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屋面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09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屋面温室大棚,包括棚体和连接在棚体一侧的蓄热后墙,棚体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保温膜,蓄热后墙包括上端向远离棚体侧倾斜的后倾吸热装置和与后倾吸热装置上端连接且位于后倾吸热装置后方的承重墙,后倾吸热装置与棚体之间构成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棚体腔,后倾吸热装置与承重墙之间构成中空腔,后倾吸热装置连接有位于中空腔内的储水箱,储水箱连接有循环泵,温室大棚的四周底部连接有位于地面以下的保温隔层,保温隔层内分布有换热管,且循环泵连接于该换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温效果好且能够防止冻土塌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屋面温室大棚
本技术属于温室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单屋面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就其中的单屋面温室而言,存在保温效果差,且不能防止温室内热量向温室底部热传导,易导致温室底部冻土层塌陷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止冻土层塌陷的日光温室[申请号:CN201420735054.8],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后墙,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均与后墙连接、且第一架体设置在第二架体上方,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组成双层骨架结构,第一架体上设有外膜,第二架体上设有内膜,其特征在于:内膜上设有吸热装置,吸热装置的顶部与收卷轴连接,底部外侧设有横杆,吸热装置下端设有U型槽,U型槽通过水管与集液池连通,集液池内设有循环泵,吸热装置的顶部通过水管与循环泵连通,所述集液池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循环泵连接;集液池的底部设有隔断层,隔断层由多个隔温板连接而成,隔温板呈长条状,隔温板左侧设有凹槽,右侧设有凸块,隔温板内部设有第一导热杆;所述温室四周底部设有保温墙,保温墙延伸至隔断层,保温墙内设有第二导热杆,第二导热杆一端与隔温板内部的第一导热杆连通,另一端设置在保温墙外部。上述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冻土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它通过在内膜上设置吸热装置来收集热量,将日光在农作物上方遮挡影响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降低产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冻土层塌陷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单屋面温室大棚,包括棚体和连接在棚体一侧的蓄热后墙,所述的棚体包括大棚骨架和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保温膜,所述的蓄热后墙包括上端向远离棚体侧倾斜的后倾吸热装置和与后倾吸热装置上端连接且位于后倾吸热装置后方的承重墙,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与棚体之间构成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棚体腔,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与承重墙之间构成中空腔,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连接有位于中空腔内的储水箱,所述的储水箱连接有循环泵,所述的温室大棚的四周底部连接有位于地面以下的保温隔层,所述的保温隔层内分布有换热管,且所述的循环泵连接于该换热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吸热装置置于农作物的远阳侧,不会出现遮挡农作物影响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保证农作物充分接收太阳光的同时对原本照射在后墙上的太阳光进行回收储存,并将储存起来的太阳能用来对泥土保温以及对阴雨天和夜晚的大棚进行保温。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承重墙上覆盖有保温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承重墙也进行保温处理,提高储水箱的保温效果,其中,承重墙可以通过在墙面内壁覆盖草席保温棉等进行保温处理。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包括太阳能管,所述的太阳能管连接至储水箱的下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管通过吸收太阳能并将热量传递给水,由于热水比冷水的比重小,热水上升至储水箱的上端,冷水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进太阳能管继续加热,通过前述原理使储水箱内的水温逐渐上升。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的储水箱底部铺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的蓄电池连接于电加热丝。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使热量储存效果更好。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换热管包括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铺设在保温隔层位于靠近温室大棚底部侧的内壁,且所述的进水管连接在储水箱的上端,所述的出水管铺设在保温隔层位于远离温室大棚底部侧的内壁,且所述的出水管连接于储水箱的下端。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蓄电池还连接于市电将市电用作备用电源。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保温膜为具有透光保温效果的玻璃膜。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靠近棚体的一侧覆盖有玻璃膜将吸热装置与棚体腔隔离。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的后倾角度为15-60度。