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376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桑园管理、节水抗旱稻的播种和稻区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种作物生育期不同、立体空间显著差异、作物类型存在区别、病虫害不会相互影响的特点,通过套种节水抗旱稻可解决果桑采摘后桑园中大片裸露土地在夏秋季节浪费光热水分资源、滋生草害、易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有效地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土地的产出量;所余节水抗旱稻的秸秆就地覆盖,可起到保温保墒,培肥土壤,抑制杂草,提高果桑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果桑香甜可口,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生津消渴、乌专利技术目等功效。桑果不仅可鲜食,亦可加工成干果、果酒、果醋、果汁等,是集营养、保健、药用于一体的水果。桑果成熟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正直水果淡季期,可供观光游客采摘的果桑园是农村观光旅游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但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的果桑园为方便游客采摘往往留有较大面积的走道,且桑果采摘结束夏伐之后,裸露的土地更多,导致果园内土地、光热和水分资源的浪费以及草害滋生。夏季多雨,还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采摘园的集约化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节水抗旱稻既有旱稻的抗旱、耐瘠薄的能力,又保留了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潜质。节水抗旱稻比普通水稻可以节水50%以上,其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因此能够节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碳排放;在栽培上,简单易行,投入低,节能环保,可以靠自然降水在丘陵山地或平原旱地等水分条件较欠缺的地区进行种植。目前,市面上缺少一种能同时利用果桑和节水抗旱稻,使得两种作物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套种方法。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尤其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采摘果桑园内的果桑与节水抗旱稻的套种栽培方法。这种套种方法能够在提高果桑产量和品质,改善果桑园集约化程度的同时,有效增加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益并改善果桑园的生态条件。为达成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种植地选择:种植地选择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海拔较低、坡度平缓的地区,土壤情况选择壤土、沙壤土地块,土壤酸碱度选择弱酸、弱碱或中性的土壤,果桑选择定植3年以上的果桑;②节水抗旱稻品种选择:择植株高度小于125cm,全生育期短于130天,抗旱性级别至少达到Ⅱ级,根系入土深、土壤养分利用率高、抗倒伏性好、抗病虫害、米质优的节水抗旱稻品种;③桑园管理:在桑树开始少量落叶时进行翻耕,并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和果桑产量施入冬肥,在桑树进入冬季低温休眠期后进行冬剪,保留足够的结果枝,控制顶端优势,剪枝后将修剪下的枝条、落叶、杂草等集中清理带出果园并进行病虫害防治;将剪下的枝条、落叶、杂草带出果园烧毁,是为了防止患病枝条的对果园内的其他植株造成不良影响,引发病害。春夏季通过摘芯、疏芽、定枝保持对桑树树形的控制,在早春桑树萌芽时施用催芽肥、盛花结束后桑果迅速膨大前施用壮果肥、后期叶面追肥并在果桑收获期结束后施谢桑果肥,在此期间结合自然降雨以安排适时的排灌,及时除草、夏伐,并进行病虫草害和鸟患防治;④节水抗旱稻播种:播种前进行田间灭鼠,播种时间选择初夏六月雨前1-2天,播种量根据夏伐后桑树预期的冠幅、桑树间的空间、土壤的性质等确定,播种量为0.75-1.5kg/亩,播种方法采取条播的方式;⑤稻区管理:苗期及孕穗期保持土地湿润,孕穗期平衡施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收获期采取穗割的方式收获,收获后将所剩秸秆就地切碎后均匀覆盖在桑园的土表。采用这样的方式以后:就地切碎覆盖的秸秆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发酵之后可以转变为土壤中的有机质,为桑树提供养分,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厚实的秸秆覆盖一方面可以蓄积降水、提高地温,在冬季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遮光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达到除草的效果;秸秆在腐熟过程中聚集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的越冬和滋生,实现病害的防治。此外,套种稻秆的就地覆盖、还田的措施,比以往将稻秆通过外运的方式更加便捷且节约成本。因此,这种方式在保温保墒,培肥土壤,病草害防治方面的效果也非常突出。为进一步完善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种植地选择土地pH值在5.5-8.0范围内的土地,种植地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不超过15°,冬季温度不低于-10℃;所述的果桑园,选择植株行距介于3-3.5米间、株距介于2-2.5米间的果桑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施入的冬肥包括有农家肥和复合肥,每亩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为15:15:15的复合肥20-30kg。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冬剪包括有将细弱枝、病虫枝、丛生枝从基部剪除,去除枝条顶端的枯梢部以及距离结果母枝枝梢顶端15-20cm的不充实梢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冬季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有按每亩50-75kg的用量撒施生石灰,将果桑树桩枝干涂白,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100-250倍液或者1:1:125的波尔多液喷洒树冠和地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摘芯内容包括春季果桑新梢长到5-6片叶时,摘除梢条上生长芽中喙口状的嫩芯;所述疏芽内容包括桑果采收后及时进行夏伐并将所有的结果枝从基部剪除,只保留2-3个芽;定枝内容包括夏伐后10-15天新梢萌发后,每拳保留3-5根新枝,每株保留8-15根结果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催芽肥包括有速效的尿素、碳酸铵和硫酸铵,折合纯氮为5-6kg/亩;壮果肥包括复合肥或配合施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施入复合肥为施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20kg;所述谢桑果肥包括有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30kg以及相当于纯氮8-12kg的氮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除草内容包括有桑树发芽前进行翻耕从而埋除春草,夏伐后采用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水剂进行定向喷雾防除行间杂草,并在间隔若干天后再次喷施。