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06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连接有PCB板的液晶面板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由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以及背板,还包括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光源;导光板包括位于光源一侧的入光部以及连接于入光部远离光源一侧的出光部;入光部包括第一入光区以及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入光区;第一入光区向远离光源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出光部;背板由底板和侧边围成中空腔结构,底板与导光板形状相匹配;PCB板固定于底板远离导光板一侧形成的容置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第二入光区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通过设计与该导光板结构相匹配的背板,将PCB板放置于背板下的凹槽内,实现了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减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越来越追求电子设备的窄薄化,例如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越来越薄,边框越来越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也需要窄薄化。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在整个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能否实现决定了液晶显示装置能否实现薄型化。而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LGP,LightGuidePlate)的厚度直接决定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目前,在采用测光式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结构的背光模组设计中,导光板通常会采用平板结构的设计。但在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入光面通常高度相对高于其出光面,形成一楔形口(也称其为“喇叭口”),以使光源的光线可借该楔形结构进入该导光板中,提升光线的使用率。如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20'包括入光部21'和出光部22',其中将入光部21'设计为具有喇叭口的结构,目的是为了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可采用更大的LED灯来提供光亮。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导致入光部21'的上方会有多余空间未被充分利用。此外,由于现有技术对窄边框的需求,会将通过FPC板70'与液晶面板连接的PCB板80'放置于背板50'的下方,但反射片40'以及背板50'的底板均设计为平行于导光板20'下表面的平板结构,那么PCB板80'放置于背板50'的下方,也会因为PCB板80'的厚度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因此如图1的设计就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变厚。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如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存在的厚度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连接有PCB板的液晶面板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由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以及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入光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入光部远离所述光源一侧的出光部;所述入光部包括第一入光区以及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入光区;所述第一入光区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出光部;所述第二入光区凸出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和所述出光部;所述背板由底板和侧边围成中空腔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匹配,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形成容置凹槽;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所述容置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光区的形状为倒置楔形块,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光区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截面形状为矩形。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部、第二底板部以及第三底板部,所述第一底板部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部形状相匹配,位于所述出光部的径向下方;所述第二底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部靠近所述光源的一边,所述第二底板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直角;所述第三底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部远离第一底板部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底板部平行。优选地,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其形状与所述导光板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底板部之间,其形状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部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FPC板,所述FPC板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液晶面板上,另一端沿所述背板的所述侧边弯折至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与所述PCB板的一端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侧墙和嵌合部,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的所述侧边之间,所述侧墙紧靠所述背板的所述侧边设置,所述嵌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侧墙上;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嵌合部的上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先通过在导光板的入光部增设第二入光区来增大导光板在入光侧的宽度,相较平板导光板而言,其侧光源可以采用具有更大LED灯的灯条来提高光源亮度,相较于现有的导光板喇叭口的设计也不会降低光源的利用率。此外,在背折机种中,本技术配合使用与该导光板形状相匹配的背板,通过将利用FPC板与液晶面板连接的PCB板放置于背板下表面的容置凹槽内,减少了PCB板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占的厚度,进而减薄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可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实施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2以及位于其下方并为其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1。液晶面板2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标出)。背光模组1包括光学膜片组10、导光板20、灯条30、反射片40以及背板50。光学膜片组10、导光板20、灯条30以及反射片40置于背板50内,其中,光学膜片组10、导光板20以及反射片40由上至下依次层叠放置于背板50内。具体地,导光板20包括靠近灯条30一侧的入光部21以及连接于入光部21远离灯条30一侧的出光部22,入光部21包括第一入光区211以及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入光区212,第一入光区211向远离入光侧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出光部22;第二入光区212凸出于第一入光区211以及出光部22。进一步的,第一入光区211以及出光部22均呈平板状,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第二入光区212的形状为倒置楔形块,即其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或者梯形。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具体地,灯条30发出的光利用反射原理导入导光板20内部,在导光板20内部利用位于导光板下方的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图2中未示出)将该反射光往各个角度扩散,从而破坏反射条件使得光会从导光板20正面均匀射出,达到均匀发光的目的。灯条30为侧光式LED灯条,位于导光板20的入光部21的一侧,进一步地,灯条30包括柔性基板31以及若干电性连接于柔性基板31上的LED灯32,用于为该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光源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形式,并不限于此。背板50为由底板51和四个侧边52围成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连接有PCB板的液晶面板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由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以及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入光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入光部远离所述光源一侧的出光部;所述入光部包括第一入光区以及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入光区;所述第一入光区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出光部;所述第二入光区凸出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和所述出光部;所述背板由底板和侧边围成中空腔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匹配,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形成容置凹槽;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所述容置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连接有PCB板的液晶面板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由上至下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以及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入光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入光部远离所述光源一侧的出光部;所述入光部包括第一入光区以及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入光区;所述第一入光区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出光部;所述第二入光区凸出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和所述出光部;所述背板由底板和侧边围成中空腔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匹配,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形成容置凹槽;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所述容置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光区的形状为倒置楔形块,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光区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截面形状为矩形。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部,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部形状相匹配,位于所述出光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鸣鸽陆玉花何淮王冰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