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1838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包括空车到发线、重车到发线、装车环线以及装车漏斗仓直线段,其中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即环线连接空车线,直线连接重车线,装车漏斗仓设在连接重车到发线一端的直线上,装车漏斗仓前后两端直线段长度不小于75m,所述装车环线数量根据装车站需要的货运量和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且与到发线数量相匹配,装车环线曲线半径通过概略公式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铁路装车设计与运用
,尤其是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煤炭重载运输得到了迅速发展。对铁路煤炭重载运输的安全性、运输能力、效率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而装车站是承担重载铁路安全运输、大能力、高效率作业的关键作业节点,装车站车场的合理设计对于安全运输、提高能力和作业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普通铁路装车站平面结构为一级二场横列式,到发场和装车场并行横列布置,车场一端设置单独的牵出线进行调车作业,如图2所示。接入回空列车后,需要将空车牵出,然后再转接到装车线进行装车作业,装车后仍然需要将其牵出转接至发车线,之后进行机车换挂、重车列检试风后进入重车待发环节,最后实现重车发车作业。另一种为一级二场纵列式,到发场和装车场纵列布置,如图3所示。接入回空列车后,需要将空车牵出到装车线进行装车作业,装车后将重车转至发车线,之后进行机车换挂、重车列检试风后进入重车待发环节,最后实现重车发车作业。尽管纵列式相对横列式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牵出线进行调度作业,但仍然需要空车和重车的牵出作业以及车头换挂作业等,列车装载调度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以适应重载铁路装车站车流组织及作业方式,其作业流程简便,能缩短车站作业时间、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简化装车站平面结构,为铁路装车站平面结构设计创造新的思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包括空车到发线、重车到发线、装车环线以及装车漏斗仓直线段,其中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即环线连接空车线,直线连接重车线,装车漏斗仓设在连接重车到发线的一端直线上,装车环线曲线半径通过概略公式R=D2/8C计算确定,其中:R—装车环线曲线半径(m);D—机车车辆轴距(m);C—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偏移量(m);进一步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进一步,所述装车环线曲线半径200m≤R≤250m,考虑到尽量减少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和节省环线占地,较300m半径可节省占地129.5~235.5亩。进一步,装车漏斗仓前后两端直线段长度不小于75m。所述到发线数量是根据空重车列的作业流程、作业时分和装车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到发线数量M由下列简明公式确定:M=T作×1.2/t间,其中:M—到发线数量;T作—到发列车有效作业时间(min);t间—到发列车间隔时间(min),t间=(1440-t固)/N;t固—到发列车固定作业时间(min);N—到发列车数量(列);1.2—到发列不均衡车系数;所述装车环线数量根据装车站需要的货运量和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并与根据上式计算出的重、空车到发线的数量相匹配,单套装车系统由一台漏斗仓设施与一条环线组成,单套系统装车能力为1200~1500万吨/年,在装车量1500~3000万t/年,需再增加1套装车系统,即2条环线和2台装车漏斗仓实施;进一步,一条装车环线需要匹配至少2条空车到发线和2条重车到发线。空车到发线和重车到发线之间可以根据车辆运输情况进行临时变换。所述装车站作业流程为回空列车到达作业→机车牵引至装车环线→装车漏斗仓装车作业→重车列检、试风等技检作业→重车列车出发作业;作业地点为:空车到发线→装车环线→重车到发线;所述装车站作业时分为(10000t列车为例):所述回空列接车作业的作业时分为10min,机车牵引至装车环线作业时分为10min,所述装车漏斗仓装车作业为90min,所述技检作业时分为45min,所述重车列车出发作业时分为28min,详见表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重载列车在装车站采用机车不摘机、车辆不解编整列作业,直达循环运输,与普通铁路装车站还是有较大区别。普通装车站与环形装车站的作业流程及作业时分也区别较大,以10000t列车为例,见表1所示。表110000t列车在铁路装车站作业流程及作业时分表从以上综合分析,1列10000t列车在环形装车站的作业流程简单,较普通装车站省略空车牵出作业、重车转到发线作业和机车换挂作业,作业时分较普通装车场分别节省40min和69min。重载铁路运输货物品种单一,货车车型及列车编组形式比较固定,采用的是重去空回的固定车底循环运输,因此重载铁路装车站平面结构设计中如采用普通装车站横列或纵列布置,则列车作业时间长、运载能力小、车辆周转慢,运输效率低。