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式破冰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22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27
一种千斤顶式破冰船,涉及破冰装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控制装置1、转动杆Ⅰ2、传动轮3、传动杆Ⅱ4、液压机构5、传动轴6、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密闭容器体11、强力磁铁12、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强力电磁体14构成,此破冰装置通过转动杆Ⅰ2、传动轮3、传动杆Ⅱ4与在船首部的控制装置1相连,密闭容器壁11与传动轴6相连,滑道导轨10顶端安装了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移动底座8上安装了缓冲装置7,冲击头9通过缓冲装置7与移动底座8连接,密闭容器壁11与移动底座8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液压机构5安装在密闭容器体11的底部。其优点是破冰迅速,所破冰层的厚度高,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并且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斤顶式破冰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破冰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破冰方式的千斤顶式破冰船。
技术介绍
破冰船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船舶航线的功能,目前,破冰船破冰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顶撞法,就是以破冰船前进的动力,由船体挤碎冰层;二是冲撞法,先进行倒船,后退一定距离,然后全速前进,撞碎冰层;三是堆积水破冰法,主要是先将船体内的水抽到后舱,接着把抬起的船头开到冰面上,然后又将后舱的水抽到前舱,借助水的重量压碎冰层。破冰主要是保证船舶的航线的航行性能,现有船舶的主要破冰方式并不能很好的破除较厚冰层。此类破冰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其破冰速度缓慢,而且当遇到较厚冰层时,通过船舶自身冲击对冰层造成一定的破坏而达到破冰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对破冰船船体自身有一定的损害,而且还会有一定搁浅的可能,重力式破冰的效率偏低。在如今国际船舶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缩短航行路线,对北大西洋航线的需求,使得开发一种具有更高破冰效率的船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节能意义。本专利开发了利用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制造的破冰船,破冰时使冰层下方受到极大的压力,其优点是破冰迅速,所破冰层的厚度高,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并且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破冰船传统破冰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破冰方式的千斤顶式破冰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由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液压机构5、传动轴6、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密闭容器体11、强力磁铁12、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强力电磁体14构成,所述的控制装置1在船首部,与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和传动轴6依次相连,密闭容器壁11与传动轴6相连,滑道导轨10顶端安装了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移动底座8上安装了缓冲装置7,冲击头9通过缓冲装置7与移动底座8连接,密闭容器壁11与移动底座8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液压机构5安装在密闭容器体11的底部。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破冰方式的破冰船,由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密闭机构、液压机构、冲击机构五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的结构包括控制装置1;传动机构的结构包括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传动轴6;密闭机构的结构包括密闭容器体11、移动底座8;液压机构即液压机构5;冲击机构包括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在密闭容器体11底部的液压机构5通过其内部安装的电机带动弹簧进行伸张/收缩运动,当弹簧伸张时,水通过第一导管5-5压至密闭容器体11内,密闭容器体11内液体的增加推动移动底座8上移,当弹簧收缩时,由于第一导管单向阀5-4只能单向流动,密闭容器体11内水不会流出到液压机构5,而液压机构5通过第二导管5-6吸水,同样由于第二导管单向阀5-3的作用使得弹簧伸长时不会使水由液压机构5沿导管5-6流出,只会由导管5-5流入密闭容器体11内,多次伸张/收缩运动使移动底座8向上移动,导致冰层受到向上的压力,从而破坏冰层,完成一次破冰后,由底部的放水阀5-9放掉密闭容器体11内一部分水使其回到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应用了容器内液体的增加,使得移动底座8向上移动,通过导轨10的定向特征,使得冲击头9向上冲击运动,在保证对冰层冲击的情况下,通过导轨顶端的缓冲和阻碍装置控制底部活动板的活动距离。