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873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该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计,将280~320份的纯棉纱线和10~30份的麻纱线先经松式络筒再进行混纺,形成棉麻混纺纱线;(2)将棉麻混纺纱线放入水中,加热至80~90℃,煮6~10min;(3)加入酶处理剂,调节pH至6.8~7.2,加热至30~40℃煮8~12min,然后加热至70~80℃煮10~15min,扎水烘干;(4)漂白,条件如下:浴比1:10~15,加入25~35份过硼酸钠,漂白20~30min后,在50~70℃下烘干5~7min;(5)复漂,条件如下:浴比1:7~18,加入18~24份过氧化氢,漂白20~30min后,在60~70℃下烘干6~8min,再进行整理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棉麻混纺纱线的性能,降低其污染及上染率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其中纺织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纺织品的优劣影响到了人民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其中亚麻织物以透气性良好、吸湿性以及抗菌等性能为人民所喜爱,但其杂质较多,需要进行前处理才使用后期工艺,但现有主要工艺流程长、污染严重、不利环保;棉纤维作为一种主要纺织品,以其透气性、舒适性、吸湿性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但其原布中的共生物、合成纤维等影响了棉织物的外观、上染率等,为了改善服饰性能及后期整理工艺的需要,需进行前处理加工。随着科技进步,棉麻混纺织物应用日益广泛,并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棉麻混纺结合了两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弥补各自的缺陷。但是受制于其天然植物纤维自身的劣势,导致其织物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布面光泽较差,上染率低等缺点。亚麻为韧性纤维和棉中的天然纤维去除一直是织物前处理的难题,传统工艺中采用高温浓碱或次氯酸钠漂白,更或是双煮双漂或多煮多漂的工艺进行处理,可是其效果并不显著,还易造成不着色、麻皮去除不净等问题,同时工艺时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计,将280~320份的纯棉纱线和10~30份的麻纱线先经松式络筒再进行混纺,形成棉麻混纺纱线;(2)将棉麻混纺纱线放入水中,加热至80~90℃,煮6~10min; (3)加入酶处理剂,调节pH至6.8~7.2,加热至30~40℃煮8~12min,然后加热至70~80℃煮10~15min,扎水烘干;(4)漂白,条件如下:浴比1:10~15,加入25~35份过硼酸钠,漂白20~30min后,在 50~70℃下烘干5~7min;(5)复漂,条件如下:浴比1:7~18,加入18~24份过氧化氢,漂白20~3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麻混纺纱线低温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计,将280~320份的纯棉纱线和10~30份的麻纱线先经松式络筒再进行混纺,形成棉麻混纺纱线;(2)将棉麻混纺纱线放入水中,加热至80~90℃,煮6~10min;(3)加入酶处理剂,调节pH至6.8~7.2,加热至30~40℃煮8~12min,然后加热至70~80℃煮10~15min,扎水烘干;(4)漂白,条件如下:浴比1: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训华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丹凤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