在上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中,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的后倾角度为20-30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后倾吸热装置的倾斜角度设置为20-30度符合太阳能光照角度,使后倾吸热装置在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都以较大的面积朝向太阳,提高光吸收效率和热吸收量。本技术单屋面温室大棚,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光吸收效果好,光能利用率高;2、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3、能够防止温室大棚底部冻土塌陷;4、利用先前储存的太阳能对阴雨天以及夜晚的温室大棚加热处理,既能够降低能耗,又能够提高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单屋面温室大棚的横向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单屋面温室大棚的横向剖面图。附图标记:棚体1;大棚骨架11;保温膜12;棚体腔13;蓄热后墙2;后倾吸热装置21;承重墙22;中空腔23;储水箱24;循环泵25;蓄电池26;电加热丝27;总水管28;保温隔层3;换热管31;出水管32;进水管33;保温腔3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屋面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和连接在棚体1一侧的蓄热后墙2,棚体1包括大棚骨架11和覆盖在大棚骨架11上的保温膜12,这里的保温膜12为具有透光保温效果的玻璃膜;蓄热后墙2包括上端向远离棚体1侧倾斜的后倾吸热装置21和与后倾吸热装置21上端连接且位于后倾吸热装置21后方的承重墙22,后倾吸热装置21与棚体1之间构成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棚体腔13,后倾吸热装置21与承重墙22之间构成中空腔23,后倾吸热装置21连接有位于中空腔23内的储水箱24,储水箱24连接有循环泵25,温室大棚的四周底部连接有位于地面以下的保温隔层3,该保温隔层3呈无顶的长方体结构,保温隔层3与温室大棚的底面组成保温腔34,该保温腔34内具有农作物生长必须的泥土,且换热管31穿梭在保温腔34的泥土中,换热管31中流动的是已经加温的水,换热管31内的水与保温腔34内的泥土进行换热既保证温室大棚以下的泥土不会发生冻土塌陷的情况,又能够对温室大棚进行保温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循环泵25连接于该换热管31。保温隔层3可以为双层结构,且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夹层内可以设置保温棉以加强保温效果。进一步地,承重墙22上覆盖有保温层,可以在墙面内壁覆盖草席或保温棉等作为承重墙22的保温层,该保温层的设置提高了储水箱24的保温效果,避免外界环境加快储水箱24内水温的降低影响保温功能,其中储水箱24内可以装水也可以装其他导热介质,具体介质不进行限制。其中,本实施例的后倾吸热装置21包括太阳能管,且太阳能管连接至储水箱24的下端,具体地,储水箱的下端连接有一根沿温室大棚纵向设置的总水管28,然后总水管28上接出若干分水管,每根分水管连接一根太阳能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屋面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和连接在棚体(1)一侧的蓄热后墙(2),所述的棚体(1)包括大棚骨架(11)和覆盖在大棚骨架(11)上的保温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后墙(2)包括上端向远离棚体(1)侧倾斜的后倾吸热装置(21)和与后倾吸热装置(21)上端连接且位于后倾吸热装置(21)后方的承重墙(22),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与棚体(1)之间构成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棚体腔(13),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与承重墙(22)之间构成中空腔(23),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连接有位于中空腔(23)内的储水箱(24),所述的储水箱(24)连接有循环泵(25),所述的温室大棚的四周底部连接有位于地面以下的保温隔层(3),所述的保温隔层(3)内分布有换热管(31),且所述的循环泵(25)连接于该换热管(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屋面温室大棚,包括棚体(1)和连接在棚体(1)一侧的蓄热后墙(2),所述的棚体(1)包括大棚骨架(11)和覆盖在大棚骨架(11)上的保温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后墙(2)包括上端向远离棚体(1)侧倾斜的后倾吸热装置(21)和与后倾吸热装置(21)上端连接且位于后倾吸热装置(21)后方的承重墙(22),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与棚体(1)之间构成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棚体腔(13),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与承重墙(22)之间构成中空腔(23),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连接有位于中空腔(23)内的储水箱(24),所述的储水箱(24)连接有循环泵(25),所述的温室大棚的四周底部连接有位于地面以下的保温隔层(3),所述的保温隔层(3)内分布有换热管(31),且所述的循环泵(25)连接于该换热管(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墙(22)上覆盖有保温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包括太阳能管,所述的太阳能管连接至储水箱(24)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屋面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倾吸热装置(21)包括太阳能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亮郑雪良刘春荣叶先明刘丽丽陈骏郑桂霞姚娇郑倩悦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桔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