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元芳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118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三维建模装置,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移动台组件,所述移动台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下侧内壁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完成开始动工之前都会制作缩小板的模型进行展示,但这些模型一般都为泡沫制成,仅能提供展示而无法协助设计人员进行模型加压测试,而如今3D加工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模型提供了便利,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的一种能够建立具有一定测试使用价值模型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计加工方法
,具体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完成开始动工之前都会制作缩小板的模型进行展示,但这些模型一般都为泡沫制成,仅能提供展示而无法协助设计人员进行模型加压测试,而如今3D加工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模型提供了便利,因此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的一种能够建立具有一定测试使用价值模型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三维建模装置,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移动台组件,所述移动台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下侧内壁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空腔,其中,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下侧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间隔块,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侧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配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延伸通过所述间隔块后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上的第二丝杠,所述间隔块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第四空腔内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四滑块及第五滑块,其中,所述第四滑块远离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相抵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五滑块靠近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间隔块的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五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托板,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上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前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六空腔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六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六滑块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前后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右端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四丝杠,所述第四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建模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建模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下侧端面上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置有第一喷涂管,所述第一喷涂管的下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喷涂针管,所述第一涂料管上端相连通于左右贯穿设置的第一进料管道上,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五电机之间设置有摩擦轮组件,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的下端左右贯穿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料管道,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向右贯穿入所述第一滑动块内的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的上下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相啮合的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开腔的上下侧内壁之间的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五电机的上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固定块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开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二齿轮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通过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下侧其位于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绞片,所述第三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进料管道,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进料管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轮组件包括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机下端的第一摩擦轮,所述第一摩擦轮内设置有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腔内设置有第二摩擦轮,所述第二摩擦轮的下端面与所述螺纹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丝杠延伸穿过所述间隔块且通过轴承与所述间隔块行成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间隔块用以隔断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四滑块及第五滑块,其中,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及所述第二转动杆可有助于提升所述托板升降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进料管道的下端及所述第二进料管道的左端开口之间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本装置进行三维建模时,装置通过程序设定,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位于间隔块左右两侧的第四滑块及第五滑块分别相互靠近,进而推动第一转动杆及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托板上升,第三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带动第六滑块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前后移动,同时第四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四丝杠带动第八滑块左右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第四电机的配合运动进而带动建模装置相对托板移动,同时第五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摩擦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腔与第二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带动第二摩擦轮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下降,当第二滑动块最大限度下降时由于第一导滑块的限位作用无法继续下降,因此螺纹杆无法继续转动,进而第二摩擦轮与第一转腔之间形成空转,此时喷涂针管最大限度伸出第一开腔外,同时第一进料管道与第二进料管道相连通,同时第五电机持续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及绞片转动,此时搅拌杆将通过第三进料管道进入到第三开腔内的多种凝胶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绞片的转动将经过搅拌的凝胶通过第四进料管道,连通管,第二进料管道及第一涂料管挤出喷涂针管并在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三维建模装置,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移动台组件,所述移动台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下侧内壁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空腔,其中,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下侧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间隔块,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侧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配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延伸通过所述间隔块后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上的第二丝杠,所述间隔块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第四空腔内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四滑块及第五滑块,其中,所述第四滑块远离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相抵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五滑块靠近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间隔块的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五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托板,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上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前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六空腔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六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六滑块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前后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右端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四丝杠,所述第四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建模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三维建模装置,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移动台组件,所述移动台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下侧内壁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空腔,其中,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下侧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间隔块,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侧的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配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延伸通过所述间隔块后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上的第二丝杠,所述间隔块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第四空腔内对称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四滑块及第五滑块,其中,所述第四滑块远离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相抵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五滑块靠近所述间隔块的一侧端面与所述间隔块的左右两侧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五滑块的上侧端面上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托板,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托板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一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上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前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前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六空腔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六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六滑块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前后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右端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四丝杠,所述第四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建模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下侧端面上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置有第一喷涂管,所述第一喷涂管的下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喷涂针管,所述第一涂料管上端相连通于左右贯穿设置的第一进料管道上,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五电机之间设置有摩擦轮组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元芳
申请(专利权)人:马元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