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56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和铰链轴,所述铰链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链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配接,所述第二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另一个配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可调节铰链装置结构简单、且非常方便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
技术介绍
通常,冰箱门体枢转安装于箱体,而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铰链轴横向位置偏差,从而导致门体不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铰链轴设置成位置可调。技术人员进行了研究,如采用将铰链本体上用于固定铰链轴的孔设置为大圆孔或长圆孔,从而为铰链轴的位置调节提供余量,但该方案不但影响外观,而且铰链轴的调节完全靠人为控制,根本无法判断调节多少合适,使得调节非常不方便。另外,还有采用丝杠螺母调节结构,如2017年6月13公布的、公布号为CN10683703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冰箱门中铰链及具有其的冰箱,铰链包括铰链本体、铰链支撑板、固定设于铰链支撑板的铰链轴,铰链本体上设有螺纹孔,铰链支撑板上连接有螺栓,通过旋转螺栓来调节铰链支撑板相对于铰链本体的距离,从而调节铰链轴与铰链本体之间的距离,实现门体前后尺寸的调节,该申请提供的铰链调节结构不但需要丝杠螺母调节结构、而且铰链支撑板与铰链本体之间还需要设置导向结构,因此整个调节结构非常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丝杠螺母会外露,影响冰箱的外观。再者丝杠螺母的调节结构仍然需要完全靠人为控制,根本无法判断调节了多少及调节多少合适,使得调节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及冰箱,使得可调节铰链装置结构简单、且非常方便调节。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其中:所述铰链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链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所述第一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配接,所述第二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另一个配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链本体相抵靠的止挡部,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均与所述止挡部相邻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弹片,所述弹片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并压紧所述止挡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被操作地移动以远离或压紧所述铰链轴。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接的卡口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邻近所述止挡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件设置为U型,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限位槽配接的限位片、与所述限位片相对设置的防脱片及连接所述限位片和防脱片的连接片,所述止挡部和铰链本体位于所述限位片和防脱片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片与所述铰链本体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在铰链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还固定设有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所述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沿所述铰链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三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三端部,所述第四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至所述铰链轴的距离均不相等,所述第三端部至第四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3,且L3=L1;所述铰链本体上还设有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的宽度,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四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沿所述铰链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三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三槽端,所述第四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四槽端,所述第三槽端至第四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4,L4>L1,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其中任一个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其中任一个配接。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箱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箱体上的门体及设于所述箱体和门体之间的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门体可转动地配接,其中:所述铰链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链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所述第一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配接,所述第二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另一个配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链本体相抵靠的止挡部,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均与所述止挡部相邻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箱体的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铰链轴上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第一定位筋的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链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所述第一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配接,所述第二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另一个配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铰链装置,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包括铰链本体和设于所述铰链本体的铰链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定位筋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至铰链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铰链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铰链轴的铰链孔、均与所述铰链孔相贯通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链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一槽端,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远离所述铰链轴的第二槽端,所述第一槽端至第二槽端之间的距离为L2,L2=L1,所述第一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配接,所述第二定位筋可被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其中另一个配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还设有与所述铰链本体相抵靠的止挡部,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均与所述止挡部相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铰链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铰链轴固定于所述铰链本体的固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弹片,所述弹片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并压紧所述止挡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铰链轴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止挡部和固定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被操作地移动以远离或压紧所述铰链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设有卡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接的卡口部。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邻近所述止挡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件设置为U型,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限位槽配接的限位片、与所述限位片相对设置的防脱片及连接所述限位片和防脱片的连接片,所述止挡部和铰链本体位于所述限位片和防脱片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片与所述铰链本体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在铰链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上还固定设有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所述第三定位筋和第四定位筋处于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平叶琴王维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