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03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烟气入口和出口的机壳,其烟气入口处设置有脱硫剂供给口;荷电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上游侧,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间隔设置,以便脱硫剂在所述荷电脱硫区荷电,并对烟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固定床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下游侧,所述固定床脱硫区具有若干个脱硫袋,以便脱硫剂沉积于所述脱硫袋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脱硫效率,在有效控制装置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确保烟气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环保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工业窑炉、火电、水泥、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入大气中,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净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污染物质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例如,脱硫装置便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环保设备。烟气脱硫有湿法、半干法、干法三种。以湿法脱硫中石灰石—石膏法为例,基于其脱硫效率高、石灰石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其附产物石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利用等优点,湿法脱硫在烟气脱硫系统中得以大量应用。但是,湿法脱硫工艺系统复杂,一次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行费用大,尤其是水资源消耗严重。行业内以干法代替湿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受限于现有干法脱硫效率较低的问题,科技人员正积极开展提高干法脱硫效率的研究。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干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优化改进,以有效提高干法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装置,该装置能够大大提高脱硫效率,在有效控制装置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确保烟气排放满足环保要求。本技术提供的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具有烟气入口和出口的机壳,其烟气入口处设置有脱硫剂供给口;荷电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上游侧,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间隔设置,以便脱硫剂在所述荷电脱硫区荷电并对烟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固定床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下游侧,所述固定床脱硫区具有若干个脱硫袋,以便脱硫剂沉积于所述脱硫袋的表面。优选地,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配置为:沿烟气流动方向布置的阳极管排和阴极线排,多组所述阳极管排和所述阴极线排依次间隔设置;其中,每组所述阳极管排的多个阳极管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阴极线排的多个阴极线依次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阴极线的线电流密度为0.1~0.3mA/m。优选地,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高压电源设置在其上方的所述机壳外部,所述高压电源可输出50~70Kv的高压直流电,其正极接地、负极与所述阴极线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阳极管的上端均固定设置在悬吊梁上,每组所述阳极管排的阳极管下端均采用横向定距管相连,纵向相邻的所述阳极管的下端均采用纵向定距管相连。优选地,所述阴极线为芒刺线,且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阳极管排的相应阳极管的管距中心位置处,每根所述芒刺线的两端固定在一框架上,且所述框架通过绝缘套管固定设置在悬吊梁上。优选地,多个所述脱硫袋设置为依次间隔设置的多行,每行所述脱硫袋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脱硫袋的袋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支撑件、粗纤维层和细纤维层,脱硫剂沉积于所述细纤维层表面。优选地,所述粗纤维层和细纤维层均采用耐高温合金纤维烧结形成。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气流分布板,设置在烟气进口至荷电脱硫区之间。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床更换组件,所述固定床更换组件包括:压缩气源;气包,与压缩气源出口段连通;喷吹管,一端置于气包内;控制阀,其控制端与所述气包内的所述喷吹管的端口适配,以控制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喷吹管间的导通或截止;多个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吹管上,且分别位于每个所述脱硫袋袋口中心正上方,以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使脱硫袋表面已反应的脱硫剂脱离。本技术在荷电脱硫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了固定脱硫技术。系统运行时,其烟气入口处同步加入脱硫剂,当含有脱硫剂的高温烟气引入后,首先进入机壳上游侧的荷电脱硫区,脱硫剂在荷电脱硫区荷电,荷电后的脱硫剂可大大增强其与烟气中SO2的化学反应。