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勤专利>正文

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15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包括设置于充电站地面上的安装箱、设置于安装箱内的自感应校正装置、设置于自感应校正装置上的自寻迹对接装置以及配套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尾部上的充电插口,所述的自感应校正装置用于调整校正自寻迹对接装置与新能源汽车并列对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用于与充电插口完成自动对接并且将充电站的总电源电能传递至充电插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头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与拔出状态,插入状态为充电插头自动运行并且完成与充电插口的对接充电,拔出状态为电能充满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口自动分离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步完善,配套产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被广泛的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以及充电站内,普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有的供电桩体、与供电桩体电连接的充电插头以及配套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充电插口,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将汽车停靠于供电桩体旁,充电站的工作人员将充电插口开启并且手动将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口完成对接,供电桩体内部的电能由充电插头输送至充电插口并且将电能储蓄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内,充电完成后,将充电插头由充电插口拔出并且放置于供电桩体上,利用普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操作较为繁琐,充电站的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在电能充满时,需及时将充电插头拔出于充电插口,避免过充造成充电插口中的元器件损坏,为此,设计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无须充电站工作人员的手动操作,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充电站地面上的安装箱、设置于安装箱内的自感应校正装置、设置于自感应校正装置上的自寻迹对接装置以及配套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尾部上的充电插口,所述的自感应校正装置用于调整校正自寻迹对接装置与新能源汽车并列对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用于与充电插口完成自动对接并且将充电站的总电源电能传递至充电插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头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与拔出状态,插入状态为充电插头自动运行并且完成与充电插口的对接充电,拔出状态为电能充满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口自动分离复位,所述的安装箱设置成矩形水平布置的箱体结构,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充电站地面上的安装箱、设置于安装箱内的自感应校正装置、设置于自感应校正装置上的自寻迹对接装置以及配套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尾部上的充电插口,所述的自感应校正装置用于调整校正自寻迹对接装置与新能源汽车并列对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用于与充电插口完成自动对接并且将充电站的总电源电能传递至充电插口,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的充电插头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插入状态与拔出状态,插入状态为充电插头自动运行并且完成与充电插口的对接充电,拔出状态为电能充满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口自动分离复位,所述的安装箱设置成矩形水平布置的箱体结构,所述的安装箱上端面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矩形敞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寻迹对接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充电插头部件、传感器组件以及自寻迹控制机构,所述的充电插头部件设置于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的升降机构与自寻迹控制机构相互配合用于实现充电插头部件与充电插口之间的对接,所述的传感器组件与升降机构、自寻迹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插头部件均建立有信号连接,传感器组件用于将充电插口的距离方位信号实时反馈至升降机构、自寻迹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插头部件,升降机构、自寻迹控制机构以及充电插头部件接受传感器组件的反馈信号并且实时校正调整其自身的运行进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式自寻迹自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构件以及升降连杆构件,所述的升降连杆构件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折叠状态与伸展状态,所述的升降驱动构件用于为升降连杆构件在折叠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提供动力,所述的升降连杆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布置的多组连杆组件构成,位于顶端的连杆组件为顶部连杆组件、位于底端的连杆组件为底部连杆组件、位于顶部连杆组件、底部连杆组件之间的为中间连杆组件,所述的底部连杆组件与升降驱动构件铰接连接,所述的顶部连杆组件与充电插头部件连接,中间连杆组件设置成多个,中间连杆组件与位于其底端/顶部的底部/顶部连杆组件相铰接,并且相邻的中间连杆组件相铰接,底部连杆组件、顶部连杆组件、中间连杆组件结构相同并且均包括连杆子件,连杆子件由相互铰接并且呈交错布置的平行子件a、平行子件b构成,所述的平行子件a包括呈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杆一、连杆三并且连杆一、连杆三的间隔方向平行于升降安装架的宽度方向,所述的平行子件b包括呈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杆二、连杆四并且连杆二、连杆四的间隔方向平行于升降安装架的宽度方向,平行子件a、平行子件b之间铰接有呈水平布置的中置铰接轴并且平行子件a、平行子件b可绕中置铰接轴交叉转动,中置铰接轴铰接于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以及连杆四的中心位置,平行子件a的上端部铰接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铰接轴二并且位于下端侧的连杆子件的平行子件a通过铰接轴二与位于上端侧的连杆子件的平行子件b的底端建立铰接,平行子件b的上端部铰接有呈水平布置的铰接轴一并且位于下端侧的连杆子件的平行子件b通过铰接轴一与位于上端侧的连杆子件的平行子件a的底端建立铰接;铰接轴二铰接于连杆一、连杆三的顶部之间并且铰接轴二还与位于上端侧的平行子件b的连杆二、连杆四的底部相铰接,铰接轴一铰接于连杆二、连杆四的上端部之间并且铰接轴一的还铰接于位于上端侧的平行子件a的连杆一、连杆三的底部,所述的连杆组件设置有四组并且由下至上依次为底部连杆组件、中间连杆组件a、中间连杆组件b以及顶部连杆组件,所述底部连杆组件中的连杆一下端端部位置、连杆二下端端部位置、连杆三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张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