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83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圆振盘、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圆振盘的边缘安装环形壁,圆振盘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环形壁与圆振盘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排列设置有开孔,开孔为矩形状且尺寸略大于钉扣截面尺寸,环形壁外壁设置多组围绕环形壁斜向下延伸的1号传送轨道,每组1号传送轨道初端均与一组开孔相连接,1号传送轨道的末端连接在2号传送轨道上部,2号传送轨道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1号传送轨道的下部,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两侧均设置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钉扣进行快速、高效、整齐排列的优点,其主要用途是对衣物加工过程中保证钉扣的持续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衣料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衣料加工领域趋向于流程化、模块化的分步式加工生产成型衣物,在将钉扣通过机器按压或缝制在服装上的过程中,传统的钉扣供给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对钉扣进行拾取并安装,这样就导致钉扣安装过程中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服装生产整体过程中的效率,因此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对钉扣进行整齐排列并运输至加工处的钉扣供料装置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对钉扣进行整齐排列的钉扣供料机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圆振盘、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所述圆振盘的边缘围绕安装有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圆振盘组合构成钉扣箱,所述钉扣箱底部即圆振盘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所述环形壁与圆振盘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均匀排列设置有一层开孔,所述开孔为矩形状,所述开孔的长度设置略大于钉扣的直径,所述开孔的高度略大于钉扣的厚度,所述环形壁外壁设置有多组围绕所述环形壁斜向下延伸的1号传送轨道,每组1号传送轨道初端均与一组开孔相连接,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的末端连接在所述2号传送轨道的上部,所述2号传送轨道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的下部,所述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的宽度与所述开孔长度相同,所述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两侧均设置有凸起,所述1号传送轨道与所述2号传送轨道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略大于钉扣厚度,所述2号传送轨道的延伸末端为钉扣出口。所述圆振盘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圆振盘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架腿部设置有地脚固定架。所述2号传送轨道两侧设置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1号传送轨道两侧设置的凸起高度,所述2号传送轨道两侧设置的凸起高度为钉扣厚度的4—7倍,所述1号传送轨道两侧设置的凸起高度为钉扣厚度的1.5—3倍。所述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以及其上设置的凸起材质为钢铁材料,所述1号传送轨道以焊接方式安装在所述环形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钉扣箱底部即圆振盘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保证放入钉扣箱的钉扣分布在凸出圆锥结构的底部与环形壁之间,所述环形壁与圆振盘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均匀排列设置有一层开孔,所述开孔为矩形状,保证钉扣以特定的放置方式从开孔排入1号传送轨道内,实现对钉扣进行快速、高效的整齐排列,各组1号传送轨道的末端连接在2号传送轨道的上部,2号传送轨道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各组1号传送轨道的下部,所述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的宽度与所述开孔长度相同,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的宽度与开孔长度相同,保证了钉扣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特定的放置形态,实现快速、高效对钉扣进行整齐排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结构主视图;图3为所述1号传送轨道、2号传送轨道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振盘、21号传送轨道、32号传送轨道、4环形壁、5钉扣箱、6开孔、7凸起、8支架、9减震弹簧、10地脚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图3,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