地坪铺设在底板上,地坪上开有集水浅沟,所述地坪向集水浅沟找坡,集水浅沟设置在地坪的坡底位置,集水浅沟的深度为40-100mm,所述管道结构埋设在集水浅沟的正下方;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排水暗管、落水管与滤水头,所述排水暗管上等距开有若干进水孔,所述落水管的一端插入进水孔与排水暗管接通,落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滤水头,落水管与排水暗管垂直设置;所述排水暗管沿集水浅沟进行埋设,所述滤水头高出集水浅沟的底部;所述排水暗管向集水井找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水浅沟与建筑物的墙壁之间距离10-25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暗管与所述落水管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底板施工之前,在垫层上标记出排水暗管的走向灰线;S2、绑扎板底钢筋,并在板底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在板底钢筋上沿排水暗管的走向灰线设置若干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板底钢筋绑扎在一起,相邻安装支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S3、将管道结构中的排水暗管采用扎丝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落水管竖直向上设置;S4、混凝土浇筑形成底板;S5、在伸出底板板面的落水管位置做出集水浅沟,集水浅沟的沟底抹平收光,割除落水管过长部分,并在落水管的端部安装滤水头,滤水头安装完成后浇筑形成地坪,并沿排水暗管的正上方做出集水浅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暗管底部距板底钢筋顶部间距不小于钢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支架为型钢马凳或钢筋马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集水浅沟只起集水作用,不需要通长找坡,取消了地面排水沟,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地库的地坪厚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投入,同时,预埋的成品管道找坡易把控,排水效果优于传统的排水沟直接流入集水井的方法,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明沟积水、墙面返潮甚至泡水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排水系统沿排水暗管走向的剖面图;图3是排水系统沿垂直于排水暗管走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底板4、地坪5、集水浅沟6与管道结构,地坪5铺设在底板4上,地坪5上开有集水浅沟6,所述地坪5向集水浅沟6找坡,集水浅沟6设置在地坪5的坡底位置,集水浅沟6的深度为40-1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水浅沟6在设置时与建筑物的墙壁之间保留一定距离,该距离优选为10-25cm,防止墙壁受水流影响受潮脱皮,所述管道结构埋设在集水浅沟6的正下方;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排水暗管1、落水管2与滤水头3,所述排水暗管1与落水管2采用成品的PVC管或镀锌钢管,所述滤水头3采用公知技术中具有过滤颗粒物的滤水头,所述排水暗管1上等距开有若干进水孔,所述落水管2的一端插入进水孔与排水暗管1接通,落水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滤水头3,以防止泥沙等固体颗粒杂物进入排水暗管1与落水管2造成管道堵塞,落水管2与排水暗管1垂直设置;所述排水暗管1沿集水浅沟6进行埋设,所述滤水头3高出集水浅沟6的底部,方便维修、检查与更换;所述排水暗管1向集水井找坡,但不能出现逆坡。该排水系统通过在集水浅沟6的底部预埋管道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直接通过排水沟将水流引向集水井的方法,能够及时将集水浅沟6内的积水及时排出,避免了明沟积水、墙面防潮甚至泡水的现象。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底板4施工之前,在垫层(未浇筑底部4之前的地面)上标记出排水暗管1的走向灰线;S2、绑扎板底钢筋,并在板底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在板底钢筋上沿排水暗管1的走向灰线设置若干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板底钢筋绑扎在一起,相邻安装支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S3、将管道结构中的排水暗管1采用扎丝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落水管2竖直向上设置,排水暗管1底部距板底钢筋顶部间距不小于钢筋保护层(板底钢筋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至底板4表面的距离)的设计厚度;S4、混凝土浇筑形成底板4,浇筑时避免振动棒触碰管道结构,避免造成破坏或错位;S5、在伸出底板4板面的落水管2位置做出集水浅沟6,集水浅沟6的沟底抹平收光,割除落水管2过长部分,并在落水管2的端部安装滤水头3,滤水头3安装完成后浇筑形成地坪,并沿排水暗管的正上方做出集水浅沟6。所述安装支架为型钢马凳或钢筋马凳。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专利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地坪(5)、集水浅沟(6)与管道结构,地坪(5)铺设在底板(4)上,地坪(5)上开有集水浅沟(6),所述地坪(5)向集水浅沟(6)找坡,集水浅沟(6)设置在地坪(5)的坡底位置,集水浅沟(6)的深度为40‑100mm,所述管道结构埋设在集水浅沟(6)的正下方;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排水暗管(1)、落水管(2)与滤水头(3),所述排水暗管(1)上等距开有若干进水孔,所述落水管(2)的一端插入进水孔与排水暗管(1)接通,落水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滤水头(3),落水管(2)与排水暗管(1)垂直设置;所述排水暗管(1)沿集水浅沟(6)进行埋设,所述滤水头(3)高出集水浅沟(6)的底部;所述排水暗管(1)向集水井找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地坪(5)、集水浅沟(6)与管道结构,地坪(5)铺设在底板(4)上,地坪(5)上开有集水浅沟(6),所述地坪(5)向集水浅沟(6)找坡,集水浅沟(6)设置在地坪(5)的坡底位置,集水浅沟(6)的深度为40-100mm,所述管道结构埋设在集水浅沟(6)的正下方;所述管道结构包括排水暗管(1)、落水管(2)与滤水头(3),所述排水暗管(1)上等距开有若干进水孔,所述落水管(2)的一端插入进水孔与排水暗管(1)接通,落水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滤水头(3),落水管(2)与排水暗管(1)垂直设置;所述排水暗管(1)沿集水浅沟(6)进行埋设,所述滤水头(3)高出集水浅沟(6)的底部;所述排水暗管(1)向集水井找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浅沟(6)与建筑物的墙壁之间距离10-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1)与所述落水管(2)均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灵宋千军金学胜徐建军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