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714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属于生活小电器领域,包括方形壳体和上盖,上盖中心开设有由两个相同的开槽交错形成的中心开槽,中心开槽内凹有延伸壳体,延伸壳体对应两个开槽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形成台阶状的槽座;槽座内放置着与开槽相适应的插座头,插座头的顶面以及与顶面相邻的侧面设有三孔插口、USB插口及双孔插口。方形壳体内设有自动收线器,自动收线器上盘有导线,导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自动收线器、插座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头可拔出使用,使电线长度有限的插头能够直接插入插座头,无需外接插座或移动设备位置,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座头具有多个不同种类的插口,可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小电器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
技术介绍
常用的壁式插座通常集成有三孔插口、双孔插口,使用时需要将插头插入到固定在墙壁上的三孔插口或双孔插口中。由于插座的固定以及室内格局的不同,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因电器插头电线长度不够而无法插入插座的情况,导致需要调整电器位置或使用插线板。并且,现有的壁式插座插口只能够提供220V交流电,插口构成过于单一。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能够通过插拔方式将插座或部分插座从墙壁上取下,以便于电线长度有限的插头使用,并提供除三孔插口和双孔插口之外的电插口,满足多种使用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包括上、下开口的方形壳体,方形壳体任一开口封闭接合或扣合有上盖,所述上盖中心开设有开槽一、开槽二,开槽一与开槽二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开槽二与开槽一以一定角度交错重合形成多角形状的中心开槽。所述中心开槽内嵌有下凹的延伸壳体,所述延伸壳体对应开槽二、开槽一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形成台阶状的槽座。槽座内放置有截面与开槽一形状相同、对应槽座深度相适应的插座头。所述插座头朝上一面开设有三孔插口,与该朝上一面相邻的插座头的侧面边沿附近上开设有USB插口或双孔插口。所述方形壳体内设有自动收线器,所述自动收线器上盘有导线,导线的一端通过一导电座固定于自动收线器的中心,导线的另一端穿孔连接至插座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收线器包括外环、固定轴、棘轮和扭簧,固定轴安装与方形壳体上并从棘轮中心开设的圆形开孔中穿过;扭簧装设于圆形开孔中,其一端固定于固定轴上、另一端固定于圆形开孔的孔壁上;外环间歇套设于棘轮外圈,二者之间配设有一活动卡件;导线盘设于棘轮上,其一端固定在棘轮上,另一端连接至插座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上围绕中心开槽的边沿设有USB插口或双孔插口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槽一、开槽二均为方形开口,中心开槽为八角形开槽,插座头为截面为方形的长方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槽一、开槽二均为三角形开口,中心开槽为六角形开槽,插座头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槽二对应的槽座深度为开槽一对应的槽座深度的1/3~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头内设有降压电路板,插座头上的三孔插口、USB插口与双孔插口均与降压电路板电连接,降压电路板与导线电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压电路板包括有整流电路、降压电路、稳压电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压电路包括有220VAC/5VDC降压电路、220VAC/24VDC降压电路和220VAC/110VAC降压电路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在插座的盖板上开设开口与槽座,并在槽座内放置了一个设置有三孔插口、双孔插口的插座头,插座头通过导线与插座电连接,通过将插座头从插座中拔出,使电线长度有限的插头能够插入到三孔插口或双孔插口中,无需调整电器位置或外接插线板,大大便利了电器的使用。二、本技术在插座头上集成了三孔插口、双孔插口与USB插口,充分照顾了不同场合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了壁式插座的功能性和使用范围。三、本技术还通过部分重合设置的开槽一、开槽二与具有台阶状的阶梯,形成了两个供插座头放置的空间,使插座头能够实现露出于插座表面或与插座表面齐平的两种使用状态,进而满足不同方式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使用状态二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开槽一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开槽二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自动收线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的自动收线器俯视图。