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49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的抗振环,所述抗振环外周侧均布有至少二个缓冲体。可缓冲芯体与绝缘筒内壁间的振动和冲击,能大大提高动车组避雷器抗振动和冲击的性能。

An Anti-Vibration Ring of Arrester Core of Locomotive Un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vibration ring of a lightning arrester core body of a locomotive set, which comprises an anti-vibration ring sleeved on the core body of the lightning arrester, and at least two buffer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anti-vibration ring.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between the buffer cor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sulating cylinde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nti-vibration and impact performance of the MOU arr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
,具体涉及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
技术介绍
机车用避雷器安装在机车车顶或内部柜体中,随机车一起高速运动,避雷器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振动,尤其是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长期的冲击和振动会造成避雷器内部芯体破裂,电阻片损坏,电气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可缓冲芯体与绝缘筒内壁间的振动和冲击,能大大提高动车组避雷器抗振动和冲击的性能。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的抗振环,所述抗振环外周侧均布有至少二个缓冲体。进一步的,所述避雷器芯体上套装至少一个抗振环。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体采用缓冲球或设置在抗振环上与避雷器绝缘筒内壁相匹配的弧形块。进一步的,抗振环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抗振环周外周侧的缓冲体与绝缘筒内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块采用两个。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球采用四个。进一步的,所述避雷器芯体上均布有两个抗振环,其中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部,另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下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球可为中空球。进一步的,所述避雷器芯体上均布有三个抗振环,第一个抗振环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部,第二个抗振环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中部,第三个抗振环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抗振环上设有抗振环定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抗振环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穿过定位环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进一步的,抗振环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抗振环下的定位柱。本专利技术的抗振圈在使用时,将抗振圈均套在避雷器芯体上,抗振环外周侧的缓冲体与绝缘筒内壁相接触,既起到支撑芯体的作用,又可缓冲芯体与绝缘筒内壁间的振动和冲击,大大提高动车组避雷器抗振动和冲击的性能。此抗振圈的缓冲体和抗振环采用HTV一次硫化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圈的周围突出四个小球,与绝缘筒内壁相连,起支撑和缓冲作用,其余部分与内壁间不相连,使上下气腔贯通,形成了畅通的压力释放通道。此抗振圈的应用,可以减小机车避雷器的内部空间,芯体可以由直径较小的饼状电阻片制作而成,使设计的避雷器体积和重量减小,运输安装都很方便,还减轻了机车的负载,利于提高机车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块与抗振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缓冲球与抗振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5-8的缓冲球与抗振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8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抗振环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抗振环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至少二个缓冲体5。对于较短避雷器芯体4,抗振环1可以相对厚度大一点,芯体上只套装一个抗振环1,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两个弧形块,弧形块与绝缘筒2内壁接触,两个弧形块的弧形面能够起到定位作用,也能够起到抗振缓冲作用。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三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两个抗振环1,其中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另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实施例三:如图3、5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四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两个抗振环1,其中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另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实施例四:如图2、3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两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两个抗振环1,其中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另一个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为设置在抗振环1上与避雷器绝缘筒2内壁相匹配的弧形块。实施例五:如图5、6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四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三个抗振环1,第一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第二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中部,第三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实施例六:如图5、6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四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三个抗振环1,第一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第二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中部,第三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所述缓冲球可为中空球。实施例七:如图5、6、7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四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三个抗振环1,第一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第二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中部,第三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所述抗振环1上设有抗振环1定位机构。所述抗振环1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穿过定位环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8。上紧螺杆起到将抗振环压紧的作用。实施例八:如5、6、8所示,一种动车组避雷器芯体4抗振圈,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的抗振环1,所述抗振环1外周侧均布有四个缓冲体5。所述避雷器芯体4上均布有三个抗振环1,第一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上部,第二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中部,第三个抗振环1套装在避雷器芯体4下部。所述缓冲体5采用缓冲球。所述抗振环1上设有抗振环1定位机构。所述抗振环1定位机构为设置在抗振环1下的定位柱6,定位柱在抗振环1之间,起到相互支撑作用,防止抗振环上下滑动。实施例9与实施例8区别:根据需要抗振环也可设置成中空结构。实施例10与实施例9区别:也可在抗振环上设置通孔。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区别:所述抗振环的缓冲体为中空结构,且缓冲体上设有孔,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缓冲体和抗振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且抗振环上均布的缓冲体在与绝缘筒内壁相处时,抗振环和缓冲体均被挤压,起到搅拌混合绝缘筒内的混合绝缘气体的作用,混合绝缘气体采用六氟化硫气体和氮气,SF6是一种性能比较优良的绝缘气体介质,但是由于其易于液化,在常温下难以保存,同时其逸散到空气中容易对温室效应的起到恶化作用。而当将单纯的SF6用SF6+N2混合绝缘气体代替时,其相应的性能得到极大的凸显,使其应用范围极为广阔,绝缘性能大大提高。而SF6+N2混合绝缘气体由于其含有的SF6气体,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SF6气体在电孤作用下容易分解出有毒气体,而且在0.3MPa~0.4MPa及低温下很容易液化,导致降低绝缘强度。而采用的替代物SF6+N2混合绝缘气体其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个问题,N2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其液化问题,此外其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其在市场上的推广。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研究在氮气中加入10~15%的六氟化硫气体,研究表明,混合气体中SF6气体的含量较少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的抗振环,所述抗振环外周侧均布有至少二个缓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的抗振环,所述抗振环外周侧均布有至少二个缓冲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芯体上套装至少一个抗振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为缓冲球或设置在抗振环上与避雷器绝缘筒内壁相匹配的弧形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抗振环套装在避雷器芯体上,抗振环周外周侧的缓冲体与绝缘筒内壁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组避雷器芯体抗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块采用两个。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车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淑慧杨建俊王川张永耀胡超厍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