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33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属于农业播种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甘蔗的排种种箱,主要包括种箱、布料器总成、传动链条、底围、提升装置、立桶;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效果,甘蔗种块将会不断被翻动,使大量的甘蔗种块不会淤积在一起,从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的甘蔗种块能够通过供种装置连续、均匀地进入连接的排种器内。这样就实现了甘蔗精量排种时对连续供种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种速度可以进行调节,也就适应了现有的不同类型排种器的工作节奏,不会出现供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播种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甘蔗的排种种箱。
技术介绍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糖类都是重要的物资,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长久以来,甘蔗种植一直采用整根蔗种顺沟重叠摆放的种植方式,严重浪费蔗种资源,并增加了后续间苗环节的劳动强度。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甘蔗的精量播种方式也应运而生,但目前的甘蔗精量播种作业由于缺少配套机具,仍然采用人工摆放种块方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精量播种所采用甘蔗种块形状不规则,一般为长度6厘米左右,平均直径2-3厘米,中部有环状突起的不规则圆柱体,其大端直径和小端直径相差较大,而环状突起的直径与种块平均直径差距更大;同时,很多甘蔗种块还有较大的弯曲度。这些都严重影响种块在种箱内的流动性。2)由于甘蔗种块的重量较大,表面有较多的不规则突起、裂纹、须根和残留的苞叶,而且长径比较大,因此当种箱内存积大量种块时,种块间极易产生相互阻碍、卡滞现象。3)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农作物播种设备的种箱均没有供料装置,只能靠排种器在种箱内取种,种子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取种效果。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现有播种设备所使用的各类排种器,无论是窝眼式、外槽轮式、指夹式还是气吸式、气吹式都很难在种箱内大量种块中准确地分离出单一的种块。因此国内迫切需要一种满足精量播种要求的甘蔗种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具有为排种器连续、均匀供种能力,能够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供种数量与排种器的排种数量相对一致,种块之间相对分散,易于进入排种器,实现甘蔗机械化精量播种的目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其特征是:包括种箱、布料器总成、传动链条、底围、提升装置、立桶及立桶盖板;所述种箱上设置有布料器总成、底围、立桶及立桶盖板;所述种箱包括箱体、轴承底板I、箱体底板及轴承底板II,且所述箱体、轴承底板I、箱体底板及轴承底板II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箱体为一个侧面是平面,另外三个侧面为弯折面的方形漏斗种箱,且这个所述形状为平面的侧面与立桶连接;所述箱体上焊接有轴承底板I、箱体底板及轴承底板II;所述箱体的漏斗下口上焊接有箱体底板,且箱体的两个对应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通孔边沿焊接有轴承底板I及轴承底板II;所述布料器总成包括;布料器轴、拨齿、轴承I、轴承座I、布料器从动链轮、轴承II及轴承座II;所述布料器轴上设置拨齿,且拨齿与布料器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拨齿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布料器轴两端分别穿过箱体两个对应侧面上的圆形通孔,且布料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II、轴承I及布料器从动链轮;所述轴承I与轴承座I连接;所述轴承II与轴承座II连接;所述轴承座I及轴承座II分别固定设置在轴承底板I及轴承底板II上;所述布料器从动链轮通过平键及紧定螺钉与布料器轴连接;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输送链条、种勺、主动轴组及从动轴组;所述输送链条上通过螺栓均匀设置有一个以上种勺;所述主动轴组包括动力输入链轮、轴承III、轴承座III、提升主动轴、提升主动链轮、轴承IV、轴承座IV及动力输出链轮;所述提升主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输入链轮及动力输出链轮,且提升主动轴上还依次设置有轴承III、提升主动链轮及轴承IV;所述轴承III与轴承座III连接;所述提升主动链轮通过平键和紧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提升主动轴上;所述轴承IV与轴承座IV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布料器从动链轮连接;所述从动轴组包括调节拉杆I、提升从动轴、提升从动链轮、轴承V及调节拉杆II;所述提升从动轴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拉杆I、提升从动链轮、轴承V及调节拉杆II;所述调节拉杆I的一段通过紧定螺钉与提升从动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张紧板I连接;所述调节拉杆II通过紧定螺钉与提升从动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张紧板II连接;所述提升从动链轮通过输送链条与提升主动链轮连接;所述立桶内设置有提升