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49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下方的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侧墙,其中,顶板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一、隔潮层、防水层一、抗穿刺层和保护层一,底板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二、防水层二和保护层二,侧墙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三、防水层三和保护层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混凝土层一、隔潮层、防水层一、抗穿刺层、保护层一、混凝土层二、防水层二、保护层二、混凝土层三、防水层三和保护层三,从而保证地铁车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地铁车站在后期投入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地铁的安全良好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站防水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由站台层、站厅层、设备层以及出入口组成。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明挖法施工、盖挖施工、浅埋暗挖法施工、钻爆法施工等,其中,对于明挖法施工来说,开挖深度约10-24m,基坑开挖采用二和三级放坡开挖,土钉锚喷支护,地下两层结构,为明挖顺筑法施工,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通道及风道底板埋深约3-11m;因此,对于采取明挖法施工来说,其地下空间、通道出入口和风道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泽。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该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包括顶板和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侧墙,其中,所述顶板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一、隔潮层、防水层一、抗穿刺层和保护层一,所述底板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二、防水层二和保护层二,所述侧墙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三、防水层三和保护层三。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一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隔潮层为冷底子油,所述防水层一为2.5mm厚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抗穿刺层为1.5mm厚的PVC,所述保护层一厚度为100mm的细石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一与所述防水层三料搭时采用顺压方式,搭接长度至少为1m,并在所述防水层一与所述防水层三之间涂抹聚氨酯密封胶,同时采用50x3通长铝条压实收口加钉M8@200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二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二为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其厚度≥1.5mm且HDPE层厚≥1.0mm,胶料厚0.5mm,所述保护层二为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其强度≥C20,所述侧墙上且分别距离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腋角0.3m的部位均设置环向施工缝,所述环向施工缝由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止水条组成,所述环向施工缝外侧设置有600mm宽的双面自粘防水卷材。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三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三为HDPE自粘高分子类防水卷材,所述保护层三为240厚砖墙或50mm厚的高密度聚苯,所述侧墙的转角处设置有50x50mm水泥砂浆倒角,阴角为半径50mm的圆弧,外侧砌300mm高240mm厚保护砖墙,所述保护砖墙与所述防水层二搭接至少30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施工工艺。该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准备所述地铁车站防水结构所需各原料;所述底板施工时,先铺设混凝土层二,在铺设好所述混凝土层二的顶端依次铺设防水层二和所述保护层二,并且浇筑所述底板至所述腋角以上0.3m;所述侧墙施工时,先铺设所述混凝土层三,同时在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浇筑至中板,用1:2.5水泥砂浆对界面进行磨平处理,铺设所述防水层三,在所述防水层三外侧铺设保护层三,再浇筑中板至所述顶板,对施工缝处理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顶板施工时,先铺设所述混凝土层一,在所述混凝土层一顶端依次铺设隔潮层、所述防水层一、所述抗穿刺层和所述保护层一,回填。进一步的,地下结构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等级大于P8;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加入适量的优质煤灰粉及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等抗裂外加剂;在一定部位的构件中添加密实型防水剂;混凝土结构强度大于C35,最大水胶比小于0.45,混凝土原材料满足下列要求,胶凝材料大于320KG/m3;当强度要求高或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根据实验结果而定;砂率宜为35%~40%,泵送可升至45%;灰砂比宜为1:1.5~1:2.5;水泥量大于260KG/m3;渗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混凝土预拌初凝时间宜为6~8h;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材料总碱含量小于3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外加剂总碱含量小于1KG;应按规定严格控制混凝土中Cl-的含量,最大Cl-的含量占胶凝材料比重≤0.06%;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应低于8%;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小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小于40mm;夏季入模温度低于3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值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进一步的,环向施工缝间距宜为1/4~1/3桩跨范围,复合墙结构的环向施工缝设置小于24m,并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区段;水平施工缝不宜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面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大于300mm;环向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2.5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遇水膨胀止水条应与接缝表面密贴;选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膨胀性能,7天膨胀率小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大于220%;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牢固可靠;纵向施工缝中部设置一道镀锌钢边橡胶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及600mm宽双面自张防水卷材,环向施工缝中部设置一道钢边橡胶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顶板、底板和侧墙的施工缝外侧加设600mm宽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环向施工缝在顶板部位及分离式侧墙外侧增设一道聚氨酯密封胶;在地下空间与联络通道接口接头处,其辅助防水层应各自进行收口,并采用与其两边均相容的辅助材料进行过度链接;地下空间与附属结构借口部位施工缝采用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两道止水条与注浆管止水;止水带位置必须放置正确,施工缝上下各一半,止水带在搭接处必须牢固的焊接或粘结;在浇筑下一阶段混凝土前先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浇筑时施工缝应采取弱振,振动棒不得碰触到止水构件,避免损害材料的密封性。