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在支架和周边柱体接头处的液压千斤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374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支架与周边柱体之间的一种新型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自动吸纳存在于所述心墙与所述柱体间的柱体收缩差的功能,在建筑施工期间或竣工之后,从而防止由柱体收缩差而产生的过多应力。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也具有阻尼器的功能,它通过向结构体提供额外阻尼从而有效地抵御动态侧向负荷,例如风和地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装在支架和周边柱体接头处的液压千斤顶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7年3月2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韩国专 利申请号为2007-27568以及于2007年11月29日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号 为2007-122864的申请的全部权利,上述申请文件在此一并引用作为参考。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支架和周边柱体的一种新颖连接结构以及相应装置。 本专利技术将自动吸纳心墙与周边柱体之间的柱体收縮差,而不在建筑体内产 生额外应力,并且通过这种装置提供的额外阻尼来抵御像风或地震那样的 侧向负荷。
技术介绍
通常,心墙设置在高层建筑内,以支持侧向负荷,例如风和/或地震, 以及额外的竖直负荷。特别是其中中央心墙通过支架与周边柱体连接的支 架结构体系通常被一高层建筑的主侧向负荷抵御结构所采用。通过这种结构体系,周边柱体分担侧向负荷,例如作用于建筑上的风 和/或地震负荷,从而防止结构变得过于弯曲和侧向位移。换言之,所述支 架和所述周边柱体联合在一起,与只有核心结构抵御侧向负荷的情况相比, 当一建筑受动态水平负荷的作用时,可以抵御心墙转动,以便显著地降低 楼层的断裂、心墙的侧移以及弯曲运动。图1示出了当侧向负荷作用于带有支架1的建筑上时建筑畸变外形的 简图。图la示出心墙10与周边柱体20通过支架1相连,并且图lb示出 由于侧向负荷引起建筑畸变的外形。因为支架1的一末端安装在心墙10内, 并且支架1的另一末端2与周边柱体20相连,当侧向负荷从左侧作用时, 拉伸力作用在左侧的周边柱体20上而压縮力作用在右侧的周边柱体20上, 如图lb所示。因此,周边柱体分担并且支持着所述侧向负荷,否则此负荷 将由心墙10支持。通过这种机构,所述支架体系防止建筑过度弯曲或侧向位移。心墙10通常由混凝土组成而周边柱体20由铁架、混凝土或者铁与混凝土的复合材料构成。由于材料的性质及所分担的竖直负荷数量的不同,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或竣工之后,在心墙10和周边柱体20中会通过徐变和 收縮而产生柱体收縮差。由于柱体收縮差而产生的额外应力通过支架1从 周边柱体20传递至心墙10或者由心墙10传递至周边柱体20。为了防止在工程施工期间或竣工以后由于心墙和周边柱体之间的柱体 收縮差而产生的此额外应力,如图2所示的支架1的可调连接链己经被广 泛地地使用。图2a示出了在柱体收縮差形成前的一种状态,图2b示出了 由于柱体收縮差使间隙己闭合的一种状态,并且图2c示出了重新布置垫片 板的过程,用以在施工期间使支撑面间的间隙保持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如图2所示,支架1的末端2设置在上、下托架21之间并且用于调节 间隙的垫片板22堆叠在支架1的末端2与托架21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如 收縮和徐变,当心墙的柱体收縮大于周边柱体20时,支架l的梢端按照箭 头方向移动,因此支架l的末端2下部的垫片板22被加压,如图2b所示。 结果,额外应力以压力的形式作用于周边柱体20上,并且位于支架l的末 端2上方的垫片22与托架21之间的间隙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c所 示,暂时用一个千斤顶23来支撑支架1的末端2,以便将垫片22从下层移 出,放置在托架21与支架1梢端之间的上部空间中。然后,释放千斤顶23。 在建筑施工期间将重复此过程以防止由于柱体收縮差而产生的额外应力。 相反地,当周边柱体20内存在较大的柱体收縮差时,应该执行相反的过程。上述的可调连接链广泛地用于带有支架的高层建筑。但是,这种方法 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如下述所列.如果间隙控制失败,结构部件内的附加应力会增加。.通过移动垫片板,使接头间隙保持在特定范围内,是一个难以实施 的高难度任务。.在施工期间需要额外的人力和设备来连续测量和检测进程及移动 垫片板。.带有可调接头的建筑与那些在施工最后阶段带有固定接头的建筑 有明显的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在支架连接处保持较小间隙的困难。该装置要 通过额外阻尼成功地抵御了由风和地震产生的动态负荷。