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低铝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芯线技术

技术编号:178835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氮、低铝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芯线,所述低氮、低铝钛铁为70Fe-Ti合金,含有氮、铝、硅、碳、磷、硫等杂质元素,所述氮、铝含量分别为≤0.08%和≤0.5%。所述钛、铁、硅、碳、磷、硫含量分别为:钛60-80%,硅≤0.5%,碳≤0.1%,磷≤0.04%,和硫≤0.03%,余量为铁。所述制造方法系在通常的熔炼方法中,将工业盐用作熔炼中的造渣剂,将氮、铝、硅、碳、磷、硫等杂质元素含量低的海绵钛、废钛、优质废钢或纯铁作为合金原材料,熔炼前将原料压制成块;在氩气熔炼炉或在真空自耗炉中进行熔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氮、低铝钛铁作为合金原材料适用于制造为获得强度、塑性、韧性及耐腐蚀性能等方面良好的综合性能而需要将钛作为稳定化合金元素或合金强化元素,又要求氮、铝、硅、碳、磷、硫等杂质元素含量低的不锈钢等的高等级钢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铁合金、其制造方法和含该钛铁合金的包芯线,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氮、低铝钛铁及其制造方法和含该低氮、低铝钛铁的包芯线。
技术介绍
在不锈钢,特别是铁素体不锈钢中,碳和氮显然具有强化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不锈钢中的所有的缺点又都与不锈钢中的碳、氮及其含量有关。随着其中碳、氮含量的增加,不锈钢,特别是铁素体不锈钢因形成脆性夹杂物TiC、TiN,而使其冲击韧性下降,脆性转变温度明显上移。另外,钢的缺口敏感性、冷却速度效应和尺寸效应也随不锈钢中的碳、氮含量的增加而恶化。 例如,碳虽然是一种间隙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可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但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碳常常被视为有害元素。这主要是因为在不锈钢的耐锈、耐腐蚀用途等的某些条件下,碳可与钢中的铬形成高铬含量的Cr23C6型碳化物。由此,也导致局部铬的贫化,使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耐晶间腐蚀性能下降。 又,氮及其含量对于不锈钢的影响类似于碳,但其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并不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马氏体不锈钢中,需合理地控制不锈钢中的碳、氮含量。 另外,氮含量高的缺点还在于 (1)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氮、低铝钛铁,所述低氮、低铝钛铁为70Fe-Ti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氮、低铝钛铁的钛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0-80%,含有微量氮、铝、硅、碳、磷、硫等杂质元素,所述氮、铝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控制在≤0.08%和≤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全郎凌天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崇明冶金材料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