接下来,尚未反应的部分荷电脱硫剂随烟气进入机壳下游侧的固定床脱硫区,并可在脱硫袋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脱硫剂,也即形成一脱硫固定床;与此同时,同步通过的烟气中的SO2便会与脱硫剂作进一步的化学反应。与现有干法脱硫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沿烟气流动方向,上下游依次设置有荷电脱硫区和固定床脱硫区,试验数据表明其脱硫效率可达到95﹪以上,烟气中的SO2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达到烟气充分脱硫的目的。2、本方案采用荷电脱硫区,应用强离子脱硫,可极大的提高脱硫效率;此外,同性离子场可促进带电脱硫剂分布的均匀性;3、本方案辅以固定床脱硫区,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干法烟气脱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图为脱硫固定床更换组件的示意图。图中:机壳1、烟气入口11、烟气出口12、脱硫剂供给管13、脱硫剂供给口131、气流分布板14、荷电脱硫区2、阳极管21、阴极线22、高压电源23、固定床脱硫区3、脱硫袋31、脱硫剂固定床层4、固定床更换组件5、喷吹管51、压缩气源52、控制阀53、喷嘴54、气包5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干法烟气脱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应当理解,该装置设置在系统烟气排放通路上,以达成烟气充分脱硫的功能需要。如图1所示,该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构建烟气流通路径的机壳1,及设置在机壳1中的荷电脱硫区2和固定床脱硫区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示出该装置的主要构成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图1采用透视简图对必要的内部构件进行示意。该机壳1具有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其烟气入口11处设置有脱硫剂供给口131;如图1所示,在烟气入口11段插装一脱硫剂供给管13,该供给管呈折弯状且脱硫剂供给口131形成于与烟气流动方向同向的管端,可提高脱硫剂与高温烟气混合的均匀程度,同时降低脱硫剂的注入阻力。其中,荷电脱硫区2设置在机壳1内的上游侧,荷电脱硫区2的阳极件(21)与阴极件(22)间隔设置,以便脱硫剂在荷电脱硫区有效荷电并对烟气进行第一次脱硫。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固定床脱硫区3设置在机壳1内的下游侧,固定床脱硫区3具有若干个脱硫袋31,以便脱硫剂有效沉积于该脱硫袋31的表面。下面以采用脱硫剂NaHCO3为例,详细说明工作原理。运行过程中,在烟气入口11处同步加入脱硫剂NaHCO3,当含有脱硫剂的高温烟气(250~350℃)引入后,首先进入机壳1上游侧的荷电脱硫区2,阴极件将发射电晕电流,此时整个荷电脱硫区将充满负电子,脱硫剂在荷电脱硫区2荷电,荷电后的脱硫剂具有强化学活性,可大大增强其与烟气中SO2的化学反应,生成Na2SO3。接下来,尚未反应的部分荷电脱硫剂NaHCO3及SO2随烟气进入机壳下游侧的固定床脱硫区3,并可在脱硫袋31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脱硫剂,也即形成脱硫固定床;与此同时,同步通过的烟气中的SO2便会与脱硫剂NaHCO3作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生成Na2SO3。如此设置,本方案在荷电脱硫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了固定脱硫技术,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脱硫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其脱硫效率可达到95﹪以上,烟气中的SO2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荷电脱硫区的脱硫效率,可将荷电脱硫区作针对性地优化。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荷电脱硫区2的阳极件(21)与阴极件(22)配置为:沿烟气流动方向布置的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烟气入口和出口的机壳,其烟气入口处设置有脱硫剂供给口;荷电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上游侧,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间隔设置,以便脱硫剂在所述荷电脱硫区荷电并对烟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固定床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下游侧,所述固定床脱硫区具有若干个脱硫袋,以便脱硫剂沉积于所述脱硫袋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烟气入口和出口的机壳,其烟气入口处设置有脱硫剂供给口;荷电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上游侧,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间隔设置,以便脱硫剂在所述荷电脱硫区荷电并对烟气进行第一次脱硫;固定床脱硫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下游侧,所述固定床脱硫区具有若干个脱硫袋,以便脱硫剂沉积于所述脱硫袋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阳极件与阴极件配置为:沿烟气流动方向布置的阳极管排和阴极线排,多组所述阳极管排和所述阴极线排依次间隔设置;其中,每组所述阳极管排的多个阳极管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所述阴极线排的多个阴极线依次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线的线电流密度为0.1~0.3mA/m。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电脱硫区的高压电源设置在其上方的所述机壳外部,所述高压电源可输出50~70Kv的高压直流电,其正极接地、负极与所述阴极线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阳极管的上端均固定设置在悬吊梁上,每组所述阳极管排的阳极管下端均采用横向定距管相连,纵向相邻的所述阳极管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朱召平信明勋郑晓盼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