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结构设计,能根据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特点,提升作业效率,使装车站的平面结构布局更加便利适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表现为:(1)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重载铁路装车货物品种单一,货车车型及列车编组形式比较固定,重去空回的固定车底循环作业模式和重载铁路的大轴重、长编组、大运量、高密度的运输特点。(2)本专利技术的重载铁路装车站环形平面结构简约合理,适用于年运量大于1000×104t,机械自动化程度高,作业量大,场地地形条件困难的煤矿、山区装车站。(3)本专利技术的重载铁路装车站环形平面曲线半径采用200m≤R≤250m,较采用的300m半径可节省占地129.5~235.5亩。(4)本专利技术可同时满足接发列车、快速定量装车和技检作业使用要求,相比于普通铁路装车车场常规平面结构布置省去调车作业环节和时间,以10000吨列车作业为例,至少节省作业时间40min,具有很好的实用性。(5)本专利技术填补了重载铁路运输装车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重载铁路运输,快速定量装车,加快车辆周转,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为重载铁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装车站车场横列式布置图型示意图。图2为普通装车站车场纵列式布置图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图型实施例。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图型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条”的含义是两条或两条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和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普通装车站车场横列式布置图型示意图。其中1为到发场,2为装车场,3为装车漏斗仓,4为牵出线,如图1所示。到发场和装车场并行横列布置,车场一端设置单独的牵出线进行调车作业,如图1所示。接入回空列车后,需要将空车牵出,然后再转接到装车线进行装车作业,装车后仍然需要将其牵出转接至发车线,之后进行机车换挂、重车列检试风后进入重车待发环节,最后实现重车发车作业。采用列车横列式布置图型,其作业时间最长(以10000t列车为例,其作业时间为252min,见表1),而且还需要在车场一端设置单独的牵出线进行调车作业,车辆周转慢,运输效率低。图2为普通装车站车场纵列式布置图型示意图。其中1为到发场,2为装车场,3为装车漏斗仓。图2中,接入回空列车后,需要将空车牵出到装车线进行装车作业,装车后将重车转至发车线,之后进行机车换挂、重车列检试风后进入重车待发环节,最后实现重车发车作业。虽然比横列式车站设置省时省地,但仍然需要空车和重车的牵出作业以及车头换挂作业等,列车装载调度所需时间较长(以10000t列车为例,其作业时间为223min,见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包括空车到发线、重车到发线、装车漏斗仓直线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车环线,所述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即环线连接空车线,直线连接重车线,装车环线曲线半径通过概略公式R=D2/8C计算确定,其中:R—装车环线曲线半径(m);D—机车车辆轴距(m);C—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偏移量(m);所述到发线数量M由下列简明公式确定:M=T作×1.2/t间,其中:M—到发线数量;T作—到发列车有效作业时间(min);t间—到发列车间隔时间(min),t间=(1440‑t固)/N;t固—到发列车固定作业时间(min);N—到发列车数量(列);1.2—到发列不均衡车系数;所述装车环线数量根据装车站需要的货运量和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并与根据上式计算出的重、空车到发线的数量相匹配,考虑机动灵活作业需要可以将空车接入重车到发线,或者将重车接入空车到发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包括空车到发线、重车到发线、装车漏斗仓直线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车环线,所述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即环线连接空车线,直线连接重车线,装车环线曲线半径通过概略公式R=D2/8C计算确定,其中:R—装车环线曲线半径(m);D—机车车辆轴距(m);C—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偏移量(m);所述到发线数量M由下列简明公式确定:M=T作×1.2/t间,其中:M—到发线数量;T作—到发列车有效作业时间(min);t间—到发列车间隔时间(min),t间=(1440-t固)/N;t固—到发列车固定作业时间(min);N—到发列车数量(列);1.2—到发列不均衡车系数;所述装车环线数量根据装车站需要的货运量和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并与根据上式计算出的重、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业颜廷祥乔春江伍丽蓉张岩常培清田福生边千玲吕晓石喻乐侯蒲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