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636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发射机构,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端面内设有转接凹槽,所述转接凹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支撑台,所述转接凹槽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内设有升降滑腔,所述升降滑腔内设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滑腔的底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底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贯通槽,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支撑台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上环固设有齿环,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腔左侧壁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

A projectile projectile fired by a fire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降雨
,具体为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抛射弹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采用飞机播撒催化剂劳动强度大,催化剂的制作、运输、储存均有很多困难,容易受到飞行条件和飞行行程等限制;现很多小县市均采用发射抛射弹进行人工降雨,在实地工作时气象部门根据云层变化和考察对可降雨云层追踪后将降雨弹发射架固定于地面后进行发射抛射弹,由于云层变化性及移动性极快经常导致安装固定好发射架后由于耗费时间过长云层跑位错过最佳发射时机,每次发射架移位时极其麻烦,并且会导致发射弹道不稳定等问题。为了解决目前人工降雨时遇到的问题,需要开发一款移动换位方便、发射弹道极稳定和操作简单的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发射机构,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端面内设有转接凹槽,所述转接凹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支撑台,所述转接凹槽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内设有升降滑腔,所述升降滑腔内设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滑腔的底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底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贯通槽,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支撑台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上环固设有齿环,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腔左侧壁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沉凹槽,位于所述沉凹槽右侧的第一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沉凹槽内且与固嵌于所述沉凹槽左侧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沉凹槽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内键槽,所述转接凹槽与所述升降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经所述连通槽伸入所述沉凹槽且顶部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左侧的所述转接凹槽的底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连通槽内的且与所述齿环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右侧的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内键槽相对设置的外键轴,所述第二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腔内且与第二滑腔的右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端面内设有通接槽,所述通接槽的前后壁内相对称倾斜设置的导向滑槽,两组所述导向滑槽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导向滑杆,所述第二滑腔的顶壁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推滑杆,所述推滑杆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通接槽内且与所述导向滑杆固定配合连接,所述推滑杆的顶部末端伸出所述支撑台的顶部端面外且与所述发射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壁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二电机用以控制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所述第一锥轮816的转动速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射机构包括发射管体,所述发射管体左侧底部铰接配合连接有底部末端与所述支撑台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铰接支撑座,所述发射管体远离所述铰接支撑座一侧的底部端面固设有固接块,所述固接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燕尾滑槽,所述燕尾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底部末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推滑杆的顶部末端铰接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固定机构包括滑动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升降滑腔内的升降滑块以及螺纹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升降滑块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顶部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杆的底部延伸末端与所述升降滑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三螺杆前侧的所述升降滑块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底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转接杆,所述转接杆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三锥轮,左右两侧所述转接杆的底部末端分别伸入左右两侧的所述贯通槽内且与之过渡配合连接,所述转接杆底部末端固设有螺旋转头,位于所述第三锥轮上侧的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左侧末端与所述传动腔的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右侧末端与固嵌于所述传动腔右侧壁内的第四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锥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车体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车体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滑块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包括移动车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5顶部的发射机构6,所述移动车体5的顶部端面内设有转接凹槽51,所述转接凹槽51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支撑台8,所述转接凹槽51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5内设有升降滑腔52,所述升降滑腔52内设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滑腔52的底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底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贯通槽521,所述支撑台8内设有第一滑腔81,所述支撑台8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腔81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82,所述连通槽82的内壁上环固设有齿环821,所述第一滑腔8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811,所述第一滑块811的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812,所述第一电机812左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腔81左侧壁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813,所述第一滑块811的底部端面内设有沉凹槽814,位于所述沉凹槽814右侧的第一滑块811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815,所述第一转轴815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沉凹槽814内且与固嵌于所述沉凹槽814左侧壁内的第二电机817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沉凹槽814内的所述第一转轴815上固设有第一锥轮816,所述第一转轴815的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腔81相连通设置的内键槽,所述转接凹槽51与所述升降滑腔52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83,所述第二转轴83顶部末端经所述连通槽82伸入所述沉凹槽814且顶部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轮816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831,位于所述第二转轴83左侧的所述转接凹槽51的底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84,所述第三电机84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连通槽82内的且与所述齿环821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841,所述第一滑腔81右侧的所述支撑台8内设有第二滑腔85,所述第一滑腔81与所述第二滑腔85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853,所述第二螺杆853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81内且与所述内键槽相对设置的外键轴856,所述第二螺杆853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端面内设有转接凹槽,所述转接凹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支撑台,所述转接凹槽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内设有升降滑腔,所述升降滑腔内设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滑腔的底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底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贯通槽,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支撑台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上环固设有齿环,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腔左侧壁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沉凹槽,位于所述沉凹槽右侧的第一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沉凹槽内且与固嵌于所述沉凹槽左侧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沉凹槽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内键槽,所述转接凹槽与所述升降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经所述连通槽伸入所述沉凹槽且顶部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左侧的所述转接凹槽的底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述第三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连通槽内的且与所述齿环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右侧的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内键槽相对设置的外键轴,所述第二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腔内且与第二滑腔的右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端面内设有通接槽,所述通接槽的前后壁内相对称倾斜设置的导向滑槽,两组所述导向滑槽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有导向滑杆,所述第二滑腔的顶壁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推滑杆,所述推滑杆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通接槽内且与所述导向滑杆固定配合连接,所述推滑杆的顶部末端伸出所述支撑台的顶部端面外且与所述发射机构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壁上固设有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二电机用以控制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所述第一锥轮的转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火器发射的抛射弹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发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端面内设有转接凹槽,所述转接凹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支撑台,所述转接凹槽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内设有升降滑腔,所述升降滑腔内设有升降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滑腔的底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底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贯通槽,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支撑台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壁上环固设有齿环,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侧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腔左侧壁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内设有沉凹槽,位于所述沉凹槽右侧的第一滑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沉凹槽内且与固嵌于所述沉凹槽左侧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沉凹槽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锥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腔相连通设置的内键槽,所述转接凹槽与所述升降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经所述连通槽伸入所述沉凹槽且顶部末端固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左侧的所述转接凹槽的底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述第三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连通槽内的且与所述齿环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右侧的所述支撑台内设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之间的部分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内键槽相对设置的外键轴,所述第二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腔内且与第二滑腔的右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端面内设有通接槽,所述通接槽的前后壁内相对称倾斜设置的导向滑槽,两组所述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汇合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