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6918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铁路到发场以及与铁路到发场对应的多个港区,所述铁路到发场设置有至少一条到发线,还包括与所述到发线相邻设置的倒装场,所述倒装场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所述倒装线上运行有多个轨道动力平车,铁路港湾站还设有集装箱装卸机具,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位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的装卸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轨道动力平车作为中转运载工具,中转编组作业集装箱不落地堆码,因此铁路港湾站不需要集装箱堆放场地,仅需布置倒装线,集装箱倒装场占地面积小,节省用地,站场布置灵活。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nloading from Harbour Station to Harbour Yard of Railway Intermodal Railwa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ading trucks from harbour station to harbour yard of rail-water intermodal transport. The system comprises a railway arrival and departure yard and a plurality of harbour areas corresponding to railway arrival and departure yard. The railway arrival and departure yard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rrival and departure line, and an inversion yard adjacent to the departure line. The yard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inverted line parallel to the arrival and departure lin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rt area, on which multiple track power flat cars are running, and at the railway harbour station, contain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machines are also provided. The arrival and departure line and the inverted line are located within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range of the contain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machines.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track power flat car as the transit vehicle, and the transit marshalling operation container does not pile up on the ground. Therefore, the railway harbour station does not need the container stacking yard, only needs to arrange the inverted line. The inverted container yard occupies a small area, saves land and has flexible station lay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集装箱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长、高效快捷、集约经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水铁联运、公铁联运已成为集装箱长距离门到门运输服务的主要形式,随着铁路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铁路集装箱列车中转及编组工作量显著增加。特别是铁水联运项目,一个铁路港前车站(港湾站)对应多个港口码头铁路集装箱场(港区、货区)时,到达的集装箱列车车辆排列顺序杂乱,无法满足多处港口专用线(港区)分类依次快速送达的要求,需重新按港口专用线(港区、货区)线别要求进行重新解体编组后分送到不同的港口专用线(港区)卸车,解编工作量十分繁重,运输中转时间长。铁路集装箱列车解体编组方式目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传统的动车不动箱的解体编组方式,第二大类为动箱不动车的解体编组方式。其中第一大类传统的动车不动箱的集装箱列车编组方式包括:1、移车台列车解体编组方式:将待解体的列车推送至移车台前,逐车或多车摘钩后由牵车机送至移车台上,再通过移车台横移至需要编组的股道。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由于每辆车(或车组)均需摘钩,移车台移动速度慢,因此列车解体编组效率低,一列车(60个车厢)解编大约需要120~180min。这种编组方式仅用于港口、电厂散装货物的卸车作业和空车编组作业。2、平面调车作业方式:平面调车作业是一种铁路系统最常用,最简单可行的列车解体、编组的作业方式,可以在任何车站实施。利用调车机车经牵出线将待解体车列牵出,逐车推送车列按车辆货物目的地分类组号至各条规定组号的股道。然后返回牵出线,转换道岔后把下一组车辆送到相应组号的股道,如此反复,将全部到达车辆按组号完成分类。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平面调车作业方式机车车辆往返走行距离长,且需要频繁摘钩,整个列车解编过程若钩数较多,则解编作业时间最长,列车编组效率不高。适合列车解编钩数不多且列车解编组号不多时采用,一般解体一列车(60个车厢)需要60~120min。3、驼峰溜放调车作业方式:铁路驼峰是纵断面为骆驼驼峰形状的线路,利用调车机车将待解体车列经牵出线牵出,然后推送列车至驼峰峰顶(上坡),车辆利用位于驼峰与编组线高差势能,车辆依靠重力势能(下坡)自行溜入各条需要编组的股道。车辆分类后集结在不同组号的编组线上,由调车机车送至各自货区(港区)。此种列车编组方式为铁路编组站常见的列车编组方式,效率较高,适合大运量频繁的解体作业和流水线作业,自动化驼峰解体一列列车(60个车厢)大约需要15~20min。区段站简易驼峰解体一列列车(60个车厢)需要30~40min。利用驼峰解编列车,需建设铁路驼峰设施,铁路编组场平面、纵断面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编组线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大。第二大类动箱不动车的集装箱列车编组方式主要包括集装箱落地中转编组作业方式:铁路集装箱落地中转编组作业方式是目前铁路集装箱货运车站对集装箱专列的一种个别中转作业方式。集装箱列车到达后,集装箱卸车落地,然后按集装箱列车方向组号重新集结装车,集装箱落地集结重新装车需要在集装箱堆场完成,由于需要将列车上的集装箱全部卸下落地堆码,箱体集结到一定数量后成组装车。