夏伐以后,虫害防治包括有针对桑毛虫的防治,桑毛虫的防治方法包括有在幼虫盛孵期每亩喷施阿维菌素乳油喷雾;夏伐以后,病害防治包括有针对菌核病的防治,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春季翻耕破坏菌核病菌丝生长,从桑树开花初蕾期开始视天气和开花情况每隔5-7天交替施用甲基托布津可、多菌灵或菌核净喷施桑花、叶片、枝条和地表,至采果前20天停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节水抗旱稻的播种方法包含以下内容:播种时开1.5-2.5cm浅沟撒入干种子并覆土踏谷,条播行距为24-30cm、播幅4-4.5cm、播种量60-80粒/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⑤中所述的施肥内容包括有在节水抗旱稻孕穗期选择雨后每亩施入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5kg;所述节水抗旱稻收获后将所剩秸秆切碎后均匀覆盖在桑园的土表,使盖草厚度达到10cm以上。由于果桑基本上在5月上旬采摘,而中稻一般在5月中期至6月中期播种,因此作物生长季是可以搭配的,只要选择适宜生育期的中稻,就能保证二者的生产季节不相冲突。桑树是山地树种,普通的水稻是不能正常生长的,但是节水抗旱稻可以生长,因此土壤环境是可以兼顾的。最特别的是,相比于常见的、古老的旱稻,节水抗旱稻的产量能有数倍的增加,且品质更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也更高。甚至是在易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的沿海地区,节水抗旱稻的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也能在这些地区生长。综上所述,生育期适中的节水抗旱稻可以在果桑采摘之后的生长季节和土壤环境中顺利生长,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增加土地的复种指数,有效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的产出数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利用以种代除,秸秆还田覆盖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为栽培过程包括有以下步骤:①种植地选择:种植地选择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海拔较低、坡度平缓的地区,土壤情况选择壤土、沙壤土地块,土壤酸碱度选择弱酸、弱碱或中性的土壤,果桑选择定植3年以上的果桑;②节水抗旱稻品种选择:择植株高度小于125cm,全生育期短于130天,抗旱性级别至少达到Ⅱ级,根系入土深、土壤养分利用率高、抗倒伏性好、抗病虫害、米质优的节水抗旱稻品种;③桑园管理:在桑树开始少量落叶时进行翻耕,并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和果桑产量施入冬肥,在桑树进入冬季低温休眠期后进行冬剪,保留足够的结果枝,控制顶端优势,剪枝后将修剪下的枝条、落叶、杂草等集中清理带出果园并对桑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春夏季通过摘芯、疏芽、定枝保持对桑树树形的控制,在早春桑树萌芽时施用催芽肥、盛花结束后桑果迅速膨大前施用壮果肥、后期叶面追肥并在果桑收获期结束后施谢桑果肥,在此期间结合自然降雨以安排适时的排灌,及时除草、夏伐,并进行病虫草害和鸟患防治;④节水抗旱稻播种:播种前进行田间灭鼠,播种时间选择桑树夏伐后初夏六月雨前的1‑2天,播种量根据夏伐后桑树预期的冠幅、桑树间的空间、土壤的性质等确定,播种量为0.75‑1.5kg/亩,播种方法采取条播的方式;⑤稻区管理:苗期及孕穗期保持土地湿润,孕穗期平衡施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收获期采取穗割的方式收获,收获后将所剩秸秆就地切碎后均匀覆盖在桑园的土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为栽培过程包括有以下步骤:①种植地选择:种植地选择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海拔较低、坡度平缓的地区,土壤情况选择壤土、沙壤土地块,土壤酸碱度选择弱酸、弱碱或中性的土壤,果桑选择定植3年以上的果桑;②节水抗旱稻品种选择:择植株高度小于125cm,全生育期短于130天,抗旱性级别至少达到Ⅱ级,根系入土深、土壤养分利用率高、抗倒伏性好、抗病虫害、米质优的节水抗旱稻品种;③桑园管理:在桑树开始少量落叶时进行翻耕,并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和果桑产量施入冬肥,在桑树进入冬季低温休眠期后进行冬剪,保留足够的结果枝,控制顶端优势,剪枝后将修剪下的枝条、落叶、杂草等集中清理带出果园并对桑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春夏季通过摘芯、疏芽、定枝保持对桑树树形的控制,在早春桑树萌芽时施用催芽肥、盛花结束后桑果迅速膨大前施用壮果肥、后期叶面追肥并在果桑收获期结束后施谢桑果肥,在此期间结合自然降雨以安排适时的排灌,及时除草、夏伐,并进行病虫草害和鸟患防治;④节水抗旱稻播种:播种前进行田间灭鼠,播种时间选择桑树夏伐后初夏六月雨前的1-2天,播种量根据夏伐后桑树预期的冠幅、桑树间的空间、土壤的性质等确定,播种量为0.75-1.5kg/亩,播种方法采取条播的方式;⑤稻区管理:苗期及孕穗期保持土地湿润,孕穗期平衡施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收获期采取穗割的方式收获,收获后将所剩秸秆就地切碎后均匀覆盖在桑园的土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所述的种植地,选择土地pH值在5.5-8.0范围内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不超过15°、冬季温度不低于-10℃的种植地,选择植株行距介于3-3.5米间、株距介于2-2.5米间的果桑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施入的冬肥包括有农家肥和复合肥,每亩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以及氮:磷:钾含量配比为15:15:15的复合肥20-30k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桑套种节水抗旱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的冬剪包括有将细弱枝、病虫枝、丛生枝从基部剪除,去除枝条顶端的枯梢部以及距离结果母枝顶端15-20cm的不充实梢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桑套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珏岳高红杨文清卢华金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