装置,且所述立桶包括底围、立桶侧板I、立桶支板、立桶侧板II、立桶补板I、张紧板I、立桶背板、立桶底板、立桶补板II及张紧板II;所述立桶通过螺栓与立桶盖版固定连接,立桶与立桶盖版共同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立桶侧板I及立桶侧板II之间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支板、立桶背板及立桶底板;所述立桶侧板I上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补板I及张紧板I;所述立桶侧板II上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补板II及张紧板II;所述立桶底板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立桶侧板I、立桶侧板II及立桶背板连接;所述底围由钢板弯折成U型,且在其边沿的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围通过螺栓分别与箱体底板及立桶底板连接。所述箱体的漏斗入口及出口均为长方形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防腐蚀油漆层。所述轴承I、轴承II、轴承III、轴承IV及轴承V上均设置有润滑油层。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甘蔗种块将会不断被翻动,使大量的甘蔗种块不会淤积在一起,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内的甘蔗种块顺利被送入排种器内。这样就实现了甘蔗精量排种时对连续供种的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供种速度可以进行调节,也就适应了现有的各种排种器的工作节奏,不会出现供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种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种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种箱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布料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桶的底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的主动轴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的从动轴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箱、2-布料器总成、3-传动链条、4-底围、5-提升装置、6-立桶、7-立桶盖板、8-箱体、9-轴承底板I、10-箱体底板、11-轴承底板II、12-布料器轴、13-拨齿、14-轴承I、15-轴承座I、16-布料器从动链轮、17-轴承II、18-轴承座II、19-立桶侧板I、20-立桶支板、21-立桶侧板II、22-立桶补板I、23-张紧板I、24-立桶背板、25-立桶底板、26-立桶补板II、27-张紧板II、28-输送链条、29-种勺、30-主动轴组、31-从动轴组、32-动力输入链轮、33-轴承III、34-轴承座III、35-提升主动轴、36-提升主动链轮、37-轴承IV、38-轴承座IV、39-动力输出链轮、40-调节拉杆I、41-提升从动轴、42-提升从动链轮、43-轴承V、44-调节拉杆II。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其特征是:包括种箱1、布料器总成2、传动链条3、底围4、提升装置5、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上设置有布料器总成2、底围4、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包括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且所述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箱体8为一个侧面是平面,另外三个侧面为弯折面的方形漏斗种箱,且所述形状为平面的侧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其特征是:包括种箱(1)、布料器总成(2)、传动链条(3)、底围(4)、提升装置(5)、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上设置有布料器总成(2)、底围(4)、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包括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且所述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箱体(8)为一个侧面是平面,另外三个侧面为弯折面的方形漏斗种箱,且这个所述形状为平面的侧面与立桶(6)连接;所述箱体(8)上焊接有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所述箱体(8)的漏斗下口上焊接有箱体底板(10),且箱体(8)的两个对应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通孔边沿焊接有轴承底板I(9)及轴承底板II(11);所述布料器总成(2)包括:布料器轴(12)、拨齿(13)、轴承I(14)、轴承座I(15)、布料器从动链轮(16)、轴承II(17)及轴承座II(18);所述布料器轴(12)上设置拨齿(13),且拨齿(13)与布料器轴(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拨齿(1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布料器轴(12)两端分别穿过箱体(8)两个对应侧面上的圆形通孔,且布料器轴(12)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II(17)、轴承I(14)及布料器从动链轮(16);所述轴承I(14)与轴承座I(15)连接;所述轴承II(17)与轴承座II(18)连接;所述轴承座I(15)及轴承座II(18)分别固定设置在轴承底板I(9)及轴承底板II(