图中所示:100—上盖,101—双孔插口,102—USB插口,103—中心开槽,104—槽座,103a—开槽一,103b—开槽二,200—插座头,201—三孔插口,202—双孔插口,203—USB插口,300—方形壳体,400—自动收线其,401—外环,402—固定轴,403—棘轮,404—扭簧,405—活动卡件,402a—细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包括上、下开口的方形壳体300、上盖100、活动的插座头200以及自动收线器400,上盖100封闭扣合于方形壳体300任一侧开口上,上盖100中心设有中心开槽103,中心开槽103内内凹延伸有槽座104,插座头200活动放置或插拔于槽座104内,自动收线器400安装于方形壳体300内部,其插头座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结合图6、7、8所示,自动收线器400包括外环401、固定轴402、棘轮403和扭簧404,扭簧404、棘轮403、外环401依次位于同一平面并以固定轴402为中心依次嵌套,棘轮403中心有圆形开孔,固定轴402固定于方形壳体300上,其从棘轮403的圆形开孔的中心穿过。扭簧404位于固定轴402与圆形开孔之间,其一端固定于固定轴402上、另一端固定于圆形开孔的孔壁上。外环401略大于棘轮403相适应,固定于方形壳体300上,外环401与棘轮403之间的间隙中配设有一活动卡件405导线盘设于棘轮403上。导线盘设于棘轮403上,其一端连接至插头座内,另一端固定于棘轮403上。插座头200被拉出时,参照图2所示,导线被拉动拉出,带动棘轮403相对于固定轴402转动,导线拉动停止后,活动卡件405将棘轮403的棘齿卡住,避免棘轮403回转。为实现自动收线,可将活动卡件405滑动设置于方形壳体300上——在正对棘轮403的侧边,即棘齿所在的侧面的方形壳体300上开设一相对棘轮403垂直的条形滑槽,条形滑槽的长度不小于棘齿的厚度与活动卡件405的厚度之和。活动卡件405的一端活动嵌设于该滑槽中,另一端深入至外环401与棘轮403之间的间隙中。当在方形壳体300外侧上、下移动活动卡件405外露的一端时,使活动卡件405的另一端进入外环401与棘轮403之间或退出外环401与棘轮403之间。结合图4、图5所示,中心开槽103由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开槽一103a、开槽二103b以90°的角度同中心相互交叠形成,开槽一103a、开槽二103b均为方形开口,二者交错形成的中心开槽103为八角开槽。槽座104形状与开槽一103a、开槽二103b也相对应,为两个长方形的凹槽交错组合形成的八角状的凹槽。但开槽一103a对应的那部分的槽座104的深度与插座头200的整体长度相适宜,能够恰好将插座头200完全容纳于其中。开槽二103b对应的那部分的操作深度为插座头200整体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由于开槽二103b与开槽一103a存在重合,且重合部分的开槽一103a的槽座104深度较开槽二103b深,因而重合部分槽座104以开槽一103a对应的槽座104为准。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开口的方形壳体,方形壳体任一开口封闭接合或扣合有上盖,所述上盖中心设有开槽一、开槽二,开槽一与开槽二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开槽二与开槽一以一定角度交错重合形成多角形状的中心开槽,所述中心开槽内嵌有下凹的延伸壳体,所述延伸壳体对应开槽二、开槽一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形成台阶状的槽座;槽座内放置有截面与开槽一形状相同、对应槽座深度相适应的插座头;所述插座头朝上一面开设有三孔插口,与该朝上一面相邻的插座头的侧面边沿附近上开设有USB插口或双孔插口;所述方形壳体内设有自动收线器,自动收线器上盘有导线,导线的一端通过一导电座固定于自动收线器的中心,导线的另一端穿孔连接至插座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开口的方形壳体,方形壳体任一开口封闭接合或扣合有上盖,所述上盖中心设有开槽一、开槽二,开槽一与开槽二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开槽二与开槽一以一定角度交错重合形成多角形状的中心开槽,所述中心开槽内嵌有下凹的延伸壳体,所述延伸壳体对应开槽二、开槽一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形成台阶状的槽座;槽座内放置有截面与开槽一形状相同、对应槽座深度相适应的插座头;所述插座头朝上一面开设有三孔插口,与该朝上一面相邻的插座头的侧面边沿附近上开设有USB插口或双孔插口;所述方形壳体内设有自动收线器,自动收线器上盘有导线,导线的一端通过一导电座固定于自动收线器的中心,导线的另一端穿孔连接至插座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插拔多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线器包括外环、固定轴、棘轮和扭簧,固定轴安装与方形壳体上并从棘轮中心设有的圆形开孔中穿过;扭簧装设于圆形开孔中,其一端固定于固定轴上、另一端固定于圆形开孔的孔壁上;外环间歇套设于棘轮外圈,二者之间配设有一活动卡件;导线盘设于棘轮上,其一端固定在棘轮上,另一端连接至插座头。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明丁长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