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鱼类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据说,在一千多年前温州城墙建成后,京城来了一批大官员,一是办公差,二是祝贺建城完工。当时官府为了招待好这批官员,特请一位有名厨师来做菜。厨师经多方打听,得知官客喜欢吃清淡带汤的鱼菜。当时在温州马鲛鱼比黄鱼、鮸鱼价格贵好几倍,在鱼肴中属上等料。在举行酒宴那天,厨师先将洗净的马鲛除去头尾,中段鱼身连骨带皮用刀切成厚片,然后加入姜、酒、盐、渍味再放入“白山粉”(白淀粉)拌均匀。锅中水沸时用手将鱼片一片一片放入滚水中,待鱼片浮起后加米醋等,制成微带酸辣味的鱼汤菜。温州鱼丸,温州名点,与各地的鱼丸都有所不同,外形为不规则的条状,呈半透明的玉白色,以新鲜的鮸鱼肉为主料,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用刀刮成鱼茸,用酒、盐和味精浸渍片刻,加白淀粉(在乐清的鱼丸制作,一般加入番薯粉,鱼丸会更具弹性)拌入姜丝葱末均匀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鱼肉弹性十足。下锅时,将鱼肉用手指挤成条状跌进事先烹调好的沸水中,烫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食用时以锅中的原汤配上米醋、葱花和胡椒粉。现在的鱼肉和淀粉在混合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包括上部敞口且呈圆筒形的圆形筒(1d),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筒(1d)内设有与敞口相连通的第一料筒(2d),所述的第一料筒(2d)内设有直径小于第一料筒(2d)的第二料筒(3d),所述的第一料筒(2d)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三根第一承重座(4d),所述的第二料筒(3d)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三根第二承重座(5d),所述的第一承重座(4d)的上方设有一端与第一料筒(2d)相连第一指示部(6d),所述的第二承重座(5d)的上方设有一端与第二料筒(3d)相连的第二指示部(7d),所述的第一指示部(6d)和第二指示部(7d)分别与设置在圆形筒(1d)筒身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包括上部敞口且呈圆筒形的圆形筒(1d),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筒(1d)内设有与敞口相连通的第一料筒(2d),所述的第一料筒(2d)内设有直径小于第一料筒(2d)的第二料筒(3d),所述的第一料筒(2d)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三根第一承重座(4d),所述的第二料筒(3d)的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三根第二承重座(5d),所述的第一承重座(4d)的上方设有一端与第一料筒(2d)相连第一指示部(6d),所述的第二承重座(5d)的上方设有一端与第二料筒(3d)相连的第二指示部(7d),所述的第一指示部(6d)和第二指示部(7d)分别与设置在圆形筒(1d)筒身内的弹性支撑结构(8d)一一对应抵靠设置,且所述的第一指示部(6d)和第二指示部(7d)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圆形筒(1d)上的条形指示槽(9d)内,所述的第一料筒(2d)底侧和第二料筒(3d)底侧之间还设有转动式开合结构(10d),所述的圆形筒(1d)内还设有位于第一料筒(2d)和第二料筒(3d)下方的混合搅拌装置(11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式开合结构(10d)包括相对转动设置在第一料筒(2d)和第二料筒(3d)之间的盖板体(12d),所述的盖板体(12d)包括两片相对置设置的扇形盖板(13d),所述的扇形盖板(13d)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弧形盖板(14d),所述的第二料筒(3d)底侧开有与扇形盖板(13d)相对应设置的扇形出料口(15d),所述的第一料筒(2d)底侧设有出料桶(16d),所述的出料桶(16d)侧部设有与弧形盖板(14d)相对应设置的弧形出料口(17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料筒(2d)和第二料筒(3d)的底侧均呈弧形,所述的扇形盖板(13d)具有与第二料筒(3d)弧度相同的弧形过渡部(18d),所述的弧形盖板(14d)位于出料桶(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