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道除灰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清理
,尤其是一种烟道除灰装置。
技术介绍
烟灰管道在现今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广大农村都是采用烟囱管道来进行通风排烟。但烟囱管道在长期使用后,烟灰垢会附着在管道内壁上,轻则影响排烟,重则堵塞管道,如不能及时清除,会出现在做饭生火时浓则倒灌进屋子的现情况,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现有除烟灰的方法有将长棍子放入烟囱内,各个方向搅动来除掉烟垢;或者用结实的麻绳紧紧绑住与烟囱口大小相仿的砖头(以能放入烟囱为准),尽量靠近烟囱内壁做上下运动,将烟垢慢慢铲除,最后再从灶内将烟垢清除。上述两种方法工作效率不高,费时费力,不能彻底地清除烟垢而且操作过程中飘散的烟灰会附着操作人身上甚至被吸入进体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且对人体无害的烟道除灰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包括壳体、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控制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除灰机构为两个并对称安装在壳体两端,所述行走机构和伸缩机构安装在一起并对称在壳体表面两端,所述电源装置和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控制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除灰机构为两个并对称安装在壳体两端,所述行走机构和伸缩机构安装在一起并对称在壳体表面两端,所述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电源装置与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控制装置相连接为其供电,所述控制装置与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壳体外的遥控模块通过无线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控制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除灰机构为两个并对称安装在壳体两端,所述行走机构和伸缩机构安装在一起并对称在壳体表面两端,所述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电源装置与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控制装置相连接为其供电,所述控制装置与伸缩机构、行走机构、除灰机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壳体外的遥控模块通过无线方式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罩、壳体轴承和隔板;所述壳体罩为中空的正六棱柱薄壳体,壳体罩的前后端面中心均设置有中心孔,通过中心孔将控制装置与除灰机构相连接;所述壳体轴承安装在壳体罩侧面的小孔内并将控制装置与伸缩机构和行走机构相连接;两个隔板设置在壳体罩内部并将整个壳体罩分成三个空间,两侧空间分别设置有控制装置中的除灰电机,中间的空间安装有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灰机构包括连接轴、弹簧、活动件、车轮架、除灰轮、圆柱罩和连接台;所述连接轴穿过壳体罩前后面的中心孔,该连接轴内侧连接有控制装置的除灰电机,该连接轴外侧固定在连接台底面的中心处;所述连接台为实心六棱柱,连接台的每个侧面中心处上均有圆柱罩,所述圆柱罩为圆柱空心薄壁,下底面连接在连接台侧面上,上表面中心开有小孔;所述弹簧安放在圆柱罩内部,其上端面和外表面均与圆柱罩内壁相接触,下端面与车轮架相接触;所述车轮架下半部分为一个底盘托,底盘托放置在圆柱罩内部,弹簧下端与其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活动架上半部分为一个圆柱轴,圆柱轴穿过圆柱罩上表面小孔,下端与底盘托中心相连,上端与车轮架相连;所述车轮架呈弹弓形状,下端与活动架相连,上端连接有除灰轮,在除灰轮表面有细小毛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道除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罩、压缩弹簧、活动架、轴承、内罩;所述外罩为圆柱薄壁,下表面与壳体侧壁相接触,上表面开有小孔,并与壳体侧壁小孔同轴心;所述压缩弹簧外表面紧紧贴于外罩内壁,下端面与壳体侧壁相接触,上端面与活动架相接触;所述活动架放置在外罩内部,活动架下部为底面贯穿的圆柱薄壁,其薄壁厚度与压缩弹簧厚度相同且高度大于外罩的三分之一,活动架下部的外表面与外罩内壁相接触,内表面与内罩外壁相接触,下表面与压缩弹簧相接触,活动架上部为中部贯穿的圆柱侧薄壁并内置有轴承,该圆柱侧薄壁穿过外罩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洲,赵云飞,常计东,国腾飞,邸鹏,李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