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37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杯,所述纺纱杯有滑动表面和纤维凝聚槽,接纳纺纱杯的壳体,纤维导引表面从它和纺纱杯之间的间隙开始,在壳体内结束,所述纺纱杯还具有供给纤维到纤维导引表面的纤维供给机构和在所述纺纱杯内产生纺纱负压的机,所述纤维供给机构与间隙联合产生压力降,使气体经过间隙流入到所述纺纱杯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已知的纤维牵引方法,从而使纱的结构获得改善,并消除纤维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纺纱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在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中,有个问题就是在生产的纱中纤维物质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从而纱的价值要比环锭纺纱可能得到的价值要小。在上述这种已知的设备中克服了这个问题,这是通过将要纺的纤维供应到导纱体的旋转纤维导引表面,导引体在纺纱杯方向上变宽,纤维从导纱体传送到旋转的纺纱杯内壁上。虽然这个方法使纱的结构和价值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这个优点被通过间隙流出的气流所造成的纤维损失的缺点所抵消,气流流出导纱体和纺纱杯上缘之间的间隙,将把从导纱体到纺纱杯内壁的传送过程中的纤维带走。另一方面,这个间隙必须有特定的尺寸,因为通过给料通道供应纤维需要一定量的空气,而在纤维与空气分离之后又必须将这部分空气排出。间隙的尺寸必须是这样,适当数量的空气可通过间隙排出。特别在短纤维的情况下,纤维损失就更加严重,这种纤维损失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杯,所述纺纱杯有滑动表面和纤维凝聚槽;接纳纺纱杯的壳体,纤维导引表面从它和纺纱杯之间的间隙开始,在壳体内结束,所述纺纱杯还具有供给纤维到纤维导引表面的纤维供给机构和在所述纺纱杯内产生纺纱负压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供给机构与间隙联合产生压力降,使气体经过间隙流入到所述纺纱杯的内部。可选的,所述产生压力降的装置是由压缩空气源组成。可选的,所述产生压力降的装置由作用在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构成。可选的,作用在所述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至少有一个通风口组成,通风口偏心地设置在所述纺纱杯上。可选的,作用在所述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由吸入管的进口孔构成,该吸入管相对间隙来说是与纤维供应机构排列在同一侧。可选的,所述纤维供给机构有纤维进料通道,该通道偏心地终止在环形纤维导引表面内。可选的,所述纤维供给机构有纤维进料通道,该通道的一端,同所述吸入管的入口孔一样,布置在盖的突出部中,该突出部呈中心突出到由环形纤维导引表面所包围的空间中。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能够改善已知的纤维牵引方法,从而使纱的结构获得改善,并消除纤维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型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的另一种改进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如图1-3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在纺纱点纺纱杯1位于一个驱动纺纱杯轴2上,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衬套上,按照图示的实施方案,驱动轴2装有轴芯3以取出所纺的线4。所构造的纺纱杯1形如平的杯子,带有平的圆底5,并装设变宽的圆筒形颈部6,颈部直径要比上述平底5的直径要小,通过锥形逐渐变细的滑动壁7与底相连。平底5和滑动壁7一起构成作为纤维圈的纤维凝聚槽8。在纺纱杯1的转轴外面的平底5至少装设一个通风口9,它以一个通风口的形式起回旋作用。纺纱杯1在轴向隔有一定空间被纺纱杯壳体10包围,按照图1壳体装有可移去但静止的盖子11,盖子是这样配置,使盖的内壁12与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的前缘隔有适当的空间13。导纱体15的后缘14同轴地突出到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6之内,导纱体有截头锥体形的内导纱表面16,该表面朝后缘14锥形地变宽,这导纱表面16延长的母线与纺纱杯1锥形滑动壁7相交。在突入到纺纱杯1内的导纱体15的开口边缘14和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之间有环形间隙17,使纺纱杯1可以转动,并带入气流30。导纱体15成为盖子11整体的一部分,或者也可由没有图示的机构固定在盖子上,所以是不可转动的,即静止的。