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186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18
能实现顺利地进行嵌合作业。一种杆式连接器,其在杆(22)形成有第1驱动部(27)、第2驱动部(28)以及卡止部(33)。在杆(22)从嵌合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1驱动部(27)使滑块(35)从嵌合完成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在杆(22)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第2驱动部(28)将滑块(35)从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并且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随着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杆(22),第2驱动部(28)从滑块(35)离开,在滑块(35)处于嵌合开始位置且杆(22)处于切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33)卡止于滑块(35),从而限制杆向嵌合位置侧转动。

Rod connector

It can successfully carry out the embedded industry. A rod type connector is formed in the rod (22) with a first driving part (27), a second driving part (28) and a clamping part (33).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od (22) from the chimeric position to the switching position, the first driving unit (27) moves the slider (35) from the chimeric completion position to the locking release position.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od (22) from the switching position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the second driving unit (28) pushes the slider (35) from the locking release position to the starting position of the chimerism,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rotation of the rod (22) from the switching position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the second driving unit ( When the slider (35) is in the starting position of the chimerism, the second driving part (28) leaves the slider (35) as the rotating rod (22) moves from the initial position to the switching position. When the slider (35) is in the starting position of the chimerism and the rod (22) is in the switching position, the slider (35) is clamped by the clamping stop (33), thereby restricting the lateral rotation of the rod to the chimerism position.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式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杆式连接器,在壳体设置有杆和滑块,杆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若通过杆的驱动部与滑块的从动部之间的嵌合,从而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则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移动。通过在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滑动的过程中,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被牵引到滑块的凸轮槽,从而对方侧连接器与壳体嵌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5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当开始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时,在杆处于初始位置且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使对方侧连接器的凸轮销进入凸轮槽的入口。此时,若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侧错位,则由于通过驱动部与从动部的嵌合而使滑块也从嵌合开始位置错位,所以凸轮销无法进入凸轮槽,从而给嵌合作业带来障碍。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顺利进行嵌合作业。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脱离;杆,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凸轮槽容许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通过在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槽滑接,从而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第1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转动到比所述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所述第1驱动部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完成位置向比所述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锁定解除位置平行移动;第2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且随着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所述杆,所述第2驱动部相对于所述滑块离开;以及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杆,通过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且所述杆处于所述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滑块,从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转动。专利技术效果当将处于嵌合状态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时,使杆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在此期间,在杆到达切换位置为止,第1驱动部使滑块从嵌合完成位置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为止,在滑块到达锁定解除位置之后,随着杆的转动,第2驱动部使滑块移动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之后,若使位于初始位置的杆返回到切换位置为止,因为第2驱动部相对于滑块离开,滑块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若杆返回到切换位置,则因为卡止部卡止于滑块,所以杆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若杆的转动被限制,则因为滑块不移动而以保持原状态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所以凸轮槽在容许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的位置等待接纳凸轮从动件。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顺利地进行嵌合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1的构成杆式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已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从已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到已将杆转动到切换位置为止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已将切换位置的杆向初始位置转动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在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已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杆的状态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图8是将通过处于脱离状态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较浅地嵌合,从而滑块从嵌合开始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状态示出的与沿图3的B-B线相当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从已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向初始位置转动杆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已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侧截面图。图11是示出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滑块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滑块的仰视图。图14是示出杆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杆的左侧视图。图16是示出沿图15的D-D线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电线盖的俯视图。图18是示出电线盖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凸轮槽具有入口侧倾斜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开始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进入所述凸轮槽的过程中,所述入口侧倾斜部能利用所述凸轮从动件的按压力而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根据此结构,仅通过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从而滑块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且杆处于能转动的状态。因此,在使凸轮从动件进入凸轮槽之前,不需要进行使滑块返回到锁定解除位置的作业。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凸轮槽形成有增力用倾斜部,在所述杆于所述切换位置和所述嵌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增力用倾斜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滑接,所述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设定为比所述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大。因为增力用倾斜部是从滑块侧向凸轮从动件侧施加较大的力的区域,所以增力用倾斜部相对于两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大,增力功能越高。因为一方的入口侧倾斜部是从凸轮从动件侧向凸轮槽侧施加按压力的区域,所以入口侧倾斜部相对于两壳体的嵌合脱离方向的倾角越小,越能提高对滑块的按压力。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滑块形成有脱离用受压面和嵌合用受压面,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脱离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嵌合用受压面被所述第1驱动部按压,在所述脱离用受压面与所述嵌合用受压面之间,所述第1驱动部能沿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位。根据此结构,在滑块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杆从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因为第1驱动部不对滑块施加驱动力,所以能将滑块停留于嵌合开始位置。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具备过度移位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杆,所述过度移位限制部限制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所述滑块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根据此结构,当进行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脱离的作业时,能防止杆过度地转动以及滑块过度地移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2驱动部与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第1驱动部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长。根据此结构,在从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杆的过程中,就算该转动角度小,也能确保滑块的移动尺寸较大。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构成为:在将连结作为所述杆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与所述第2驱动部的线规定为虚拟揺动线,且将穿过所述转动轴且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规定为虚拟基准线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嵌合开始位置推动的过程中,所述虚拟揺动线相对于所述虚拟基准线的倾角设定为比45°大。根据此结构,当第2驱动部在虚拟揺动线相对于虚拟基准线的倾角处于比45°大的范围转动时,第2驱动部沿与滑块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比第2驱动部沿与滑块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大。因此,就算在使杆从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脱离;杆,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凸轮槽容许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通过在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槽滑接,从而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第1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转动到比所述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所述第1驱动部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完成位置向比所述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锁定解除位置平行移动;第2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且随着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所述杆,所述第2驱动部相对于所述滑块离开;以及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杆,通过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且所述杆处于所述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滑块,从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5 JP 2017-096360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脱离;杆,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滑块,其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且能在嵌合开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平行移动;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凸轮槽容许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的凸轮从动件的进入,通过在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嵌合完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槽滑接,从而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第1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嵌合位置转动到比所述初始位置靠跟前的切换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所述第1驱动部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完成位置向比所述嵌合开始位置靠跟前的锁定解除位置平行移动;第2驱动部,其形成于所述杆,在所述杆从所述切换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2驱动部将所述滑块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推动到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为止,且随着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切换位置转动所述杆,所述第2驱动部相对于所述滑块离开;以及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杆,通过在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且所述杆处于所述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滑块,从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槽具有入口侧倾斜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开始且所述凸轮从动件进入所述凸轮槽的过程中,所述入口侧倾斜部能利用所述凸轮从动件的按压力而使所述滑块从所述嵌合开始位置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槽形成有增力用倾斜部,在所述杆于所述切换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雅和中居和雄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