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791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包括设置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内的多根管桩基础,以及完全盖合设置于所有管桩基础上端面之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台,管桩基础相邻近区域并列地设置有若干根灰土挤密桩,所有灰土挤密桩上端面之上布设有灰土封层,灰土封层将灰土挤密桩与钢筋混凝土支承台周侧连接在一起。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管桩基础的邻近区域布设多根灰土挤密桩,简化了施工工艺,增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本身的承载能力,能够避免湿陷性黄土层下沉和受到水的浸蚀,减轻了管桩基础的压力,使存梁支墩系统在保持同样的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无需使管桩基础完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各种桥梁架设工程中,首先需要修筑桥墩,由于桥梁架设工程所面临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均不同,为了确保桥墩稳固,对桥墩基础的修筑尤为重要,当桥墩修筑区域地质层松软时,例如遇到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层时,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将多根管桩基础穿透性地打入湿陷性黄土地层以内,以提高桥墩基础承载能力,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以及施工质量,然而,当湿陷性黄土地层深度较深时,这种方式需要使用更长的管桩基础才能穿透该黄土地层,管桩基础自身重量大大增加,施工难度也随着黄土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施工难度越加困难,施工成本逐渐递增,施工完成后,管桩基础所承受的负摩阻力也相应增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使存梁支墩系统的稳定性难以受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包括设置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内的多根管桩基础,以及完全盖合设置于所有管桩基础上端面之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台,所述管桩基础相邻近区域并列地设置有若干根灰土挤密桩,所有灰土挤密桩上端面之上布设有灰土封层,所述灰土封层将所述灰土挤密桩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周侧连接在一起。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之上还布设有支座板。所述管桩基础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深度。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竖向横截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凸”字型,所述灰土封层上表面与“凸”字型钢筋混凝土支承台中部台阶面齐平。所述灰土封层布设区域面积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下端面面积的9倍以上。所述管桩基础布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下端面的各个角部。所述管桩基础数量为4根。所述管桩基础布设间距是所述灰土挤密桩布设间距的2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在原来的管桩基础的邻近区域布设多根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施工成型工艺简单,无需进行开挖回填等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省了施工人员进行开挖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因而减轻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灰土挤密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本身的承载能力,能够避免湿陷性黄土层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迅速破坏、强度迅速降低、产生较大附加下沉,从而减轻了对布设于湿陷性黄土层以内的管桩基础的影响,有效防止管桩基础产生下沉,使存梁支墩系统结构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则无需使管桩基础完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即可达到同样的承载能力,当湿陷性黄土层深度增加时,则无需增加管桩基础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沿着竖向截面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桩基础,2-灰土挤密桩,3-钢筋混凝土支承台,4-支座板,5-灰土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内的多根管桩基础1,以及完全盖合设置于所有管桩基础1上端面之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管桩基础1相邻近区域并列地设置有若干根灰土挤密桩2,所有灰土挤密桩2上端面之上布设有灰土封层5,灰土封层5将灰土挤密桩2与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周侧连接在一起。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在原来的管桩基础的邻近区域布设多根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施工成型工艺简单,无需进行开挖回填等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省了施工人员进行开挖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因而减轻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灰土挤密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本身的承载能力,能够避免湿陷性黄土层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迅速破坏、强度迅速降低、产生较大附加下沉,从而减轻了对布设于湿陷性黄土层以内的管桩基础的影响,有效防止管桩基础产生下沉,使存梁支墩系统结构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则无需使管桩基础完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即可达到同样的承载能力,当湿陷性黄土层深度增加时,则无需增加管桩基础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之上还布设有支座板4。支座板4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桥梁的长度方向或预制桥梁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预制桥梁通过支座板4方便地与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体,从而提升了桥梁架设施工质量。进一步地,管桩基础1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深度。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竖向横截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凸”字型,灰土封层5上表面与“凸”字型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中部台阶面齐平。管桩基础1布设于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下端面的各个角部。采用该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下端面较大,则使管桩基础1布设密度相对较小,有利于在保持同样的承载能力的条件下,降低施工难度。进一步地,灰土封层5布设区域面积是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下端面面积的9倍以上。进一步地,管桩基础1数量为4根。管桩基础1布设间距是灰土挤密桩2布设间距的2倍以上。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在原来的管桩基础的邻近区域布设多根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施工成型工艺简单,无需进行开挖回填等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节省了施工人员进行开挖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因而减轻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灰土挤密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本身的承载能力,能够避免湿陷性黄土层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迅速破坏、强度迅速降低、产生较大附加下沉,从而减轻了对布设于湿陷性黄土层以内的管桩基础的影响,有效防止管桩基础产生下沉,使存梁支墩系统结构保持稳定,灰土挤密桩布设密度和范围越大,则对湿陷性黄土地层本身的承载能力的增强度效果也越好,有效避免了湿陷性黄土地层产生下沉,使存梁支墩系统结构保持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内的多根管桩基础(1),以及完全盖合设置于所有管桩基础(1)上端面之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所述管桩基础(1)相邻近区域并列地设置有若干根灰土挤密桩(2),所有灰土挤密桩(2)上端面之上布设有灰土封层(5),所述灰土封层(5)将所述灰土挤密桩(2)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周侧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内的多根管桩基础(1),以及完全盖合设置于所有管桩基础(1)上端面之上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所述管桩基础(1)相邻近区域并列地设置有若干根灰土挤密桩(2),所有灰土挤密桩(2)上端面之上布设有灰土封层(5),所述灰土封层(5)将所述灰土挤密桩(2)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周侧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承台(3)之上还布设有支座板(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基础(1)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层用管桩基础存梁支墩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银华余嘉勤宋作栋邓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