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830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基准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补偿电路,用于对基准驱动电路进行电压补偿;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用于为基准驱动电路提供数据电压,其中,数据电压提供电路与补偿电路共同连接到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采用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既能够提高面板显示的均匀性和发光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面板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总体说来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在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AMOLED显示装置的基准驱动电路是2T1C(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开关晶体管T1、一个驱动晶体管T3和一个存储电容器Cst,每个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由驱动电路产生的驱动电流决定,驱动电路产生的驱动电流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IOLED=k·(Vgs-Vth)2(1)其中,k为与驱动晶体管的工艺参数和特征尺寸有关的电流放大系数,由驱动晶体管本身特性决定,Vgs为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或者控制端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根据驱动晶体管的类型而定)之间的电压差,Vth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由于面板制作过程的不稳定性,使得面板内与每个子像素对应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会有差别,也就是说,即使施加到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数据电压Vdata相等,也会出现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IOLED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显示图像质量的均一性难以实现。此外,随着驱动晶体管驱动时间的推移,会造成晶体管材料的老化和变异,导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会发生漂移。并且由于面板内晶体管材料的老化程度不同,会导致面板内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漂移量不同,也会造成面板显示的不均匀现象,随着驱动时间的推移,晶体管材料的老化现象变得更严重,即使驱动电压相同,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也很可能不同,从而造成面板显示亮度不均匀。此外晶体管材料的老化,还会使驱动晶体管的开启电压上升,造成流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逐渐减小,导致面板亮度降低、发光效率下降。为改善上述现象,现有技术提出针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补偿电路,但现有的补偿电路中DataLine(数据电压线)和SenseLine(感测线)是分开的,导致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以克服上述至少一个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针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基准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补偿电路,用于对基准驱动电路进行电压补偿;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用于为基准驱动电路提供数据电压,其中,数据电压提供电路与补偿电路共同连接到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可选地,基准驱动电路可包括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存储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存储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可选地,数据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数据电压,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可选地,补偿电路可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电容器和运算放大器,其中,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作为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可选地,可响应于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到处于有效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第一开关晶体管导通,可响应于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到处于非有效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第一开关晶体管关断,其中,可响应于第一开关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导通以及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关断,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进行充电,使得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压达到数据电压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之和,可响应于第一开关晶体管关断,驱动晶体管基于所述控制端电压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可还包括用于提供初始化电压的初始化电压提供电路,其中,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可连接到初始化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可选地,初始化电压提供电路可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可接收初始化电压,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初始化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可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可选地,阈值电压可通过第一中间电压与第二中间电压之和确定,其中,第一中间电压可为参考电压与初始化电压之差,第二中间电压可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同参考电压之差与第一电容器的电容值同存储电容器的电容值的比值的乘积。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可还包括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其中,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可接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可连接到存储电容器的第二端,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可接地。采用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既能够提高面板显示的均匀性和发光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面板的开口率。附图说明图1示出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显示模式下的时序控制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显示模式的第一阶段中各开关的工作状态;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显示模式的第二阶段中各开关的工作状态;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感应模式下的时序控制图;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感应模式的第一阶段中各开关的工作状态;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感应模式的第二阶段中各开关的工作状态;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感应模式的第三阶段中各开关的工作状态。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示出在附图中。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把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应理解,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多个OLED像素,每个OLED像素可包括多个子像素,作为示例,所述多个子像素可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这里,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面以图2所示的任一子像素的驱动电路为例来详细介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基准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补偿电路,用于对基准驱动电路进行电压补偿;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用于为基准驱动电路提供数据电压,其中,数据电压提供电路与补偿电路共同连接到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基准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补偿电路,用于对基准驱动电路进行电压补偿;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用于为基准驱动电路提供数据电压,其中,数据电压提供电路与补偿电路共同连接到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基准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作为基准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存储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存储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数据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数据电压,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数据电压提供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补偿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电容器和运算放大器,其中,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作为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