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防积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61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防积水砖,涉及园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砖本体;砖本体的上表面沿砖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式槽道;开口式槽道内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孔,砖本体内部沿砖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若干透水孔相连通的排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砖本体上表面开设槽道,在槽道内开设透水孔,在砖本体内部沿砖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透水孔相连通的排水通道有效的解决了下雨时砖的透水能力差导致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防积水砖
本专利技术属于园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园林防积水砖。
技术介绍
在园林道路中,通常会铺设砖供行人走路,现有人行道的砖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通常是整体实心砖,砖的渗水性不强、透水能力有限,一旦遭遇阴雨连绵天气或大雨、暴雨天气,人行道排水不畅就容易产生路面积水,造成路面湿滑,从而导致行人滑倒摔伤,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相邻砖的连接不紧密,雨水经由相邻两块砖之间的缝隙容易渗透到砖底部垫层,导致砖垫层泥沙冲刷,行人踩在这样的路面砖上会有泥水从相邻砖之间的缝隙逬出,溅湿行人鞋子;时间长之后,砖的垫层泥沙流失,产生空腔,导致路面砖不平,行人容易摔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防积水砖,通过在砖本体上表面开设槽道,在槽道内开设透水孔,在砖本体内部沿砖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透水孔相连通的排水通道,在砖本体的一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卡接的第一矩形凸起和第二矩形凸起,在砖本体的另一相对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柱和第二连接凹槽,解决了现有的砖透水能力差导致路面容易积水和相邻砖之间连接不紧密雨水易从相邻砖间的缝隙内渗透到砖底部垫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园林防积水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的上表面沿所述砖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式槽道;所述开口式槽道内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砖本体内部沿所述砖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若干所述透水孔相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砖本体的一侧壁上沿所述砖本体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矩形凸起,且所述第一矩形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砖本体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矩形凸起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柱;所述砖本体与所述第一矩形凸起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矩形凸起,且所述第二矩形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砖本体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矩形凸起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连接柱配合的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凸起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矩形凸起沿所述砖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沿所述砖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排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柱配合的第二连接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为四棱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沿所述第一矩形凸起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四棱柱的长度范围在2-5c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柱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长度范围在1-3cm。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式槽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口式槽道沿所述砖本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砖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槽道。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式槽道为“U”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式槽道的宽度范围在1-3c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砖本体上表面开设槽道,在槽道内开设透水孔,在砖本体内部沿砖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透水孔相连通的排水通道有效的解决了下雨时砖的透水能力差导致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在砖本体的一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卡接的第一矩形凸起和第二矩形凸起,在砖本体的另一相对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柱和第二连接凹槽,能够增强相邻砖之间的紧密度,减少雨水从相邻砖之间渗透到砖底部垫层,减少对砖垫层泥沙冲刷。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园林防积水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园林防积水砖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园林防积水砖的仰视图;图4为砖本体拼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砖本体,2-开口式槽道,3-透水孔,4-排水通道,5-第一矩形凸起,6-第一连接柱,7-第二矩形凸起,8-第一连接凹槽,9-第二连接柱,10-第二连接凹槽,11-防滑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园林防积水砖,包括砖本体1;砖本体1的上表面沿砖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式槽道2;开口式槽道2内均匀开设有五个透水孔3;开口式槽道2为四个,四个开口式槽道2沿砖本体1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砖本体1内部沿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透水孔3相连通的排水通道4;如此设计,当下雨时落到砖本体1上表面的雨水从透水孔3流入排水通道4,在从排水通道4排出,避免了路面积水,另一因砖本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式槽道2能够增大砖本体1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砖本体1的一侧壁上沿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矩形凸起5,且第一矩形凸起5的上表面与砖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设有五个第一连接柱6;砖本体1与第一矩形凸起5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矩形凸起7,且第二矩形凸起7的下表面与砖本体1的下表面齐平;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连接柱6配合的第一连接凹槽8;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与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矩形凸起5沿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与第二矩形凸起7沿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相等;如此,能够使砖本体1在铺设时相邻砖本体1能够铺平。排水通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9和与第二连接柱9配合的第二连接凹槽10。具体地,第二连接柱9为6个,没三个为一组分布在排水通道4的上侧和下侧。具体在铺设路面时,参阅图4所示,一砖本体1的第一矩形凸起5与另一砖本体1的第二矩形凸起7上的第一连接凹槽8配合;一砖本体1上的第二连接柱9与另一砖本体1上的第二连接凹槽10配合,如此循环下去。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柱6为四棱柱,第一连接柱6沿第一矩形凸起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其中,四棱柱的长度为3cm。其中,第二连接柱9为圆柱体,圆柱体的长度范围在2cm。实施例3,砖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槽道11,如此,能够增大砖本体1的下面与垫层的摩擦力,防止砖本体1滑动。其中,开口式槽道2为“U”形槽。其中,开口式槽道2的宽度为2cm。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防积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本体(1);所述砖本体(1)的上表面沿所述砖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式槽道(2);所述开口式槽道(2)内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孔(3),所述砖本体(1)内部沿所述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与若干所述透水孔(3)相连通的排水通道(4);所述砖本体(1)的一侧壁上沿所述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矩形凸起(5),且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上表面与所述砖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柱(6);所述砖本体(1)与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矩形凸起(7),且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下表面与所述砖本体(1)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配合的第一连接凹槽(8);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沿所述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沿所述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排水通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9)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柱(9)配合的第二连接凹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防积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本体(1);所述砖本体(1)的上表面沿所述砖本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式槽道(2);所述开口式槽道(2)内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孔(3),所述砖本体(1)内部沿所述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与若干所述透水孔(3)相连通的排水通道(4);所述砖本体(1)的一侧壁上沿所述砖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矩形凸起(5),且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上表面与所述砖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柱(6);所述砖本体(1)与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矩形凸起(7),且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下表面与所述砖本体(1)的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配合的第一连接凹槽(8);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矩形凸起(5)沿所述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矩形凸起(7)沿所述砖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敦兰徐德培汪锡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瀚一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