通过这种创造性的装置,在施工期间柱体收縮差将被自动处理而不对 结构元件产生任何额外应力。此外,带有该装置的所述建筑将比带有固定支架的同一建筑显示有更 好的性能,因为所述装置将通过对结构提供额外阻尼来消耗能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是提供支架与周边柱体的一种新颖连接,以防止因 支架梢端旋转而产生的额外应力。本专利技术上述提及的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建筑的周边 柱体和与心墙相连的支架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它由位于周边柱体与支架末 端之间的一装置组成,该装置根据支架末端的位移来延伸与收縮。其中, 此装置吸纳由于所述周边柱体与所述心墙之间的柱体收缩差而产生的支架 末端的竖直位移,从而避免额外应力的产生,并且所述装置也具有阻尼器 的功能,它通过对结构体提供额外阻尼,以有效地抵御动态负荷,如风和 地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可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末端的上 部和下部的液压缸。当对一个液压缸增压时,于是所述增压的压力将逐渐 转移给另一个液压缸。接受转移的压力的所述液压缸将会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方面,所述液压缸通过允许流体从一液压缸流向另 一液压缸的孔装置来相互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在液压缸内部一体地形 成有孔装置的液压缸。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在液压缸内部一体地形成有孔装置的液 压缸仅被设置在支架末端的上部或下部之一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所述末端可通过铰链与所述装 置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防止所述装置 一端被过度加压的锁定螺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平力转移装置被设置在支架末端面与周 边柱体之间的间隙处,从而转移所述周边柱体与所述心墙之间的水平力。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一辊子或滑板可用作所述水平力转移装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 说明而更加明显,其中图1示出了当侧向负荷作用于带支架的建筑时建筑畸变的外形,其中,图la示出了心墙与周边柱体通过所述支架相连,并且图lb示出了由于侧向负荷导致的建筑畸变的外形。图2示出了在建筑施工期间,利用可调式连接法,典型支架与周边柱 体连接点的侧视图。其中图2a示出了柱体收缩差产生前的一种状态,图2b 示出了由于柱体收縮差使间隙被闭合的一种状态,并且图2c示出了重新布 置垫片板的过程,用以在施工期间使支持面间的间隙保持在一个特定的范 围内。图3到9是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作为内孔式液压缸或外孔式 液压缸的支架连接的侧视图。图10和11是侧视图,示出了所述装置仅被设置在支架一侧的状态;图12到1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分别用滑板和辊子来作 为水平力转移装置;并且图16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带有双向棒作为位移接纳装置的一内 孔式液压缸与支架相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 的下列描述中,已知功能与配置的详细说明在可能会使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确实 变得含糊不清时将被省略。图3到9是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支架1与周边柱体20的连接结构。 在本专利技术中, 一位移接纳装置被设置在支架1与周边柱体20的连接处,即, 在支架1的末端2和与周边柱体20 —体相连的上、下托架2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的周边柱体以及与心墙相连的支架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周边柱体与所述支架末端之间的一装置,该装置根据所述支架末端的位移量而延伸或收缩;其中,所述装置吸纳由于所述周边柱体及所述心墙之间的柱体收缩差而产生的所述支架末端的竖直位移量,从而防止产生额外应力,并且所述装置具有阻尼器的功能,它通过对结构提供附加阻尼,从而有效地抵御动态负荷,例如风和地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大基朴基东金志英金大英河寅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宇建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