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44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包括封装电极和晶圆测试电极,封装电极与晶圆测试电极并联成对排布,其中,封装电极距离晶圆测试电极的距离为10um~30um,封装电极的边长为60um~90um,晶圆测试电极的边长为30um~40u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能够使得封装电极与晶圆测试电极在物理和功能上进行隔离,从而消除在生产环节因测试、制造对封装电极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因晶圆测试电极的损伤对封装无影响,所以能够适当增加测试扎针次数,避免传统结构上由于多次测试造成的电极损伤严重无法封装的隐患,降低产品报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涉及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
技术介绍
半导体晶圆(WAFER)测试通常是通过探针系统(PROBE)、测试探卡与芯片电极实现自动对准精准互连后,由自动测试设备ATE实现功能与性能筛选测试。半导体的封装是内部将芯片电极与引线框架形成良好结合,以提供芯片与封装外引脚的电流通路,外部用相关材料形成坚固密封的保护外壳,因此,芯片电极是半导体晶圆测试与封装的桥梁,其可靠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当前的传统半导体封装方案中,采取晶圆测试和封装共用同一电极的方案,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芯片电极结构分布图,其中101为芯片电极,102为芯片,封装与晶圆测试复用同一电极;图2为现有具体实施的芯片电极焊线封装示意图,其中,201为芯片电极,202为芯片,203为焊接金属线,204为框架焊盘,焊接金属线203以超声键合方式将芯片电极201与框架焊盘204连接,晶圆测试造成的电极损伤会影响键合质量和可靠性。当前的芯片电极封装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当前芯片测试大规模使用悬臂针测试方案,悬臂针为铼钨合金材料,晶圆测试连接是通过探针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包括封装电极和晶圆测试电极,封装电极与晶圆测试电极并联成对排布,其中,封装电极距离晶圆测试电极的距离为10um~30um,封装电极的边长为60um~90um,晶圆测试电极的边长为30um~40u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封装测试作用的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电极并列结构包括封装电极和晶圆测试电极,封装电极与晶圆测试电极并联成对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睿肖金磊许秋林杨树坤胡博陈凝
申请(专利权)人: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