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06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面;所述背板边缘为弯折结构,所述背板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构成容置空间,为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以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厚度大大薄化,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显示面板的技术也发展迅速。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显示装置都是单面显示。但是在一些服务的柜台和窗口,为了便于客户能直观地信息互通,人们设计出了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使连接在同一台电脑主机上的两台显示屏可以同时运行,并且进行同步或者异步的显示。现有的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每个显示装置采用单独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使用背靠背的外壳组装在一起,进而实现双面显示的功能。由于这种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比较厚,与目前的日渐薄化的显示装置的要求相去甚远。为了使得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加薄化的效果,亟需设计一种新的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光源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显示装置的两端,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使用背板和胶框对各组件进行限位,将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薄化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双面显示,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一面板提供光源;第二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二面板提供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面;所述背板边缘为弯折结构,所述背板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构成容置空间,为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以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片、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一光学膜片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片、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光模组的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第二灯条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进一步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进一步地,设置在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和设置在非光源侧的所述背板的结构不同。进一步地,设置在非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弯折部以及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进一步地,设置在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弯折部、第三部件以及第四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四部件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光源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显示装置的两端,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使得背板和胶框对各组件进行限位,将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薄化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背面图;图3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A-A′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一侧光源剖面图;图5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另一侧光源剖面图;图6为图3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一边框;20′、第二边框;30、第一胶框;30′、第二胶框;50、第一导光板;50′、第二导光板;60、第一反射片;60′、第二反射片;70、第一光学膜片组;70′、第二光学膜片组;90、第一印刷电路板;90′、第二印刷电路板;100、第一灯条;100′、第二灯条;80、Mylar胶带;110、第一遮光胶带;110′、第二遮光胶带;40、背板;41、第一部件;42、第二部件;43、弯折部;44、第三部件;45、第四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背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面板10位于显示装置的正面,第二面板10′位于显示装置的背面,显示装置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边框20,显示装置的背面设置有第二边框20′。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的显示面朝外,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图3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A-A′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除包含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外,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第一背光模组的设置为第一面板10提供光源,第二背光模组的设置为第二面板10′提供光源。具体地,第一背光模组包含第一反射片60、第一导光板50、第一光学膜片组70、第一胶框30以及背板40;第二背光模组包含第二反射片60′、第二导光板50′、第二光学膜片组70′、第二胶框30′以及背板40。如图3所示,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40,且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背板40的两侧面。也就是说,第一背光模组自背板40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片60、第一导光板50以及第一光学膜片组70,第一胶框30位于第一背光模组的侧面,与背板40构成容置空间,为第一背光模组的各光学组件进行限位。第二背光模组自背板40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片60′、第二导光板50′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70′,第二胶框30′位于第二背光模组的侧面,与背板40构成容置空间,为第二背光模组的各光学组件进行限位。第一面板10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70上,第二面板10′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70′上。也就是说,第一面板10设置于第一背光模组上表面背离背板40的一侧,第二面板10′设置于第二背光模组上表面背离背板40的一侧。图4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一侧光源剖面图,图5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另一侧光源剖面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背光模组还包含有第一灯条100,第二背光模组还包含有第二灯条100′,第一灯条100和第二灯条100′分设于显示装置的两侧。第一面板10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90,第二面板10′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90′,第一印刷电路板9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90′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的非显示区外围通过Mylar胶带80连接起来,由于Mylar胶带80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双面显示,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一面板提供光源;第二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二面板提供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面;所述背板边缘为弯折结构,所述背板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构成容置空间,为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以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双面显示,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一面板提供光源;第二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二面板提供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面;所述背板边缘为弯折结构,所述背板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构成容置空间,为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以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片、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一光学膜材;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片、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二光学膜材;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的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第二灯条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国飞朱莹王文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