密闭容器准确的贴合于冰层下方是由控制装置和传动机构实现的。通过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传动轴6使密闭容器深入水下,强力磁铁12与位于冰层上方的强力电磁体14相吸引,当液压冲击头9对冰层冲击时使冲击头9一直紧贴于冰层而不会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脱离。位于冰层上方的强力电磁体14可以是一个在冰层上方移动电磁体小车,通过远程控制是否带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制造的破冰船,破冰时使冰层下方受到极大的压力,与传统破冰船相比,破冰时自身船体不会受到损害,其优点是破冰迅速,所破冰层的厚度高,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并且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该新型破冰船结构简易图;图2为该新型破冰船液压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新型破冰船底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该新型破冰船底部结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结合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由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液压机构5、传动轴6、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密闭容器体11、强力磁铁12、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强力电磁体14构成,此破冰装置通过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与在船首部的控制装置1相连,密闭容器壁11与传动轴6相连,滑道导轨10顶端安装了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移动底座8上安装了缓冲装置7,冲击头9通过缓冲装置7与移动底座8连接,密闭容器壁11与移动底座8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液压机构5安装在密闭容器体11的底部。本新型破冰船的破冰原理为:在密闭容器体11底部的液压机构5通过其内部安装的电机带动弹簧进行伸张/收缩运动,当弹簧伸张时,水通过第一导管5-5压至密闭容器体11内,密闭容器体11内液体的增加推动移动底座8上移,当弹簧收缩时,由于第一导管单向阀5-4只能单向流动,密闭容器体11内水不会流出到液压机构5,而液压机构5通过第二导管5-6吸水,同样由于第二导管单向阀5-3的作用使得弹簧伸长时不会使水由液压机构5沿导管5-6流出,只会由导管5-5流入密闭容器体11内,多次伸张/收缩运动使移动底座8向上移动,导致冰层受到向上的压力,从而破坏冰层,完成一次破冰后,由底部的放水阀5-9放掉密闭容器体11内一部分水使其回到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应用了容器内液体的增加,使得移动底座8向上移动,通过导轨10的定向特征,使得冲击头9向上冲击运动,在保证对冰层冲击的情况下,通过导轨顶端的缓冲和阻碍装置控制底部活动板的活动距离。控制破冰装置的密闭容器准确的贴合冰层,即控制本破冰装置形成密闭空间使得真空泵对外抽水使其内部形成低压状态,其准确的贴合于冰层下方是由控制装置和传动机构实现的。通过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传动轴6使密闭容器深入水下,强力磁铁12与位于冰层上方的强力电磁体14相吸引,当液压冲击头9对冰层冲击时使冲击头9一直紧贴于冰层而不会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脱离。位于冰层上方的强力电磁体14可以是一个在冰层上方移动电磁体小车,通过远程控制是否带磁。此破冰船具有结构简单、破冰效率高、能有效破较厚冰层等特点,在破冰船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千斤顶式破冰船,由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液压机构(5)、传动轴(6)、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密闭容器体(11)、强力磁铁(12)、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强力电磁体(1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在船首部,与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和传动轴(6)依次相连,密闭容器壁(11)与传动轴(6)相连,滑道导轨(10)顶端安装了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移动底座(8)上安装了缓冲装置(7),冲击头(9)通过缓冲装置(7)与移动底座(8)连接,密闭容器壁(11)与移动底座(8)之间形成密闭结构,液压机构(5)安装在密闭容器体(11)的底部,强力电磁体(14)在强力磁铁(1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式破冰船,由控制装置(1)、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液压机构(5)、传动轴(6)、缓冲装置(7)、移动底座(8)、冲击头(9)、滑道导轨(10)、密闭容器体(11)、强力磁铁(12)、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强力电磁体(1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在船首部,与第一传动杆(2)、传动轮(3)、第二传动杆(4)和传动轴(6)依次相连,密闭容器壁(11)与传动轴(6)相连,滑道导轨(10)顶端安装了导轨顶部阻碍缓冲装置(13),移动底座(8)上安装了缓冲装置(7),冲击头(9)通过缓冲装置(7)与移动底座(8)连接,密闭容器壁(11)与移动底座(8)之间形成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士丽吴集宏胡健杨衡赵旺杜青峰高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