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33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磁感应摆,包括底座、顶板、支架、左线圈、导线、右线圈、气泵、管道、气动伸缩杆、侧槽、线槽、强磁铁、接杆、接头、弹簧和弹簧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顶板、底座均设置成中间分离的形式,顶板中部连接有两个弹簧伸缩杆,在底座中部连接有两个气动伸缩杆,并且气动伸缩杆通过管道与气泵相连接,当需要调整两个线圈的位置、角度时,能够通过外接电源启动气泵,利用气泵驱动底座中部的气动伸缩杆,顶板中部的弹簧伸缩杆跟着一同伸缩,从而带动两个线圈进行二者之间间距的调整。通过在支架上设置两个侧槽,两个线圈分别通过接杆以及接杆一端的接头安装在侧槽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感应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摆,具体为电磁感应摆,属于电磁感应演示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电流也会产生磁场:如果一条直的金属导线通过电流,那么在导线周围的空间将产生磁场。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磁生电与电生磁现象,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需要使用电磁感应摆充当电磁感应演示模具。此模型是利用磁生电与电生磁原理制成,能够同时演示磁生电与电生磁的现象,更加形象的将两个现象结合起来。但是,现有的电磁感应演示用电磁感应摆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缺陷,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并且由于装置本身结构以及内部组件均被固定,使得装置在使用时灵活度不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灵活调整进行多种不同情况演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电磁感应演示用电磁感应摆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并且由于装置本身结构以及内部组件均被固定,使得装置在使用时灵活度不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灵活调整进行多种不同情况演示的问题而提供电磁感应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感应摆,包括底座(1)以及底座(1)顶部连接的支架(3),所述支架(3)顶部连接有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中部连接有两个弹簧伸缩杆(16),所述底座(1)中部连接有两个气动伸缩杆(9),且所述底座(1)一侧安装气泵(7),所述支架(3)由两根木棒构成,两根所述木棒侧壁上均设置有侧槽(10),两个侧槽(10)内部分别安装左线圈(4)、右线圈(6),所述左线圈(4)与所述右线圈(6)一侧均连接强磁铁(12),所述强磁铁(12)一端连接接杆(13),所述接杆(13)一端连接有导入所述侧槽(10)内部的接头(14),且所述接杆(13)内部安装有弹簧(15),所述左线圈(4)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感应摆,包括底座(1)以及底座(1)顶部连接的支架(3),所述支架(3)顶部连接有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中部连接有两个弹簧伸缩杆(16),所述底座(1)中部连接有两个气动伸缩杆(9),且所述底座(1)一侧安装气泵(7),所述支架(3)由两根木棒构成,两根所述木棒侧壁上均设置有侧槽(10),两个侧槽(10)内部分别安装左线圈(4)、右线圈(6),所述左线圈(4)与所述右线圈(6)一侧均连接强磁铁(12),所述强磁铁(12)一端连接接杆(13),所述接杆(13)一端连接有导入所述侧槽(10)内部的接头(14),且所述接杆(13)内部安装有弹簧(15),所述左线圈(4)与所述右线圈(6)顶部分别缠绕有一根与所述顶板(2)相连接的导线(5),所述顶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桢妮任曼萍何彩龄陈烨懿王一超呼格吉乐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