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92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构件单元首尾衔接而成,所述构件单元包括带面和设置在所述带面下方的衔接部,在所述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用来啮合同步轮的齿柱,在所述衔接部的首尾处分别设有衔接柱和衔接槽,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衔接柱和所述衔接槽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这样,当某一构件单元发生磨损损坏时,可直接更换相应的构件单元,无需更换整个输送带,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另外,通过齿柱来进行传动,强度大,同步传动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坦克链输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坦克链输送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同步输送带大都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转动时,通过带齿与带轮的齿槽相啮合传递动力。现有的同步输送带虽已在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作为强力层,强度较低,冲击或过载容易使带体断裂;另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强力层会发生拉伸疲劳,导致带体断裂。2)当带齿或带面某处发生磨损时,只能整体更换同步输送带,使用成本较高。3)对两带轮轴线平行度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两带轮轴线不平行的输送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能针对磨损处进行维护更换的坦克链输送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构件单元首尾衔接而成,所述构件单元包括带面和设置在所述带面下方的衔接部,在所述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用来啮合同步轮的齿柱,在所述衔接部的首尾处分别设有衔接柱和衔接槽,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衔接柱和所述衔接槽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衔接柱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衔接槽的两侧分别第二通孔,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定位销连在一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衔接柱的底面设有沉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沉孔;在所述沉孔内设有与之配合的锁芯,在所述锁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突起,在所述定位销上设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突起,在所述定位销上设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突起为环形突起,所述凹槽为与所述环形突起配合的环形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通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带面平行。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齿柱设置在所述衔接槽的两侧,所述第二通孔成型在所述齿柱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带面的首尾侧面都为齿面,相邻两构件单元的所述齿面相互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同步轮的中部凹陷,用来容纳所述衔接部;在所述同步轮的两侧成型与所述齿柱啮合的齿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同步轮的中部凹陷构成内轮,用来连接内输送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相连两构件单元之间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当某一构件单元发生磨损损坏时,可直接更换相应的构件单元,无需更换整个输送带,有效降低使用成本。二、通过设置锁芯,定位销与锁芯之间过盈配合,这样,即使过盈配合的突起遭到损坏,只需替换锁芯即可,便于构件单元的反复组装及更换。三、通过将带面的首尾侧面设置成齿面,并将第一通孔设置成条形孔,使得相邻两构件单元存在一个左右活动空间,从而降低输送带对同步轮轴线平行度的要求,可实现大角度的偏转输送;特别地,齿面配合结构能尽可能的降低偏转输送的配合间隙。四、坦克链输送带与同步轮之间通过齿柱和齿槽配合传动,强度大,同步传动精度高。特别地,通过将同步轮设置成内轮和外轮结构,可实现内外物料的同时输送。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坦克链输送带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单个构件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单个构件单元侧视图。图4所示为单个构件单元底部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锁芯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定位销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同步轮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同步轮在另一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构件单元,2:同步轮。1-1:带面,1-2:衔接部,1-3:齿柱,1-4:定位销,1-5:锁芯。1-2-1:衔接柱,1-2-2:衔接槽,1-2-3:第一通孔,1-2-4:第二通孔,1-2-5:沉孔。1-5-1:第三通孔。2-1:内轮,2-2:齿槽。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构件单元1首尾衔接而成,所述构件单元1包括带面1-1和设置在所述带面1-1下方的衔接部1-2,在所述衔接部1-2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用来啮合同步轮的齿柱1-3,在所述衔接部1-2的首尾处分别设有衔接柱1-2-1和衔接槽1-2-2,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衔接柱1-2-1和所述衔接槽1-2-2连接。其中,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衔接柱1-2-1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1-2-3,在所述衔接槽1-2-2上设有第二通孔1-2-4,一定位销1-4穿过相邻两构件单元1的所述第二通孔1-2-4和所述第一通孔1-2-3使相邻两构件单元1连在一起。所述定位销1-4与所述第二通孔1-2-4之间为过盈配合,以便于组装拆卸。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在所述第二通孔1-2-4内设有突起,优选在所述定位销1-4上设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凹槽。所述突起为环形突起,所述凹槽为与所述环形突起配合的环形凹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销的过盈配合连接改为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螺栓来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齿柱1-3设置在所述衔接槽1-2-2的两侧,优选所述第二通孔1-2-4成型在所述齿柱1-3上。这样,能够增加第二通孔1-2-4的深度,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构件单元首尾衔接而成,所述构件单元包括带面和设置在所述带面下方的衔接部,在所述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用来啮合同步轮的齿柱,在所述衔接部的首尾处分别设有衔接柱和衔接槽,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衔接柱和所述衔接槽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构件单元首尾衔接而成,所述构件单元包括带面和设置在所述带面下方的衔接部,在所述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用来啮合同步轮的齿柱,在所述衔接部的首尾处分别设有衔接柱和衔接槽,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相互嵌合的所述衔接柱和所述衔接槽构成可拆卸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衔接柱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衔接槽的两侧分别第二通孔,相邻两所述构件单元通过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定位销连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衔接柱的底面设有沉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沉孔;在所述沉孔内设有与之配合的锁芯,在所述锁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突起,在所述定位销上设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坦克链输送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加德纳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