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
,特别是涉及基于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
技术介绍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及机械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矿井井下采掘面出现了高温高湿的热害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大部分矿井采用了机械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冷冻水在表冷器中对井巷中气流进行降温、除湿。矿井传统的降温除湿系统存在运行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冷凝热井下排放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矿井降温技术,研制高效矿井降温除湿装备。鉴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急需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旨在解决现有矿井降温除湿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该机组由压缩式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耦合为一体,使得压缩式制冷子系统的冷凝热用作溶液再生子系统的驱动热源,从而实现能量梯级高效综合利用和冷凝热以水蒸汽潜热方式高效排放。本专利技术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效控制温度和湿度,显著降低空调制冷系统运行能耗,尤其适用于高温矿井的井下降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式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1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第一低压压缩机、第二高压压缩机、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第二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2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第一低压压缩机、第二高压压缩机、蒸发‑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溶液再生子系统LG1包括:溶液换热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第二种,溶液再生子系统LG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式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1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第一低压压缩机、第二高压压缩机、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第二种,中高温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2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第一低压压缩机、第二高压压缩机、蒸发-冷凝器、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溶液再生子系统LG1包括:溶液换热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第二种,溶液再生子系统LG2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压缩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第三种,溶液再生子系统LG3包括: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压缩机和连接管路;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增压机为压缩机或抽气机或真空泵;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除湿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溴化锂溶液中的一种;在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的溶液再生器中,来自除湿末端装置的湿负荷和压缩式制冷机的冷凝热以水蒸汽形式进行高能流排放;通过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将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和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耦合为一体,使得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的冷凝热用作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的驱动热源,从而实现能源梯级高效综合利用和冷凝热以水蒸汽潜热方式高效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1和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LG1构成,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均和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冻水回水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供水管路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所述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机的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水蒸汽经所述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1和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LG2构成,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均和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冻水回水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供水管路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所述增压机的蒸汽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机的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水蒸汽经所述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所述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1和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LG3构成,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均和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冻水回水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供水管路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所述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气出口与所述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机的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水蒸汽经所述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温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压缩式制冷子系统RC2和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LG1构成,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二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低压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通过所述蒸发-冷凝器将低压制冷系统和高压制冷系统耦合为一体;冷冻水回水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冷冻水出口与冷冻水供水管路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所述冷凝-溶液换热器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