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01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大茶的制作工艺,它包括原料采摘、加温萎凋、杀青处理、回潮处理、闷黄处理、揉捻处理、解块与烘干处理、提香和成品检验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针对当前黄茶加工过程中存在闷黄效率低,一般需多次闷烘,过程繁琐,或存在闷黄不充分、容易返青,或闷太久导致水闷味重,以及闷黄机械设备调节迟钝、存在滞后性、湿热气流容易受阻等问题,发明专利技术了多次回潮、透明塑料袋闷黄等独有工艺,制作出的产品具有干茶金黄、汤色橙黄、叶底嫩黄,香气清高的“三黄一高”特点,品质优异。由于该工艺简单、容易掌握,可大量生产且生产效率较高,属于非常有价值的加工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深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黄大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黄茶是我国特有茶类,因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黄茶更具抗氧化、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抑制肝中毒、减脂等健康功效更是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但由于工艺复杂性,导致黄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品质并不稳定,导致很多消费者对黄茶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有不够,制约了黄茶的普及。为此,近年来,各地对黄大茶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如中国专利201410402053.6公开了一种紧压黄茶的制作工艺,提出通过高温蒸汽蒸茶后进行压制,但工艺要求压茶水分在9%以下,判别难度较大,难以掌握诀窍。又如中国专利201811350143.x公开了黄茶的机械式闷黄工艺,但由于机械设备存在调节迟钝,具有一定滞后性,且在湿热气流环境下机械容易受阻。根据现有工艺,黄茶制作过程中存在闷黄效率低、不充分、容易返青,以及闷黄机械设备调节迟钝、存在滞后性、湿热气流容易受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心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采用多次回潮以及特殊闷黄工艺,一方面,多次杀青回潮可快速且充分降低叶片含水量,有效避免返青和后续闷黄产生水闷气,更易于产生香味;另一方面,采用大型透明食品级塑料袋闷黄,在有效控制闷黄过程中水分问题的同时,也可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判断闷黄程度,更可避免多次解袋、翻动,从而提高效率,便于大量推广生产。

2、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3、1)原料采摘:选用夏秋季茶鲜叶,采摘后稍辅以人工精选,原料为多叶型茶青为主;

4、2)加温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均匀平铺,厚度为9-10mm,利用萎凋槽配备的鼓风机加热进行热风萎凋,热风温度范围为30-35℃,直至鲜叶在热风作用下充分萎凋,以大多茶青顶端嫩梢对折不易断裂为宜;

5、3)初杀青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青放入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在250℃-280℃,杀青时间约为3-5分钟;

6、4)回潮处理:杀青出炉后摊晾,直至完全冷却至室温;

7、5)再杀青处理:将冷却后的茶青再次放入滚筒进行杀青,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在220℃-250℃,杀青时间根据放入的茶青含水量决定;再杀青处理后,若含水量达标,则进行下一步骤;若含水量不达标则继续进行回潮处理、再杀青处理,直至茶青含水量达标;

8、6)闷黄处理:将杀青后的茶青趁热放入食品级透明且可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置于保温装置中,温度控制在45℃-50℃进行闷黄,并每隔一段时间翻动整个塑料袋,期间不需要打开塑料袋;闷黄处理后形成茶样;

9、7)揉捻处理:将经过闷黄处理的茶样倒入揉捻机中揉捻,转速40-50转/分,揉捻时间2-3分钟,以叶片稍有卷曲为宜;

10、8)炒干处理:为了提高效率,且相对快速干燥,将茶样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炒干,炒干需要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滚筒内壁温度调至150℃-180℃,炒30分钟左右;待冷却后进行第二阶段炒干,滚筒内壁温度调至200℃-230℃,炒30分钟左右完全干燥即可;

11、9)提香:将烘干的茶样放入提香机中,温度设置为100-105℃,提香3-5分钟;

12、10)成品检验。

13、进一步优化,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65℃。

14、进一步优化,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时间为4分钟。

15、进一步优化,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35℃。

16、进一步优化,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茶青含水量达到15%-20%时为达标。

17、进一步优化,步骤5)中的闷黄处理,闷黄6-8小时后,每过15-30分钟,观察茶样颜色,颜色以橙黄鲜亮,且香气较为浓郁为宜;否则可封口继续闷黄。

18、进一步优化,步骤7)揉捻处理后的茶样,自然降温至室温再进行炒干处理。

19、进一步优化,步骤7)揉捻处理后的茶样若有成块现象则先将茶样放入解块机中进行解块,再将解块后的茶样进行炒干处理。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方面,多次杀青回潮可快速且充分降低叶片含水量,有效避免返青和后续闷黄产生水闷气,更易于产生香味;另一方面,采用大型透明食品级塑料袋闷黄,在有效控制闷黄过程中水分问题的同时,也可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判断闷黄程度,更可避免多次解袋、翻动,从而提高效率,便于大量推广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时间为4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茶青含水量达到15%-20%时为达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闷黄处理,闷黄6-8小时后,每过15-30分钟,观察茶样颜色,颜色以橙黄鲜亮,且香气较为浓郁为宜;否则可封口继续闷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揉捻处理后的茶样,自然降温至室温再进行炒干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揉捻处理后的茶样若有成块现象则先将茶样放入解块机中进行解块,再将解块后的茶样进行炒干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大茶制作工艺,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初杀青处理,杀青时间为4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杀青机的滚筒内壁温度控制为2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大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再杀青处理,茶青含水量达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华靖林志陆俞燎远陆建良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