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兴专利>正文

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69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缩口挤压装置,尤其是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缩口挤压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上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下压块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工位模穴、第二挤压工位模穴和缩口工位模穴,下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推动气缸和滑动模具,推动气缸水平往复推动滑动模具移动,滑动模具上设置有第一下模模穴和第二下模模穴,推动气缸往复移动的同时上模完成缩口和挤压成型的工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台冲床配合一套机械臂就能连续不断的完成缩口、挤压成型,减少了冲床数量,节约了占地面积以及节省了搬运工序,大大提高了产量,同时可以一人看管多台冲床,减少人工的投入,最后机械一体化便于车间管理和控制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缩口挤压装置,尤其是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缩口挤压装置,首先传统工艺由人工或机械臂上料,在完成缩口冲压后将缩口工件搬运到另一台冲床,再由人工或机械臂上料,完成挤压成型,从工艺上看现有的工艺费时费力费人工;其次现有工艺下的冲床至少需要两台、一台完成缩口另一台完成冲压成型,占地面积大,同时至少需要三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加工,一人看缩口冲床、一名看冲压冲床还有一名来回搬运物料;总的来说现有的缩口挤压工艺,工艺落后费时费力费人工,现有的缩口挤压装置数量多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和连续性差,产能低下,同时不便于车间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缩口挤压装置数量多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和连续性差,产能低下,同时不便于车间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下压块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工位模穴、第二挤压工位模穴和缩口工位模穴,第一挤压工位模穴和第二挤压工位模穴分别且等距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3),下压块(3)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第二挤压工位模穴(5)和缩口工位模穴(6),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和第二挤压工位模穴(5)分别且等距的设置在缩口工位模穴(6)的两侧;下模(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推动气缸(7)和滑动模具(8),推动气缸(7)水平往复推动滑动模具(8)移动,滑动模具(8)上设置有第一下模模穴(9)和第二下模模穴(10),推动气缸(7)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下模模穴(9)和第二下模模穴(10)分别位于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和缩口工位模穴(6)的正下方,推动气缸(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3),下压块(3)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第二挤压工位模穴(5)和缩口工位模穴(6),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和第二挤压工位模穴(5)分别且等距的设置在缩口工位模穴(6)的两侧;下模(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推动气缸(7)和滑动模具(8),推动气缸(7)水平往复推动滑动模具(8)移动,滑动模具(8)上设置有第一下模模穴(9)和第二下模模穴(10),推动气缸(7)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下模模穴(9)和第二下模模穴(10)分别位于第一挤压工位模穴(4)和缩口工位模穴(6)的正下方,推动气缸(7)处于推出状态时第一下模模穴(9)和第二下模模穴(10)分别位于缩口工位模穴(6)和第二挤压工位模穴(5)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口挤压一体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3)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柱(11),导向柱(11)垂直于下压块(3)的下表面并向滑动模具(8)方向延伸,导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兴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