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及转子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559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及转子绕组,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包括铜母线、绝缘板和胶粘带,绝缘板层叠设置在铜母线的宽面上,胶粘带包裹在绝缘板与铜母线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绝缘板设置有第一滑移层,第一滑移层涂覆在绝缘板上,用于减小绝缘板和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及转子绕组,能够通过绝缘板来产生绝缘效果,同时绝缘板表面涂覆的第一滑移层来减少绝缘板和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使用胶粘带固定绝缘板和铜母线,以减小正常使用时因绝缘板与铜母线之间摩擦造成的磨损导致的绝缘结构破损,从而减少转子绕组因绝缘结构破损而导致线圈短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及转子绕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线圈匝间绝缘结构及转子线圈。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发电厂使用的大型发电机主要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其中,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要进行绝缘处理,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绝缘对发电机运行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匝间绝缘损坏会导致匝间短路故障,进一步地导致发电机无功功率下降,轴承振动增加,对发电及机组的稳定运行构成很大威胁。目前发电机转子线圈匝间绝缘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每匝铜母线之间刷胶,加垫环氧板,然后热压成型。此种结构的缺点是当灰尘积聚在上面时,往往使绝缘电阻降低,进而引起匝间短路。同时,在温度变化时或长期运行过程中,铜线与环氧板垫条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其剪切应力易导致匝间绝缘的磨损。另一种是在每匝铜线上先刷一层胶或者树脂,再粘垫环氧板,然后平包浸胶玻璃丝带,再热压成型。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一种垫条式结构铜母丝窄面裸露的缺点,但是,由于采用浸胶玻璃丝带绑扎的方式,铜母线与垫条、铜母线与包扎带之间在转子运行过程中,仍然会有较大的剪切应力,相对于上一种匝间绝缘结构,该匝间结构增加了铜母线与匝间绝缘之间的相对摩擦,更易磨损转子线圈匝间垫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及转子绕组,能够通过绝缘板来产生绝缘效果,同时绝缘板表面涂覆的第一滑移层来减少绝缘板和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使用胶粘带固定绝缘板和铜母线,以减小正常使用时因绝缘板与铜母线之间摩擦造成的磨损导致的绝缘结构破损,从而减少转子绕组因绝缘结构破损而导致线圈短路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包括铜母线、绝缘板和胶粘带,绝缘板包括绝缘层和第一滑移层,第一滑移层和绝缘层依次设置在铜母线的宽面上,第一滑移层用于减小绝缘层和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胶粘带包裹在绝缘板与铜母线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可选地,胶粘带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滑移层、补强层和粘结层。可选地,第二滑移层和粘结层分别设置于补强层的两侧,第二滑移层与绝缘板接触连接。可选地,第一滑移层涂覆在绝缘层的宽面上且与铜母线接触连接。可选地,第一滑移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可选地,第二滑移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可选地,绝缘板的厚度设置为0.15~0.40mm之间。可选地,胶粘带的厚度设置为0.06~0.30mm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绕组,包括转子主体和多个上述任意一项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多个匝间绝缘单匝线圈绕设在转子主体上。可选地,转子主体设置有转子槽,多个匝间绝缘单匝线圈依次嵌入转子槽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包括铜母线、绝缘板和胶粘带,将绝缘板层叠设置在铜母线的宽面上为铜母线提供绝缘结构,并且起到衬垫的作用,为相邻铜母线之间提供绝缘层,同时,绝缘板包括绝缘层和第一滑移层,通过在绝缘层上涂覆的第一滑移层,减少了绝缘层与铜母线之间的摩擦,从而在正常使用时减小了绝缘层和铜母线之间的剪切力,进而使铜母线和绝缘板之间产生磨损的几率减小,使得线圈发生因以绝缘板为绝缘主体的绝缘结构破损而导致短路的情况减少,在铜母线和绝缘板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包裹有胶粘带,通过胶粘带对上述绝缘板与铜母线的层叠结构进行包裹,对该层叠结构进行固定,减少绝缘板和铜母线之间的相对滑动,进一步地减少了铜母线和绝缘板之间因为摩擦而造成绝缘板磨损进而导致相邻线圈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子绕组,采用多个上述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能使绕组上相邻的线圈之间绝缘效果更好,同时减少了因线圈绝缘结构磨损而导致绕组短路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铜母线;110-绝缘板;111-绝缘层;112-第一滑移层;120-胶粘带;121-第二滑移层;122-补强层;123-粘结层;200-转子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包括铜母线100、绝缘板110和胶粘带120,如图1所示,绝缘板110包括绝缘层111和第一滑移层112,第一滑移层112和绝缘层111依次设置在铜母线100的宽面上,第一滑移层112用于减小绝缘层111和铜母线100之间的摩擦力,胶粘带120包裹在绝缘板110与铜母线100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由于目前的单匝线圈匝间绝缘结构在正常使用时,绝缘结构和铜母线100之间会因为转子震动而产生相对摩擦,使绝缘结构受到剪切应力,从而造成绝缘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破损的情况,进而导致相邻线圈之间发生短路。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母线、绝缘板和胶粘带;所述绝缘板包括绝缘层和第一滑移层,所述第一滑移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铜母线的宽面上,所述第一滑移层用于减小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胶粘带包裹在所述绝缘板与所述铜母线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母线、绝缘板和胶粘带;所述绝缘板包括绝缘层和第一滑移层,所述第一滑移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铜母线的宽面上,所述第一滑移层用于减小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铜母线之间的摩擦力,所述胶粘带包裹在所述绝缘板与所述铜母线组成的层叠结构外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带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滑移层、补强层和粘结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移层和所述粘结层分别设置于所述补强层的两侧,所述第二滑移层与所述绝缘板接触连接。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匝间绝缘单匝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层涂覆在所述绝缘层的宽面上且与所述铜母线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智蓉张利新毛薇陈永庚彭涵丁爱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