因此需要较大的集装箱堆放场地,占地面积较大,作业效率低,物流速度慢。这种方式仅用于铁路集装箱车站中转作业,不用于港湾站集装箱交接。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平面作业调车作业方式效率低,货物中转时间长,人工体力劳动强度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基本处于现场手工作业阶段。驼峰溜放作业方式虽然效率高,但对车辆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高,需要的站场面积大,控制设备多,主要用于编组站和大运量的区段站。在货区(港区)铁路装载集装箱车辆整列固定停放,车上集装箱组号随机排列,相对于固定集装箱组号的堆场货位,部分装卸机具走行距离长,不利于多台设备平行卸车作业,装卸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且效率较高的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包括铁路到发场以及与铁路到发场对应的多个港区,所述铁路到发场设置有至少一条到发线,还包括与所述到发线相邻设置的倒装场,所述倒装场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所述倒装线上运行有多个轨道动力平车,铁路港湾站还设有集装箱装卸机具,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位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的装卸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包括多个龙门吊以及供所述龙门吊行走的两条走行轨,所述龙门吊横跨于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动力平车为自动力运行车辆,其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之间设置有分路道岔区,所述分路道岔区通过铁路线路与所述倒装线联通,所述分路道岔区通过港区进路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铁路线路联通的轨道动力平车检修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集装箱列车到达铁路到发场且停留在到发线上,与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上停留一列空载轨道动力平车,通过集装箱装卸机具将列车上的所有集装箱平行倒装到该列轨道动力平车上;(2)轨道动力平车按排列顺序依次运行至指定的港区;(3)轨道动力平车到达港区的装卸线后,通过堆场装卸机具将集装箱从轨道动力平车卸至港区堆场指定位置;(4)轨道动力平车返回倒装线。进一步地,在集装箱列车到达铁路到发场的过程中,铁路信息系统向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系统提供到达列车的信息,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系统依据到达列车的信息编制倒装作业策略及流程,列车到达铁路到发场之后,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系统向集装箱装卸机具以及轨道动力平车下达作业计划。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包括多个龙门吊以及供所述龙门吊行走的两条走行轨,多个所述龙门吊根据铁路集装箱倒装作业计划抓取待卸车辆上的集装箱,倒装到相邻的空载轨道动力平车上,直至全部到达的集装箱列车全部倒装完毕。进一步地,各所述轨道动力平车按排列顺序依次运行至指定的港区具体包括:各所述轨道动力平车按进港方向排列顺序先后运行,排序在前的轨道动力平车单车或者卸车港区相同且相连的多个轨道动力平车连接成组运行至分路道岔区入口,并经过分路道岔区进入相应的港区进路线,排序在后的轨道动力平车单车或车组继续运行至分路道岔区入口,并经过分路道岔区进入另一条相应的港区进路线,后续的轨道动力平车按上述方法顺序依次运行至相应的港区进路线;各所述轨道动力平车再沿港区进路线运行至指定的港区。进一步地,所述各所述轨道动力平车再沿港区进路线运行至指定的港区具体包括:进入港区进路线的轨道动力平车直接沿相应的港区进路线运行至指定的港区,或者进入同一条港区进路线的所有轨道动力平车在港区进路线入口连接成组后沿相应的港区进路线运行至指定的港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轨道动力平车作为中转运载工具,中转编组作业集装箱不落地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包括铁路到发场以及与铁路到发场对应的多个港区,所述铁路到发场设置有至少一条到发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到发线相邻设置的倒装场,所述倒装场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所述倒装线上运行有多个轨道动力平车,铁路港湾站还设有集装箱装卸机具,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位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的装卸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包括铁路到发场以及与铁路到发场对应的多个港区,所述铁路到发场设置有至少一条到发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到发线相邻设置的倒装场,所述倒装场设有至少一条与所述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所述倒装线上运行有多个轨道动力平车,铁路港湾站还设有集装箱装卸机具,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位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的装卸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装卸机具包括多个龙门吊以及供所述龙门吊行走的两条走行轨,所述龙门吊横跨于所述到发线和所述倒装线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动力平车为自动力运行车辆,其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装线与各所述港区之间设置有分路道岔区,所述分路道岔区通过铁路线路与所述倒装线联通,所述分路道岔区通过港区进路线与各所述港区联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铁路线路联通的轨道动力平车检修线。6.一种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至港区堆场卸车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集装箱列车到达铁路到发场且停留在到发线上,与到发线平行的倒装线上停留一列空载轨道动力平车,通过集装箱装卸机具将列车上的所有集装箱平行倒装到该列轨道动力平车上;(2)轨道动力平车按排列顺序依次运行至指定的港区;(3)轨道动力平车到达港区的装卸线后,通过堆场装卸机具将集装箱从轨道动力平车卸至港区堆场指定位置;(4)轨道动力平车返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宇松黄泽星余永金方亚非王增力张佳楠周伟丽蔡云峰李瑞黄瑞丁跃凡国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