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2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包括手轮本体、齿环和码盘,所述手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侧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侧部安装有外齿尖,所述齿环的内侧安装有内齿尖,所述外齿尖的外侧与内齿尖的内侧相邻设置,所述转盘的侧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转盘的端侧设置有动光栅,所述动光栅的侧部设置有静光栅,所述齿轮轴的侧部设置有接收管,所述码盘设置于接收管的侧部,所述码盘的侧部设置有光电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磁场磁力线相互吸引的特性,自然的转盘的外齿尖吸附在齿环的内齿尖附近,然后转动齿轮轴,从而达到无接触精确准停的目的,同时,避免内齿尖和外齿尖的接触摩擦,避免磨损以及手感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控车床
,具体涉及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手轮已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在手轮的应用标准中要求手轮在每次停顿位置必需精准(0-0.05mm),必须需是A,B两通道都处于不透光区。多数手轮的准停装置为齿轮、滚针、滚针狭缝、弹性板簧结构。此结构要求狭缝与滚针的间隙比较小,又要求滚针在狭缝中自由移动,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运动磨损(滚针变细,狭缝变大)而丧失原来的准停要求,更有甚者滚针完全磨坏,功能完全丧失。还有一种用粉末冶金压制一精度较高的齿轮轴,在齿轮外安装一板簧,板簧一端用胶固定,一端在径向靠牢,板簧的三角压在齿轮的两齿之间。通过板簧自身弹力让板簧三角只能停在齿轮齿间,从而达到准停要求,但是采用上述这种准停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是接触式,容易产生磨损(包括齿轮齿面和板簧),特别是板簧三角部分板簧太薄,使用寿命只能达到3年。2、手感通过调整板换的弯曲度来实现,不容易实现手感的一致性。3、由于板簧三角安装角度误差,可能会产生正反转手感不一致。4、由于摩擦力因素,在随机转动手轮时也有个别不能停在两齿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有效克服了平常准停装置的复杂结构,加工要求高,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低,易失效,操作使用手感欠佳等问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包括手轮本体、齿环和码盘,所述手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侧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侧部安装有外齿尖,所述齿环的内侧安装有内齿尖,所述外齿尖的外侧与内齿尖的内侧相邻设置,所述转盘的侧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转盘的端侧设置有动光栅,所述动光栅的侧部设置有静光栅,所述齿轮轴的侧部设置有接收管,所述码盘设置于接收管的侧部,所述码盘的侧部设置有光电元件。优选的,所述外齿尖均匀等距分布于转盘的侧部,所述内齿尖均匀等距分布于齿环的内侧,所述内齿尖旋转一周产生的准停位为100点,所述内齿尖与外齿尖相对设置的组数为25组,所述外齿尖与内齿尖的间距设置为0.1mm。优选的,所述齿环与内齿尖的厚度为5mm,且所述内齿尖与外齿尖均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码盘的侧部设置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且所述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呈相对布置。优选的,所述动光栅和静光栅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磁场磁力线相互吸引的特性,自然的转盘的外齿尖吸附在齿环的内齿尖附近,然后转动齿轮轴,从而达到无接触精确准停的目的;2、通过内齿尖与外齿尖的磁性相互吸引,避免内齿尖和外齿尖的接触摩擦,避免磨损以及手感差等问题;3、本技术有效克服了平常准停装置的复杂结构,加工要求高,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低,易失效,操作使用手感欠佳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齿尖与外齿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齿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码盘准停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光栅准停位置示意图。图中:1、手轮本体;2、齿环;3、码盘;4、齿轮轴;5、转盘;6、外齿尖;7、内齿尖;8、轴承;9、动光栅;10、静光栅;11、接收管;12、光电元件;13、第一窗口;14、第二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包括手轮本体1、齿环2和码盘3,所述手轮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齿轮轴4,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安装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外齿尖6,所述齿环2的内侧安装有内齿尖7,所述外齿尖6的外侧与内齿尖7的内侧相邻设置,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轴承8,所述转盘5的端侧设置有动光栅9,所述动光栅9的侧部设置有静光栅10,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设置有接收管11,所述码盘3设置于接收管11的侧部,所述码盘3的侧部设置有光电元件12。具体的,所述外齿尖6均匀等距分布于转盘5的侧部,所述内齿尖7均匀等距分布于齿环2的内侧,所述内齿尖7旋转一周产生的准停位为100点,所述内齿尖7与外齿尖6相对设置的组数为25组,所述外齿尖6与内齿尖7的间距设置为0.1mm,便于获得相应的脉冲信号,同时协调转动力矩,达到较好的准停效果,获得良好的操作手感。具体的,所述齿环2与内齿尖7的厚度为5mm,且所述内齿尖7与外齿尖6均采用导磁材料制成,获得良好的强度和磁力效果,方便准停过程的实现。具体的,所述码盘3的侧部设置第一窗口13和第二窗口14,且所述第一窗口13和第二窗口14呈相对布置,便于通过第一窗口13和第二窗口14调节码盘3的安装位置。具体的,所述动光栅9和静光栅10均采用不锈钢制成,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便于长期使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轴承8安装于手轮本体1上,装上齿环2和转盘5,由于自身磁力,内齿尖7与外齿尖6自然贴合,然后对动光栅9进行定位,拨动码盘3使得第一窗口13和第二窗口14均被遮盖,左右对称位置固定码盘3,并转动码盘3检验在360度范围内,保证第一窗口13和第二窗口14都被有效遮盖,利用磁场磁力线相互吸引的特性,自然的转盘5的外齿尖6吸附在齿环2的内齿尖7附近,然后转动齿轮轴4,从而达到无接触精确准停的目的,通过内齿尖7与外齿尖6的磁性相互吸引,避免内齿尖7和外齿尖6的接触摩擦,有效克服了平常准停装置的复杂结构,加工要求高,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低,易失效,操作使用手感欠佳等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包括手轮本体(1)、齿环(2)和码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齿轮轴(4),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安装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外齿尖(6),所述齿环(2)的内侧安装有内齿尖(7),所述外齿尖(6)的外侧与内齿尖(7)的内侧相邻设置,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轴承(8),所述转盘(5)的端侧设置有动光栅(9),所述动光栅(9)的侧部设置有静光栅(10),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设置有接收管(11),所述码盘(3)设置于接收管(11)的侧部,所述码盘(3)的侧部设置有光电元件(12)。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包括手轮本体(1)、齿环(2)和码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齿轮轴(4),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安装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外齿尖(6),所述齿环(2)的内侧安装有内齿尖(7),所述外齿尖(6)的外侧与内齿尖(7)的内侧相邻设置,所述转盘(5)的侧部安装有轴承(8),所述转盘(5)的端侧设置有动光栅(9),所述动光栅(9)的侧部设置有静光栅(10),所述齿轮轴(4)的侧部设置有接收管(11),所述码盘(3)设置于接收管(11)的侧部,所述码盘(3)的侧部设置有光电元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手轮磁性准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尖(6)均匀等距分布于转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科瑞特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