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32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侧板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顶梁、底梁,以及外板,外板设置在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与顶梁和底梁连接,外板为金属材质,并具有箱内折弯而成的第一折边,以及从第一折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底梁或顶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在侧板或端板的外侧设置外板,以保护侧板和端板免于因碰撞或刮伤而发生形变或破损。外板的结构简单,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在受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形变,且能够采用集装箱领域内常规的加工方法制作,加工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一般包括前后端部、左右侧墙、底架和顶盖,其中集装箱的墙板通常采用波纹板结构。这种空间薄壁结构相对于平板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加集装箱的强度。波纹板可用专用模具设备压制,根据需要可以压出不同长度、深度和间距的波形,最后通过拼接或搭接构成集装箱的墙板。随着集装箱功能的多样化,尤其是设备箱集装箱的逐渐发展,对集装箱的外观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譬如,可以采用贴纸对集装箱进行装饰。由于波纹板的凹凸结构会使集装箱看起来不平整,而且粘贴贴纸时需要与波纹板的表面贴合,这样使得贴纸的效果整体上不连贯,影响集装箱的美观。对于有保温等要求的设备集装箱,仅靠一层墙板无法实现保温效果。另外集装箱墙板没有外部保护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其维修成本较高,贴补和表面处理后仍会影响集装箱的强度和外观。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侧板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顶梁、底梁,以及外板,所述外板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连接,其中,所述外板为金属材质,并具有箱内折弯而成的第一折边,以及从所述第一折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底梁或顶梁。根据本方案,外板的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且能够采用集装箱领域内常规的加工方法制作,加工制造成本低。形成的折边构造使得一方面可以便于安装至顶梁或底梁。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外板的外边缘处平直,提高外板的强度,保证外板在受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形变。并且通过在侧板或端板的外侧设置外板,可以保护侧板和端板免于因碰撞或刮伤而发生形变或破损,保证了侧板和端板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外板朝向所述集装箱外侧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由此,外板能够形成平面,使得集装箱的外观整体美观一致。当需要采用贴纸装饰时,贴纸能够与外板的平面贴合,保证了贴纸的装饰效果。优选地,所述外板采用钣金加工而成。由此,方便加工制造。优选地,所述外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预定间距,以使所述侧板在形变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外板抵接,并且/或者所述外板与所述端板之间设置预定间距,以使所述端板在形变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外板抵接。由此,在侧板或端板处于形变的状态下,不会影响到外板的形状,从而使得集装箱的外观不会发生形变。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板,相邻的所述外板间隔设置或彼此抵接。由此,便于外板的安装和拆卸。优选地,所述外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外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由此,可以提高外板的强度,保证外板在受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形变。优选地,所述外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温材料。由此,可以满足需要保温的集装箱的要求。优选地,所述外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板经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连接件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连接,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密封件。由此,可以使得外板牢固地安装,并且不会影响集装箱的外观。优选地,所述外板包括侧外板,所述顶梁包括顶侧梁,所述底梁包括底侧梁,所述侧外板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外侧,并与所述顶侧梁和所述底侧梁连接。优选地,所述外板包括端外板,所述顶梁包括顶端梁,所述底梁包括底端梁,所述端外板设置于所述端板的外侧,并与所述顶端梁和所述底端梁连接。优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顶板和顶外板,所述顶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顶侧梁,所述顶外板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外侧,并与所述顶侧梁连接,所述顶外板具有与所述外板大致相同的结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集装箱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示出的外板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线A-A所截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沿图3中线C-C所截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3的后视示意图;图9为外板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10为外板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墙板处于形变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9所示,集装箱通常包括诸如侧板、端板、顶板的墙板110,以及用于构造成箱体框架的顶梁120、底梁130和角柱140。墙板11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侧板、端板和顶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墙板110包括侧板111和端板112。顶梁120包括顶侧梁121和顶端梁122。底梁130包括底侧梁131和底端梁132。侧板111位于集装箱的左右两侧,并且与顶侧梁121和底侧梁131连接。端板112位于集装箱的前端和/或后端,并且与顶端梁122和底端梁132连接。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墙板还可以包括顶板。顶板位于集装箱的顶部,并且与左右两侧的顶侧梁121,以及前后两端的顶端梁122连接。为了保护墙板110免于发生形变或破损,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还包括外板20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外板200包括侧外板210和端外板220。侧外板210设置于侧板111的外侧,并与顶侧梁121和底侧梁131连接。多个侧外板210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与侧板111大致平行,侧外板210能够从侧板111的外侧覆盖侧板111。端外板220设置于端板112的外侧,并与顶端梁122和底端梁132连接。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侧板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顶梁、底梁,以及外板,所述外板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连接,其中,所述外板为金属材质,并具有箱内折弯而成的第一折边,以及从所述第一折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底梁或顶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侧板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顶梁、底梁,以及外板,所述外板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与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连接,其中,所述外板为金属材质,并具有箱内折弯而成的第一折边,以及从所述第一折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底梁或顶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朝向所述集装箱外侧的表面为平面,并且/或者所述外板采用钣金加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预定间距,以使所述侧板在形变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外板抵接,并且/或者所述外板与所述端板之间设置预定间距,以使所述端板在形变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外板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外板,相邻的所述外板间隔设置或彼此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光苗卫钟宇皓刘杰灿许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