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79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包括下机架、上机架、第一底板、移动板、放卷架、气涨轴、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座、浮辊、第一安装板、纠偏传感器、纠偏执行机构、纠偏调节机构、成型机构、下料机构、电箱和操作面板,所述下机架上端设置有上机架,所述下机架上端一侧安装有第一底板,通过上伺服机构和下伺服机构的驱动,驱动与之连接的上活动板下行,从而使与上活动板连接的成型模压板压紧铝塑膜,同时,下活动板上行,从而使在下活动板上的顶杆上行顶起成型凸模进凹模,使铝塑膜按工艺成型,相比于传统的气液增压驱动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伺服驱动,使得成型机循环周期速度明显提升,有效的加快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机
,具体为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
技术介绍
铝塑膜通常应用于电池制造领域,常作为电池壳体,一般采用成型机将铝塑膜冲压成一定的形状和切断成型,传统的铝塑膜成型机一般通过气液驱动方式对铝塑膜实现成型工艺,这种方式使得铝塑膜成型工艺成型精度差,且工作循环周期速率较慢,影响成型机工作效率,因此,设计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包括下机架、上机架、第一底板、第一滑轨、移动板、放卷架、气涨轴、穿料槽、过辊座、过辊、长槽、浮辊导杆、浮辊支板、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座、浮辊、第一安装板、纠偏传感器、纠偏执行机构、纠偏调节机构、成型机构、下料机构、电箱和操作面板,所述下机架上端设置有上机架,所述下机架上端一侧安装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端一侧安装有放卷架,所述放卷架上部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气涨轴,所述移动板上端一侧开设有穿料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第一底板(3)、第一滑轨(4)、移动板(5)、放卷架(6)、气涨轴(7)、穿料槽(8)、过辊座(9)、过辊(10)、长槽(11)、浮辊导杆(12)、浮辊支板(13)、直线轴承(14)、直线轴承座(15)、浮辊(16)、第一安装板(17)、纠偏传感器(18)、纠偏执行机构(19)、纠偏调节机构(25)、成型机构(34)、下料机构(44)、电箱(77)和操作面板(7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架(1)上端设置有上机架(2),所述下机架(1)上端一侧安装有第一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安装有第一滑轨(4),所述第一滑轨(4)上端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自动成型机,包括下机架(1)、上机架(2)、第一底板(3)、第一滑轨(4)、移动板(5)、放卷架(6)、气涨轴(7)、穿料槽(8)、过辊座(9)、过辊(10)、长槽(11)、浮辊导杆(12)、浮辊支板(13)、直线轴承(14)、直线轴承座(15)、浮辊(16)、第一安装板(17)、纠偏传感器(18)、纠偏执行机构(19)、纠偏调节机构(25)、成型机构(34)、下料机构(44)、电箱(77)和操作面板(7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架(1)上端设置有上机架(2),所述下机架(1)上端一侧安装有第一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安装有第一滑轨(4),所述第一滑轨(4)上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上端一侧安装有放卷架(6),所述放卷架(6)上部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气涨轴(7),所述移动板(5)上端一侧开设有穿料槽(8),所述穿料槽(8)上端两侧均通过过辊座(9)转动连接有过辊(10),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相对于穿料槽(8)下侧开设有长槽(11),所述移动板(5)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浮辊导杆(12),且浮辊导杆(12)位于长槽(11)内,所述浮辊导杆(12)下端设置有浮辊支板(13),所述浮辊导杆(12)上端一侧套接有直线轴承(14),所述直线轴承(14)外端套接有直线轴承座(15),所述直线轴承座(15)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浮辊(16),所述浮辊支板(13)上端一侧相对于浮辊导杆(12)外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7),所述第一安装板(17)上端设置有纠偏传感器(18),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相对于移动板(5)一侧设置有纠偏执行机构(19),所述纠偏执行机构(19)包括纠偏电机座(20)、纠偏电机(21)、纠偏滚珠丝杆(22)、纠偏滚珠丝杆座(23)和纠偏连接板(24),所述纠偏电机座(20)一端安装有纠偏电机(21),所述纠偏电机(21)输出端设置有纠偏滚珠丝杆(22),所述纠偏滚珠丝杆(22)上端套接有纠偏滚珠丝杆座(23),所述纠偏滚珠丝杆座(23)下端一侧通过纠偏连接板(24)与移动板(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相对于移动板(5)另一侧设置有纠偏调节机构(25),所述纠偏调节机构(25)包括滑块(26)、第一螺杆支座(27)、第一调节螺杆(28)、第二螺杆支座(29)、浮动接头(30)、第二安装板(31)、船型开关(32)和感应片(33),所述滑块(26)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4)上端,所述滑块(26)上端通过第一螺杆支座(27)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28),所述第一底板(3)上端设置有第二螺杆支座(29),所述第一调节螺杆(28)一端与第二螺杆支座(29)通过浮动接头(30)连接,所述第二螺杆支座(29)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1),所述第二安装板(31)上端设置有船型开关(32),所述船型开关(32)一端设置有感应片(33),所述纠偏调节机构(25)一侧设置有成型机构(34),所述成型机构(34)包括模架下底板(35)、上导柱(36)、模架上底板(37)、上伺服机构(38)、上活动板(39)、下导柱(40)、下支板(41)、下伺服机构(42)和下活动板(43),所述模架下底板(35)下端与下机架(1)上端连接,所述模架下底板(35)上端四角均设置有上导柱(36),所述上导柱(36)上端设置有模架上底板(37),所述模架上底板(37)上端中部安装有上伺服机构(38),所述上伺服机构(38)下端相对于上导柱(36)套接有上活动板(39),所述模架下底板(35)下端设置有下导柱(40),所述下导柱(40)下端设置有下支板(41),所述下支板(41)下端设置有下伺服机构(42),所述下伺服机构(42)上端相对于下导柱(40)套接有下活动板(43),所述成型机构(34)一侧设置有下料机构(44),所述下料机构(44)包括第二底板(45)、支撑平台座(46)、支撑台板(47)、下料槽(48)、第二滑轨(49)、压料滑轨(50)、分割刀座(51)、压料气缸(52)、压料板(53)、分割刀支杆(54)、分割刀(55)、调节板(56)、第二调节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理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茜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