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387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步骤是:S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距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S2、当年小麦收获后,小麦带复种6行箭筈豌豆,行距15cm,实现小麦间作玉米插播绿肥;S3、当年霜冻时节,绿肥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保水、防风蚀;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带间轮作,消除潜在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是的可持续种植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种植模式。
技术介绍
在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小麦、玉米是两大主栽作物,播种比例大于50%,因资源型缺水严重,采用间套作种植模式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然而,传统间作高产源于较高=的水肥供应,导致农田生产力逐年下降,降低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潜力。因此,间作模式中插播绿肥,通过实现周年覆盖,既降低风蚀又保持较高土壤含水量,用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水分生产效益。绿肥还田可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利于培肥地力,同时,间作小麦玉米实行“带间轮作”,即小麦带播种玉米,玉米带播种小麦,消除潜在的连作障碍,平衡交替作物带间土壤养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种植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步骤是:S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距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S2、当年小麦收获后,小麦带复种6行箭筈豌豆,行距15cm,实现小麦间作玉米插播绿肥;S3、当年霜冻时节,绿肥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保水、防风蚀;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带间轮作,消除潜在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优选地,在步骤S1中,小麦间作玉米播种前先进行施肥整地;春小麦施肥按施氮225kg/hm2,纯P2O5113kg/hm2,全作基肥;玉米带施肥按施氮360kg/hm2,按基肥:大喇叭口期追肥:灌浆期追肥=3:6:1分施,纯P2O5180kg/hm2,全作基肥。优选地,整地时要旋耕细耙,而后用起垄机起垄整畦,垄底宽60cm,垄沿宽40cm,高40cm,两垄间距6.6m,即一个小区宽度,每个小区自然播种带宽1.1m,幅宽(小麦、玉米自然播种带)2.2m,每小区由3个小麦、玉米带组成,于3月中下旬播种小麦、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优选地,小麦播种密度为675万粒/hm2,播量675~750kg/hm2,条播,行距15cm;玉米播种密度为82500株/hm2,行距40cm,株距25cm,覆膜平作。优选地,灌溉采用统一灌水水平,冬储灌1200m3/hm2,在玉米苗期(小麦拔节期)、拔节期(小麦孕穗期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吐丝期(箭筈豌豆播种)、灌浆初期(箭筈豌豆苗期)、灌浆期(箭筈豌豆现蕾期)、玉米收获后(箭筈豌豆开花期)分别灌水750、900、750、900、750、750、750m3/hm2。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小麦收获后,小麦带插播(复种)绿肥(箭筈豌豆),箭筈豌豆不施肥,播种密度为150万粒/hm2(75kg/hm2),条播6行,行距15cm。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每年霜冻时期,箭筈豌豆切割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既降低风蚀又保持较高土壤含水量,用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水分生产效益。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翌年间作小麦玉米实行带间轮作,即小麦带播种玉米,玉米带播种小麦,消除潜在的连作障碍,平衡交替作物带间土壤养分。另外,绿肥还田可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种植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模式能够实现17000kg/hm2的粮食产量及20000kg/hm2的箭筈豌豆鲜草产量,不但提高作物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产量及资源利用,并能够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绿肥还田可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适于推广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步骤S2、当年小麦收获后,小麦带复种6行箭筈豌豆,行距15cm,实现小麦间作玉米插播绿肥;步骤S3、当年霜冻时节,绿肥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保水、防风蚀;步骤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带间轮作”,消除潜在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小麦间作玉米播种前先进行施肥整地;春小麦施肥按施氮225kg/hm2,纯P2O5113kg/hm2,全作基肥;玉米带施肥按施氮360kg/hm2,按基肥:大喇叭口期追肥:灌浆期追肥=3:6:1分施,纯P2O5180kg/hm2,全作基肥,整地时要旋耕细耙,而后用起垄机起垄整畦,垄底宽60cm,垄沿宽40cm,高40cm,两垄间距6.6m,即一个小区宽度,每个小区自然播种带宽1.1m,幅宽(小麦、玉米自然播种带)2.2m,每小区由3个小麦、玉米带组成,于3月中下旬播种小麦、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小麦播种密度为675万粒/hm2,播量675~750kg/hm2,条播,行距12cm;玉米:播种密度为82500株/hm2,行距40cm,株距25cm,覆膜平作。灌溉制度:采用统一灌水水平,冬储灌1200m3/hm2,在玉米苗期(小麦拔节期)、拔节期(小麦孕穗期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吐丝期(箭筈豌豆播种)、灌浆初期(箭筈豌豆苗期)、灌浆期(箭筈豌豆现蕾期)、玉米收获后(箭筈豌豆开花期)分别灌水750、900、750、900、750、750、750m3/hm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小麦收获后,小麦带插播(复种)绿肥(箭筈豌豆),箭筈豌豆不施肥,播种密度为150万粒/hm2(75kg/hm2),条播6行,行距15cm。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每年霜冻时期,箭筈豌豆切割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既降低风蚀又保持较高土壤含水量,用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水分生产效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翌年间作小麦玉米实行“带间轮作”,即小麦带播种玉米,玉米带播种小麦,消除潜在的连作障碍,平衡交替作物带间土壤养分;另外,绿肥还田可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用N、P肥为尿素(46-0-0)与磷酸二铵(18-46-0),数字为N、P2O5、K2O所占比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试验基地与材料试验地点:本研究于2017年在武威试验站进行,土壤类型为灌漠土,土层厚约120cm。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56mm,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年蒸发量约2400mm,灌溉水资源有限,该区年平均气温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其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步骤是:S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距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S2、当年小麦收获后,小麦带复种6行箭筈豌豆,行距15cm,实现小麦间作玉米插播绿肥;S3、当年霜冻时节,绿肥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保水、防风蚀;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带间轮作,消除潜在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其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步骤是:S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距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S2、当年小麦收获后,小麦带复种6行箭筈豌豆,行距15cm,实现小麦间作玉米插播绿肥;S3、当年霜冻时节,绿肥覆盖还田,实现周年覆盖,保水、防风蚀;S4、翌年两作物带旋耕交换种植小麦玉米,实现带间轮作,消除潜在连作障碍,平衡土壤养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小麦间作玉米播种前先进行施肥整地;春小麦施肥按施氮225kg/hm2,纯P2O5113kg/hm2,全作基肥;玉米带施肥按施氮360kg/hm2,按基肥:大喇叭口期追肥:灌浆期追肥=3:6:1分施,纯P2O5180kg/hm2,全作基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整地时要旋耕细耙,而后用起垄机起垄整畦,垄底宽60cm,垄沿宽40cm,高40cm,两垄间距6.6m为一个小区宽度,每个小区自然播种带宽1.1m,幅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文苟志文柴强于爱忠赵财樊志龙胡发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