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栋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09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栋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大棚骨架上的棚膜,所述的大棚骨架包括若干竖直立柱和连接在竖直立柱上方的顶部弧形龙骨,若干竖直立柱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相连接,所述的顶部弧形龙骨包括若干沿大棚延伸方向排列的弧形柱和将若干弧形柱相连接的轴向立柱,所述的竖直立柱、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均呈中空结构,且各中空结构相连通,所述的竖直立柱均向下延伸至泥土层中,且竖直立柱位于泥土层中的灌溉部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结构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灌溉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栋温室大棚
本技术属于温室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单栋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温室作为保护花卉栽培的一种重要设施,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迅速,使得一些国外和南方的高档花卉栽培成为现实,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目前,温室内的花卉还普遍采用人工浇灌方式,此种浇灌方式难以保证花卉根部充分地吸收营养元素,不能很好满足花卉的生长需要;盆底部的介质渗透不到位容易造成毛细根干旱死亡;同时在节水方面无法控制,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上述浇灌方式不仅对每盆花的浇灌不平均,还会伤害到花卉的叶面,降低叶面的光泽度,影响温室花卉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进而影响到温室效益的发挥,制约规模化花卉栽培的大力发展。同时,现有技术的温室大棚的大棚骨架仅仅具有支撑保温膜的作用,而且若采用质量较重的骨架则会存在成本增加,安装、拆卸不便等问题,若是采用质量较轻的骨架则会出现大棚骨架强度不够高,抗风能力差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渗灌管道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110351010.6],微渗灌管道为一管状结构,管体采用废旧轮胎的胶粉与聚乙烯经高温注塑制成,管体具有不规则的毛细结构,水能够由内向外渗透。上述方案提出了通过具有毛细结构的微渗管道,通过微渗管道上的微孔以滴渗的方式作物根系层周围土壤以实现为农作物提供水分养料的目的,提高灌溉效率,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其仅仅提供了微渗管道的方案,并没有在利用微渗管道灌溉的同时解决水的大棚强度以及拆装便捷度问题的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灌溉效果好的单栋温室大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单栋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大棚骨架上的棚膜,所述的大棚骨架包括若干竖直立柱和连接在竖直立柱上方的顶部弧形龙骨,若干竖直立柱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相连接,所述的顶部弧形龙骨包括若干沿大棚延伸方向排列的弧形柱和将若干弧形柱相连接的轴向立柱,所述的竖直立柱、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均呈中空结构,且各中空结构相连通,所述的竖直立柱均向下延伸至泥土层中,且竖直立柱位于泥土层中的灌溉部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结构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大棚骨架具有搭建温室空间、支撑棚膜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运输灌溉水,以及利用灌溉水灌溉植物的功能;并且采用中空结构的竖直立柱、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使大棚骨架的造价大大降低,同时具有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更加轻便的优点,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可以在中空结构中充斥水分,提高大棚骨架的质量,从而增加其强度,很好地解决了采用质量较轻的骨架会出现大棚骨架强度不够高,抗风能力差等问题,而采用质量较重的骨架存在成本高、安装拆卸不便等问题的矛盾。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弧形柱均具有贯穿弧形柱的第一中空腔,且该第一中空腔连通于竖直立柱、横向连接柱和轴向连接柱的中空结构,顶部弧形龙骨也设置为中空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强度和降低了成本。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轴向立柱也均具有贯穿于相应轴向立柱的第二中空腔,该第二中空腔连通于弧形柱的第一中空腔。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轴向立柱向下连接有中空支撑柱,所述的中空支撑柱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泥土层中,且中空支撑柱位于泥土层中的灌溉部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支撑柱内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支撑柱的设置可增加大棚的抗风、抗雪能力。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泥土层中埋设有分布于整个大棚底面的渗透管道,所述的渗透管道连通于各竖直立柱,且渗透管道中也设置有毛细结构使渗透管道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渗透管道分布于整个大棚的底部使灌溉更加均匀充分。