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氮化钛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氮化钛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氮化钛薄膜是一种金属氮化物,具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低摩擦因数,耐磨损以及良好的耐酸碱腐蚀特性,很适合作为耐磨涂层,因而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获得的氮化钛薄膜在众多有耐磨、硬度、耐酸碱腐蚀要求的零件上得到广泛应用。常规的氮化钛薄膜制备往往采用单一的电弧技术或者磁控溅射技术,而单一的技术在制备氮化钛涂层时存在一定缺陷。如采用阴极电弧技术制备的氮化钛,制备过程中会有较多大颗粒沉积在薄膜内部形成缺陷,导致涂层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涂层结构疏松,这些缺陷会降低涂层的耐酸碱腐蚀性;采用磁控溅射制备的氮化钛,与基材的结合力较差、硬度偏低以及耐磨损性能较差。单一工艺制备的涂层的晶粒结构为柱状晶,从基材底层贯穿整个涂层内部,晶粒和晶粒之间存在间隙,这些间隙同样会成为涂层的一些缺陷。不同使用工况下的产品对涂层的性能要求侧重点不一样,如工模具表面的涂层需要具备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等特点;汽车零部件需要涂层具有良好的韧性、良好的附着力以及良好致密性的特点;医疗器械的涂层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基材(4)表面向外依次形成的金属底层(1)、支撑层(2)及氮化钛层(3),所述底层(1)是采用阴极电弧技术制备,所述支撑层(2)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述氮化钛层采用磁控溅射和阴极电弧技术制备的功能层,所述氮化钛层(3)的厚度在1~5μ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基材(4)表面向外依次形成的金属底层(1)、支撑层(2)及氮化钛层(3),所述底层(1)是采用阴极电弧技术制备,所述支撑层(2)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所述氮化钛层采用磁控溅射和阴极电弧技术制备的功能层,所述氮化钛层(3)的厚度在1~5μ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层(1)是Cr层、Ti层或Ni层中的一种,并通过阴极电弧技术制备,其厚度在0.2~0.8μ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的厚度在0.8~2μ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中的膜层是CrN层或者是AlTiN层,并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氮化钛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钛层(3),通过磁控溅射和阴极电弧技术共同工作来完成制备。6.基于氮化钛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基材清洗后放入真空腔内,进行等离子体刻蚀;S2,在0.3~1.2Pa的工艺真空度下,以Cr、Ti或Ni为靶材,在经过清洗的基材表面采用阴极电弧技术制备一层金属底层(1);S3,在1.0~2.0Pa的工艺真空度下,开启Cr或TiAl靶材的磁控溅射溅射电源,在金属底层(1)表面形成支撑层(2);S4,在2.0-4.0Pa的工艺真空度下,以两种不同结构的Ti靶材为靶材,同时开启阴极电弧电源和磁控溅射电源,在支撑层(2)上形成1~5μm的TiN层(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氮化钛复合膜的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