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8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蓄电池本体顶部安装有电池盖,电池盖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负极柱和正极柱,电池盖靠近负极柱位置上设有加水口,蓄电池本体内部底端设有电池槽,电池槽内安装有电池,电池上部为负极板,下部为正极板,电池由隔板隔成若干部分,正极柱和负极柱上均安装有电极保护帽,电池盖右侧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贯穿电池盖,排气管顶端开设有排气口,蓄电池本体底部安装有底座,蓄电池本体四条棱边外部设有卡槽,对应于卡槽设有可插入卡槽的散热板和保温板。当外界环境较高时,电池内进行化学反应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时可将散热板插入卡槽中,有利于将热量尽快的散发到外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它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对于传统的干荷铅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补充蒸馏水,使稀硫酸电解液保有一定的的密度目前,随着能源日益紧张,蓄电池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电池处在高温下工作,会造成电池失水老化而寿命简短,而且到了冬天,由于温度过低,电池不易充饱使电池处于休眠状态,长期休眠会导致电池硫化,缩短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本体顶部安装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负极柱和正极柱,所述电池盖靠近负极柱位置上设有加水口,所述蓄电池本体内部底端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上部为负极板,下部为正极板,所述电池由隔板隔成若干部分,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上均安装有电极保护帽,所述电池盖右侧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贯穿电池盖,排气管顶端开设有排气口,蓄电池本体底部安装有底座,蓄电池本体四条棱边外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可插入卡槽的散热板和保温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共设置有三个。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三个所述电池通过电极连接条形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电池盖与排气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板的材质为铝且散热板远离蓄电池本体的一面设有散热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板内部面向蓄电池本体的一面设有保温材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极保护帽的材质为塑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外界环境较高时,电池内进行化学反应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时可将散热板插入卡槽中,散热板为铝制成,具有进行较高的传导,散热板远离蓄电池本体的一面设有散热柱,有利于将热量尽快的散发到外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会处于休眠状态,降低内部化学反应的速度,不利于充放电过程,这时可将保温板插入卡槽内,保温板面向蓄电池本体的一面设有柔软性较好的保温材料,能维持住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电池反应所需要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中散热板的侧视图。图4为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中散热板的立体图。图5为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中保温板的立体图。图中:1-蓄电池本体、2-正极柱、3-负极柱、4-电池盖、5-加水口、6-电池槽、7-电极连接条、8-电池隔板、9-散热板、10-散热柱、11-负极板、12-正极板、13-底座、14-电池、15-排气管、16-排气口、17-电极保护帽、18-卡槽、19-保温板、20-保温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所述蓄电池本体1顶部安装有电池盖4,所述电池盖4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负极柱3和正极柱2,所述电池盖4靠近负极柱3位置上设有加水口5,所述蓄电池本体1内部底端设有电池槽6,所述电池槽6内安装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上部为负极板11,下部为正极板12,所述电池14由隔板8隔成若干部分,相邻电池间由电极连接条7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柱2和负极柱3上均安装有电极保护帽17,所述电池盖4右侧底部连通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贯穿电池盖4,排气管15顶端开设有排气口16,蓄电池本体1底部安装有底座13,蓄电池本体1四条棱边外部设有卡槽18,卡槽18内可以插入散热板9或者保温板19,所述散热板9由铝制成,散热板9远离蓄电池本体1的一面设有散热柱10,有利于将热量尽快的散发到外界,所述保温板19面向蓄电池本体1的一面设有柔软性较好的保温材料,能维持住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电池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蓄电池时,将用电装置的政府极分别与蓄电池本体1上的正极柱2与负极柱3进行连接,正极柱2和负极柱3上设置了电极保护帽17,减少电极的腐蚀,电池槽6内的电极通过电极连接条7连接在一起,正极板12和负极板11在电池槽6内发生电解反应放出电流产生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氢气与氧气通过蓄电池本体1上的排气管15向外排放,当需要时可通过加水口5向电池槽6内添加蒸馏水。当外界环境较高时,电池内进行化学反应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时可将散热板9插入卡槽18中,散热板9为铝制成,具有进行较高的传导,散热板9远离蓄电池本体1的一面设有散热柱10,有利于将热量尽快的散发到外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会处于休眠状态,降低内部化学反应的速度,不利于充放电过程,这时可将保温板19插入卡槽18内,保温板19面向蓄电池本体1的一面设有柔软性较好的保温材料,能维持住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电池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本体(1)顶部安装有电池盖(4),所述电池盖(4)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负极柱(3)和正极柱(2),所述电池盖(4)靠近负极柱(3)位置上设有加水口(5),所述蓄电池本体(1)内部底端设有电池槽(6),所述电池槽(6)内安装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上部为负极板(11),下部为正极板(12),所述电池(14)由隔板(8)隔成若干部分,所述正极柱(2)和负极柱(3)上均安装有电极保护帽(17),所述电池盖(4)右侧底部连通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贯穿电池盖(4),排气管(15)顶端开设有排气口(16),蓄电池本体(1)底部安装有底座(13),蓄电池本体(1)四条棱边外部设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内设有可插入卡槽(18)的散热板(9)和保温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进行散热和保温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本体(1)顶部安装有电池盖(4),所述电池盖(4)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负极柱(3)和正极柱(2),所述电池盖(4)靠近负极柱(3)位置上设有加水口(5),所述蓄电池本体(1)内部底端设有电池槽(6),所述电池槽(6)内安装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上部为负极板(11),下部为正极板(12),所述电池(14)由隔板(8)隔成若干部分,所述正极柱(2)和负极柱(3)上均安装有电极保护帽(17),所述电池盖(4)右侧底部连通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贯穿电池盖(4),排气管(15)顶端开设有排气口(16),蓄电池本体(1)底部安装有底座(13),蓄电池本体(1)四条棱边外部设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内设有可插入卡槽(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冬邓亚伟国伟辉曲鸿春姚庭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