11)上;所述布料器从动链轮(16)通过平键及紧定螺钉与布料器轴(12)连接;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输送链条(28)、种勺(29)、主动轴组(30)及从动轴组(31);所述输送链条(28)上通过螺栓均匀设置有一个以上种勺(29);所述主动轴组(30)包括动力输入链轮(32)、轴承III(33)、轴承座III(34)、提升主动轴(35)、提升主动链轮(36)、轴承IV(37)、轴承座IV(38)及动力输出链轮(39);所述提升主动轴(35)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输入链轮(32)及动力输出链轮(39),且提升主动轴(35)上还依次设置有轴承III(33)、提升主动链轮(36)及轴承IV(37);所述轴承III(33)与轴承座III(34)连接;所述提升主动链轮(36)通过平键和紧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提升主动轴(35)上;所述轴承IV(37)与轴承座IV(38)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链轮(39)通过传动链条(3)与布料器从动链轮(16)连接;所述从动轴组(31)包括调节拉杆I(40)、提升从动轴(41)、提升从动链轮(42)、轴承V(43)及调节拉杆II(44);所述提升从动轴(41)上依次设置有调节拉杆I(40)、提升从动链轮(42)、轴承V(43)及调节拉杆II(44);所述调节拉杆I(40)的一段通过紧定螺钉与提升从动轴(41)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张紧板I(23)连接;所述调节拉杆II(44)通过紧定螺钉与提升从动轴(41)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张紧板II(27)连接;所述提升从动链轮(42)通过输送链条(28)与提升主动链轮(36)连接;所述立桶(6)内设置有提升装置(5),且所述立桶(6)包括底围(4)、立桶侧板I(19)、立桶支板(20)、立桶侧板II(21)、立桶补板I(22)、张紧板I(23)、立桶背板(24)、立桶底板(25)、立桶补板II(26)及张紧板II(27);所述立桶(6)通过螺栓与立桶盖版(7)固定连接,立桶(6)与立桶盖版(7)共同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立桶侧板I(19)及立桶侧板II(21)之间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支板(20)、立桶背板(24)及立桶底板(25);所述立桶侧板I(19)上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补板I(22)及张紧板I(23);所述立桶侧板II(21)上通过焊接设置有立桶补板II(26)及张紧板II(27);所述立桶底板(25)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立桶侧板I(19)、立桶侧板II(21)及立桶背板(24)连接;所述底围(4)由钢板弯折成U型,且在其边沿的折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围(4)通过螺栓分别与箱体底板(10)及立桶底板(2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均匀供料的甘蔗种箱,其特征是:包括种箱(1)、布料器总成(2)、传动链条(3)、底围(4)、提升装置(5)、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上设置有布料器总成(2)、底围(4)、立桶(6)及立桶盖板(7);所述种箱(1)包括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且所述箱体(8)、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箱体(8)为一个侧面是平面,另外三个侧面为弯折面的方形漏斗种箱,且这个所述形状为平面的侧面与立桶(6)连接;所述箱体(8)上焊接有轴承底板I(9)、箱体底板(10)及轴承底板II(11);所述箱体(8)的漏斗下口上焊接有箱体底板(10),且箱体(8)的两个对应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通孔边沿焊接有轴承底板I(9)及轴承底板II(11);所述布料器总成(2)包括:布料器轴(12)、拨齿(13)、轴承I(14)、轴承座I(15)、布料器从动链轮(16)、轴承II(17)及轴承座II(18);所述布料器轴(12)上设置拨齿(13),且拨齿(13)与布料器轴(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拨齿(1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布料器轴(12)两端分别穿过箱体(8)两个对应侧面上的圆形通孔,且布料器轴(12)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II(17)、轴承I(14)及布料器从动链轮(16);所述轴承I(14)与轴承座I(15)连接;所述轴承II(17)与轴承座II(18)连接;所述轴承座I(15)及轴承座II(18)分别固定设置在轴承底板I(9)及轴承底板II(11)上;所述布料器从动链轮(16)通过平键及紧定螺钉与布料器轴(12)连接;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输送链条(28)、种勺(29)、主动轴组(30)及从动轴组(31);所述输送链条(28)上通过螺栓均匀设置有一个以上种勺(29);所述主动轴组(30)包括动力输入链轮(32)、轴承III(33)、轴承座III(34)、提升主动轴(35)、提升主动链轮(36)、轴承IV(37)、轴承座IV(38)及动力输出链轮(39);所述提升主动轴(35)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输入链轮(32)及动力输出链轮(39),且提升主动轴(35)上还依次设置有轴承III(33)、提升主动链轮(36)及轴承IV(37);所述轴承I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枫刘文亮孔令有李健胡浩姜彩宇王瑛彤付家庆杨跃华张亮王新阳肖戟董润坚李佳张苏王婧马巍文正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