圆振盘1、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圆振盘1的边缘围绕安装有环形壁4,环形壁4与圆振盘1组合构成钉扣箱5,钉扣箱5底部即圆振盘1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环形壁4与圆振盘1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均匀排列设置有一层开孔6,开孔6为矩形状,开孔6的长度设置略大于钉扣的直径,开孔6的高度略大于钉扣的厚度,环形壁4外壁设置有多组围绕环形壁4斜向下延伸的1号传送轨道2,每组1号传送轨道2初端均与一组开孔6相连接,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末端连接在2号传送轨道3的上部,2号传送轨道3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下部,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的宽度与开孔6长度相同,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两侧均设置有凸起7,1号传送轨道2与2号传送轨道3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略大于钉扣厚度,2号传送轨道3的延伸末端为钉扣出口。本技术中,圆振盘1底部设置有支架8,支架8与圆振盘1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弹簧9,支架8腿部设置有地脚固定架10,能够保证圆振盘1在工作过程中,减小对地面传递震动,起到减震效果,进而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2号传送轨道3两侧设置的凸起7高度大于1号传送轨道2两侧设置的凸起7高度,2号传送轨道3两侧设置的高度为钉扣厚度的4—7倍,1号传送轨道2两侧设置的凸起7高度为钉扣厚度的1.5—3倍,1号传送轨道2上设置的凸起7能够保证钉扣从钉扣箱5排出时再1号传送轨道2上稳定运输,2号传送轨道3上设置的凸起7能够保证各组1号传送轨道2传递的钉扣在进入2号传送轨道3并进行运输时,各组1号传送轨道2上传送的钉扣能够彼此均匀的排布在2号传送轨道3上;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以及其上设置的凸起7材质为钢铁材料,1号传送轨道2以焊接方式安装在环形壁4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钉扣放入环形壁4与圆振盘1组合构成的钉扣箱5内,通过钉扣箱5底部即圆振盘1顶部的凸出圆锥结构将钉扣杂乱排布在凸出圆锥的底部,即靠近环形壁4内侧的位置,通过圆振盘1工作将钉扣按开孔6轮廓整齐排出开孔6外并进入相应的1号传送轨道2内,1号传送轨道2围绕环形壁4螺斜向下延伸,在震动、后续排出钉扣的挤压、钉扣自身重量多重因素作用使钉扣沿1号传送轨道2向下运动进入2号传送轨道3,从各组1号传送轨道2进入2号传送轨道3的钉扣在2号传送轨道3上设置的凸起7的限制下在2号传送轨道3内进行整齐排列,钉扣在震动、后续钉扣的挤压、钉扣自身重量多重因素作用下沿2号传送轨道3输送至钉扣出口,完成对钉扣的自动供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圆振盘(1)、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振盘(1)的边缘围绕安装有环形壁(4),所述环形壁(4)与所述圆振盘(1)组合构成钉扣箱(5),所述钉扣箱(5)底部即圆振盘(1)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所述环形壁(4)与圆振盘(1)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均匀排列设置有一层开孔(6),所述开孔(6)为矩形状,所述开孔(6)的长度设置略大于钉扣的直径,所述开孔(6)的高度略大于钉扣的厚度,所述环形壁(4)外壁设置有多组围绕所述环形壁(4)斜向下延伸的1号传送轨道(2),每组1号传送轨道(2)初端均与一组开孔(6)相连接,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末端连接在所述2号传送轨道(3)的上部,所述2号传送轨道(3)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下部,所述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的宽度与所述开孔(6)长度相同,所述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两侧均设置有凸起(7),所述1号传送轨道(2)与所述2号传送轨道(3)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略大于钉扣厚度,所述2号传送轨道(3)的延伸末端为钉扣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钉扣用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圆振盘(1)、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振盘(1)的边缘围绕安装有环形壁(4),所述环形壁(4)与所述圆振盘(1)组合构成钉扣箱(5),所述钉扣箱(5)底部即圆振盘(1)顶部为凸出圆锥结构,所述环形壁(4)与圆振盘(1)顶部接触线上端一侧均匀排列设置有一层开孔(6),所述开孔(6)为矩形状,所述开孔(6)的长度设置略大于钉扣的直径,所述开孔(6)的高度略大于钉扣的厚度,所述环形壁(4)外壁设置有多组围绕所述环形壁(4)斜向下延伸的1号传送轨道(2),每组1号传送轨道(2)初端均与一组开孔(6)相连接,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末端连接在所述2号传送轨道(3)的上部,所述2号传送轨道(3)呈斜坡式螺旋设置在所述的各组1号传送轨道(2)的下部,所述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的宽度与所述开孔(6)长度相同,所述1号传送轨道(2)、2号传送轨道(3)两侧均设置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孝久周启胜
申请(专利权)人:宝联勇久朝阳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