圆筒形、锥形或其他形状的突出物18基本上是同心地突出在导纱体15包围的空间中,突出物设置在盖体11上,在盖壁和部分导纱表面16之间形成,该部分导纺表面隔着转动空间28与突出物相对。在突出物18的圆筒形表面上装设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或改进的纤维供给机构,用来供应单纤维到导纱体15的导纱表面16上。在突出物18的终端壁上或在另一个合适的地点,与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相隔一定空间装设与负压源相连的吸入通道(吸入管20)的孔。如果所纺的线4是在纺纱杯1的这一侧取出的话在突出物18的端面上也可装设中心孔和线4的取出嘴(未显示)。按照图2的纺纱设备的实施方案中,用轴承21安装导纱体15,使导纱体在盖11中可以转动,在这边还为环形驱动机构23装设键盘22,驱动机构与驱动设备相连。上述的突出物18装设在盖子11分离的部分24上,该部分固定在盖子11的外部。在盖11和盖11的分离部分24和可转动的导纱体15之间的连接是由迷宫式密封件等进行密封。按照上述的实施方案,在壳体10内纺纱杯1的外周区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该外周区与纺纱杯1和导纱体15之间的间隙17外部的外周区相连,从而产生循环流动,气流通过通风口9离开纺纱杯1,然后再通过间隙17流入纺纱杯1。在该过程中,这个循环流动在纺纱杯内部产生纺纱必需的负压,而在纺纱杯1的外部的纺纱杯壳体10中产生正压。如图1中虚线所示,可以这样改变纺纱杯纺纱设备,将至少在围绕环形间隙17的纺纱杯壳体10的部分内部,通过围绕环形间隙17的开口25与压缩空气源相连(如果需要也可只与大气相连),用中间板26将纺纱杯壳体10中这部分空间,在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的水平上(间隙17的外周区),与邻近圆形底5的较深空间(纺纱杯1的外周区至少有一个通风口)分离,在纺纱杯1圆形底5的区域中,纺纱杯壳体10中分离的空间通过开口27与大气相连或与一负压源(未图示)相连。中间板26的结构应不妨碍纺纱杯1的转动。例如中间板26也可是纺纱杯外周的一部分,或者也可由纺纱杯壳体10支撑。中间板也可由板材分段构成,在纺纱杯1的周边方向可用板替换,以调节上述的循环流动,也就是调节进入间隙17气流的强度和分布。按照本专利技术纺纱杯设备的功能如下:在开口的设备中用开松辊的针或布件从棉条中梳出纤维,然后将单纤维传送入纤维进料通道19,在那里纤维与流动的空气混合在一起组成纤维流。单纤维流按引导通道19的孔所指的方向流动。从进料通道的孔出来后,纤维流进入在突出部18的圆筒形壁和相对的导纱体15的锥形变宽导引表面16之间的旋转空间28。使供应单纤维的空气偏转,通过吸入管20将空气吸走,而各个纤维由于其惯性就与该气流分离,斜着进入这旋转空间28并移动到导纱体15的空间内,这里单纤维没有被吸入管20吸走的任何危险。由于气流纺纱设备在操作状态时纺纱杯1以高速转动,所以在纺纱杯1和颈部6两者的内部,同时也在导纱体15和旋转空间28内产生转动的气流,这转动气流将供给的纤维带出旋转空间28,进入到静止的或转动的导纱体15的导引表面16上,在那里纤维进入到连续加速和旋转的空气层中。将纤维传送到这些层中和进一步由这层气流传送纤维形成一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该层高速转动,单纤维的头端被带着拉走并被牵引。当气流纺纱设备在操作状态时,经过环形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的气流30被转动的纺纱杯1偏转,从而在这气流中旋转的组份压倒由于环形间隙17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杯,所述纺纱杯有滑动表面和纤维凝聚槽,接纳纺纱杯的壳体,纤维导引表面从它和纺纱杯之间的间隙开始,在壳体内结束,所述纺纱杯还具有供给纤维到纤维导引表面的纤维供给机构和在所述纺纱杯内产生纺纱负压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供给机构与间隙联合产生压力降,使气体经过间隙流入到所述纺纱杯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包括纺纱杯,所述纺纱杯有滑动表面和纤维凝聚槽,接纳纺纱杯的壳体,纤维导引表面从它和纺纱杯之间的间隙开始,在壳体内结束,所述纺纱杯还具有供给纤维到纤维导引表面的纤维供给机构和在所述纺纱杯内产生纺纱负压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供给机构与间隙联合产生压力降,使气体经过间隙流入到所述纺纱杯的内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压力降的装置是由压缩空气源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压力降的装置由作用在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构成。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的纺纱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海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