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50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平台领域,尤其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该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门、导轨,所述平台本体能够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与上层楼板之间上下运动,所述门可沿所述导轨从所述下层楼板对应的下关门位置和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位置上关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关门位置下方的下定滑轮和位于所述上关门位置上方的上定滑轮,所述门连接固定有柔性的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所述上连接绳经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绳经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上层和下层使用同一个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
本技术涉及升降平台领域,尤其是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
技术介绍
升降平台是一种升降稳定性好,适用性广的货物举升设备。主要用于生产流水线,自动线上在某一断面上有高差的货物运送,物料上线下线,工件装配等升降作业。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使用环境,可配置不同的工作台形式,动力形式,控制方式和其他附加配件。结构紧凑稳定,可适应高频率连续运转。升降高度稳定性,能满足大吨位货物平稳举升。且升降平台由于造价低于电梯,安装和施工较快捷,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技术的升降平台在楼层地面与升降平台之间设置安全门为手动配重门,在升降平台停在本楼层时,配重门得用人手动向上用力推才能打开,人用力有大小轻重,所以门出现的故障率比较高,也容易造成坠落等安全事故。此之前大多数安全门是依靠电力和控制器驱动和控制的自动门,成本较高,且电路易老化,维修维护费用较高。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升降平台用机械自动门。请参见图1,公告号为CN205087767U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1,平台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平台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平台本体1可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12和上层楼板13之间运动,平台本体1还设有用于使平台升降的直顶式油缸机构,直顶式油缸机构直接作用于平台本体1,直顶式油缸机构的伸缩方向与平台本体1的运动方向相同,直顶式油缸机构与升降驱动机构2同步伸缩并同时作用于平台本体1;上层楼板13设有上层机械自动门装置,下层楼板12设有下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平台本体1向上运动带动上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开启,平台本体1向下运动带动下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开启,上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和下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均依靠自身重力关闭。平台本体1设置有碰块;上层机械自动门装置包括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和上层门轨道6,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滑动连接于上层门轨道6,平台本体1由下层楼板12向上层楼板13运动时,碰块可带动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向上运动。机械结构实现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随平台本体1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和闭合,确保同步,保证安全,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设有滚轮11,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通过滚轮11在上层门轨道6内滑动。该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原理为平台在下层楼板12处时,升降驱动机构2、第一直顶式油缸3和第二直顶式油缸4均呈收缩状态,平台本体1的碰块压住下层门配重9,使下层机械自动门本体7处于如图所示的开启状态,便于人员和货物进入平台本体1;此时如要将平台本体1升到如图1所述上层楼板13位置处,需要升降驱动机构2和第一直顶式油缸3和第二直顶式油缸4共同作用,同步伸展,带动平台本体1到达上层楼板13位置,此时,平台本体1上的碰块向上带动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向上开启到达如图3的位置,平台本体1上的碰块松开下层门配重9,下层机械自动门本体7在自身重力带动下向下运动闭合;由于有第一直顶式油缸3和第二直顶式油缸4分担重量,因此升降驱动机构2承载重量比现有技术只有升降驱动机构2的升降平台要小很多,主要的重量由直顶式油缸承担,较少转销机构14的磨损,可有效的延长剪叉平台的使用寿命;平台本体1如需要回到下层楼板12处时,升降驱动机构2、第一直顶式油缸3和第二直顶式油缸4同时收缩,带动平台本体1回到下层楼板12处,此时,上层机械自动门本体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回上层楼板13处,平台本体1的碰块向下压下层门配重9,下层门配重9通过连接绳和滑轮10带动下层机械自动门本体7向上开启。现有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需要在上层和下层分别设置不同的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上层和下层使用同一个门。为达上述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门、导轨,所述平台本体能够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与上层楼板之间上下运动,所述门可沿所述导轨从所述下层楼板对应的下关门位置和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位置上关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关门位置下方的下定滑轮和位于所述上关门位置上方的上定滑轮,所述门连接固定有柔性的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所述上连接绳经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绳经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截面为“凹”字形。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设有容纳在所述导轨的凹槽内的滚轮。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导轨上部枢轴连接。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导轨下部枢轴连接。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设有容纳在所述导轨内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分别用于和所述上连接绳、所述下连接绳连接。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滑轮和所述下定滑轮的转动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上定滑轮和所述下定滑轮的转动轴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本体固定有朝向所述导轨背向所述门一侧延伸的升降平台连接臂,所述升降平台连接臂用于和所述上连接绳、所述下连接绳连接。在本技术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本体下方设有由液压缸驱动升降的剪叉组。在本技术中,所述上连接绳经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绳经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这样门和平台本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当平台本体上升上层楼板位置时,门下降到下层楼板对应的下关门位置,反之当平台本体下降下层楼板位置时,门上升到上层楼板对应的上关门位置。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隐藏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的门处于上关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升降平台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所示为图4升降平台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见图2-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1、门2、导轨3,平台本体1能够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100与上层楼板200之间上下运动,门2可沿导轨3从下层楼板100对应的下关门2位置和上层楼板200对应的位置上关门位置之间移动,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还包括位于下关门2位置下方的下定滑轮4和位于上关门位置上方的上定滑轮5,门2连接固定有柔性的上连接绳6和下连接绳7,上连接绳6经上定滑轮5与平台本体1连接固定,下连接绳7经下定滑轮4与平台本体1连接固定。导轨3的截面为“凹”字形。门2设有容纳在导轨3的凹槽内的滚轮21。上定滑轮5与导轨3上部枢轴连接。下定滑轮4与导轨3下部枢轴连接。门2设有容纳在导轨3内的上连接部22和下连接部23,上连接部22和下连接部23分别用于和上连接绳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门、导轨,所述平台本体能够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与上层楼板之间上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可沿所述导轨从所述下层楼板对应的下关门位置和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位置上关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关门位置下方的下定滑轮和位于所述上关门位置上方的上定滑轮,所述门连接固定有柔性的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所述上连接绳经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绳经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包括平台本体、门、导轨,所述平台本体能够在具有高度差的下层楼板与上层楼板之间上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可沿所述导轨从所述下层楼板对应的下关门位置和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位置上关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关门位置下方的下定滑轮和位于所述上关门位置上方的上定滑轮,所述门连接固定有柔性的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所述上连接绳经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绳经所述下定滑轮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截面为“凹”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设有容纳在所述导轨的凹槽内的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平台的机械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滑轮与所述导轨上部枢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二瑞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