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竖直立柱连接于储水箱。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储水箱底部设置有加温系统用于调节大棚温室和灌溉水的温度,当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可以对水箱中的灌溉水进行升温处理,灌溉水在各中空结构、中空腔内流动的同时能够提高大棚骨架的温度,从而实现对大棚骨架的升温效果,同时,使灌溉水具有适宜的温度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防止冻土等。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储水箱和竖直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养料自动配比装置,在灌溉水分的同时给农作物施加养料,省去了专门用于施加养料的装置。在上述的单栋温室大棚中,所述的竖直立柱和顶部弧形龙骨均由热镀锌管或铝塑材料制成。本技术单栋温室大棚,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2、提高灌溉效率,使灌溉更加充分均匀;3、能够在灌溉的同时调整大棚温度,而且能够防止冻土塌陷问题;4、能够在灌溉的同时施加液体肥料和可溶性固体肥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大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大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大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轴向连接柱12;灌溉部13;中空支撑柱14;渗透管道15;顶部弧形龙骨2;弧形柱21;轴向立柱22;泥土层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栋温室大棚,其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大棚骨架上的棚膜,大棚骨架包括若干竖直立柱1和连接在竖直立柱1上方的顶部弧形龙骨2,若干竖直立柱1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相连接,顶部弧形龙骨2包括若干沿大棚延伸方向排列的弧形柱21和将若干弧形柱21相连接的轴向立柱22,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均呈中空结构,且各中空结构相连通,竖直立柱1均向下延伸至泥土层3中,且竖直立柱1位于泥土层3中的灌溉部13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结构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该毛细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灌溉部13的微渗管道,也可以直接在灌溉部13的管壁上开设若干孔隙,灌溉时水沿滴灌管或孔隙渗出,经土壤渗吸扩散,进入根层。具体地,竖直立柱1可以直接连接于储水箱或者通过一水泵连接于储水箱,当没有水泵的时候,将储水箱放置于高于温室大棚的位置,利用自然水压进行自流灌溉,降低能耗。还可以在竖直立柱1上安装一个出水孔,当需要排净大棚骨架中的水时,阻断储水箱与竖直立柱1之间的水流通道,当有水泵的时候通过关闭水泵阻断水流通道,当没有水泵的时候,在储水箱与竖直立柱1之间安装一水阀,通过该水阀阻断水流通道,阻断水流通道后,打开出水孔,大棚骨架中的水便由该出水孔流出,当然,为了节省水资源,该出水孔还可以通过一水管连接于储水箱,将流出的水进行回收。进一步地,弧形柱21均具有贯穿弧形柱21的第一中空腔,且该第一中空腔连通于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的中空结构,这里所指的连通可以为直接连通或间接连通,顶部弧形龙骨2也设置为中空形式,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栋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大棚骨架上的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骨架包括若干竖直立柱(1)和连接在竖直立柱(1)上方的顶部弧形龙骨(2),若干竖直立柱(1)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相连接,所述的顶部弧形龙骨(2)包括若干沿大棚延伸方向排列的弧形柱(21)和将若干弧形柱(21)相连接的轴向立柱(22),所述的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均呈中空结构,且各中空结构相连通,所述的竖直立柱(1)均向下延伸至泥土层(3)中,且竖直立柱(1)位于泥土层(3)中的灌溉部(13)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结构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栋温室大棚,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于大棚骨架上的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骨架包括若干竖直立柱(1)和连接在竖直立柱(1)上方的顶部弧形龙骨(2),若干竖直立柱(1)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相连接,所述的顶部弧形龙骨(2)包括若干沿大棚延伸方向排列的弧形柱(21)和将若干弧形柱(21)相连接的轴向立柱(22),所述的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均呈中空结构,且各中空结构相连通,所述的竖直立柱(1)均向下延伸至泥土层(3)中,且竖直立柱(1)位于泥土层(3)中的灌溉部(13)设置有毛细结构使中空结构中的液体能够由内向外渗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栋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柱(21)均具有贯穿弧形柱(21)的第一中空腔,且该第一中空腔连通于竖直立柱(1)、横向连接柱(11)和轴向连接柱(12)的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栋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立柱(22)也均具有贯穿于相应轴向立柱(22)的第二中空腔,该第二中空腔连通于弧形柱(21)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亮郑雪良姚娇刘春荣叶先明刘丽丽陈骏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