进一步的,主体结构上的埋设件应采用预埋,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底部的混凝土厚度大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必须局部加厚;预留孔内的防水层,应与孔外的结构防水层连接。进一步的,顶板变形缝采用聚乙烯完全填充底端用密封胶封堵,顶端采用直径20泡沫棒并设置20x20聚硫密封胶,缝外侧采用4mm厚双面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建材,中部设置带注浆花管的中置式止水带;侧墙变形缝采用聚乙烯完全填充底端用密封胶封堵,顶端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与防水层粘结上,并放置直径20泡沫棒;缝外侧采用4mm厚双面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建材;中部设置带注浆花管的中置式止水带;底板变形缝采用聚乙烯完全填充底端用密封胶封堵,顶端采用直径20泡沫棒并设置20x20聚硫密封胶,并放置直径20泡沫棒,缝内侧采用4mm厚双面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建材,中部设置带注浆花管的中置式止水带;当因车站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变化,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时,应设置变形缝,在明暗挖交界、车站和区间交界等有轨道通过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和位于所述顶板(1)下方的底板(2),所述顶板(1)与所述底板(2)之间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侧墙(3),其中,所述顶板(1)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一(4)、隔潮层(5)、防水层一(6)、抗穿刺层(7)和保护层一(8),所述底板(2)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二(9)、防水层二(10)和保护层二(11),所述侧墙(3)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三(12)、防水层三(13)和保护层三(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和位于所述顶板(1)下方的底板(2),所述顶板(1)与所述底板(2)之间两侧分别均设置有侧墙(3),其中,所述顶板(1)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一(4)、隔潮层(5)、防水层一(6)、抗穿刺层(7)和保护层一(8),所述底板(2)包括从下之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二(9)、防水层二(10)和保护层二(11),所述侧墙(3)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层三(12)、防水层三(13)和保护层三(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一(4)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隔潮层(5)为冷底子油,所述防水层一(6)为2.5mm厚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抗穿刺层(7)为1.5mm厚的PVC,所述保护层一(8)厚度为100mm的细石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一(6)与所述防水层三(13)料搭时采用顺压方式,搭接长度至少为1m,并在所述防水层一(6)与所述防水层三(13)之间涂抹聚氨酯密封胶,同时采用50x3通长铝条压实收口加钉M8@200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二(9)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二(10)为HDPE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其厚度≥1.5mm且HDPE层厚≥1.0mm,胶料厚0.5mm,所述保护层二(11)为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其强度≥C20,所述侧墙(3)上且分别距离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腋角0.3m的部位均设置环向施工缝,所述环向施工缝由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止水条组成,所述环向施工缝外侧设置有600mm宽的双面自粘防水卷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三(12)为现浇防水混凝土,所述防水层三(13)为HDPE自粘高分子类防水卷材,所述保护层三(14)为240厚砖墙或50mm厚的高密度聚苯,所述侧墙(3)的转角处设置有50x50mm水泥砂浆倒角,阴角为半径50mm的圆弧,外侧砌300mm高240mm厚保护砖墙,所述保护砖墙与所述防水层二(13)搭接至少300mm。5.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地铁车站防水结构,准备所述地铁车站防水结构所需各原料;所述底板(2)施工时,先铺设混凝土层二(9),在铺设好所述混凝土层二(9)的顶端依次铺设防水层二(10)和所述保护层二(11),并且浇筑所述底板(2)至所述腋角以上0.3m;所述侧墙(3)施工时,先铺设所述混凝土层三(12),同时在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浇筑至中板,用1:2.5水泥砂浆对界面进行磨平处理,铺设所述防水层三(13),在所述防水层三(13)外侧铺设保护层三(14),再浇筑中板至所述顶板(1),对施工缝处理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顶板(1)施工时,先铺设所述混凝土层一(4),在所述混凝土层一(4)顶端依次铺设隔潮层(5)、所述防水层一(6)、所述抗穿刺层(7)和所述保护层一(8),回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等级大于P8;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加入适量的优质煤灰粉及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等抗裂外加剂;在一定部位的构件中添加密实型防水剂;混凝土结构强度大于C35,最大水胶比小于0.45,混凝土原材料满足下列要求,胶凝材料大于320KG/m3;当强度要求高或地下水有侵蚀性时,应根据实验结果而定;砂率宜为35%~40%,泵送可升至45%;灰砂比宜为1:1.5~1:2.5;水泥量大于260KG/m3;渗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混凝土预拌初凝时间宜为6~8h;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材料总碱含量小于3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外加剂总碱含量小于1KG;应按规定严格控制混凝土中Cl-的含量,最大Cl-的含量占胶凝材料比重≤0.06%;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应低于8%;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小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小于40mm;夏季入模温度低于3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值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防水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环向施工缝间距宜为1/4~1/3桩跨范围,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曲波闫红娟徐大义郑兵兵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