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94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布液器、第二布液器和连接在第一布液器和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通过在第一布液器上设置均流板、导液片来进行液体进液均流,通过在换热组件上设置纵向翅片管且纵向翅片管均匀阵列分布、相邻的纵向翅片管上的散热片交错排列获得低风阻、大气体换热表面积、换热行程长的换热组件,使得整个气液热交换装置液体分流均匀、气体风阻小、气体换热表面积大、换热行程长、气体和液体采取逆流方式热交换,气液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应用在对热交换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例如中央空调的节能改造、数据中心的高效冷却设备等。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一种用于实现两种媒介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设备。而气液热交换器则用于实现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的设备,其常用于液体散热或者空气制冷,例如空调表冷气、汽车散热水箱、高温液体冷却、化工行业气液交换、节能领域的热回收等。而传统的气液热交换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气体与液体的热交换的时间和行程不足,导致热交换效率不高。同时,气体和液体在设备内部分布的均匀度决定了热交换的效率高低,因此要提高气液交换器的效率就要设计高效的布水装置和气流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其利用高效布液结构,使得气体和液体通过内部压力差带来的流动实现最大程度的均匀分布,并且具有风阻小、换热面积大、气体与液体的热交换的时间和行程长、气体和液体采用逆流热交换方式等优点,达到提升热交换效率的目的。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布液器;所述第一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一布液器一侧的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一主均流器;所述进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一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所述第一支均流器还含有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均流器内部且位于在所述均流板上方的导液片。第二布液器;所述第二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二布液器一侧的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二主均流器;所述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二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液器和所述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根均匀阵列分布的纵向翅片管;所述纵向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所述导液管且垂直于所述导液管的散热片;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沿所述导液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为长方形,所述散热片的径向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液管的径向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片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方形导液管的周围,相邻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散热片呈交错排列,相邻纵向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布液器上设置均流板、导液片来进行液体进液均流,通过在换热组件上设置纵向翅片管且纵向翅片管均匀阵列分布、相邻的纵向翅片管上的散热片交错排列获得低风阻、大气体换热表面积、换热行程长的换热组件,使得整个气液热交换装置液体分流均匀、气体风阻小、气体换热表面积大、换热行程长、气体和液体采取逆流方式热交换,气液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的纵向翅片管为方形纵向翅片管;所方形纵向翅片管包括方形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方形导液管且垂直于方形导液管的散热片;散热片均匀阵列分布在方形导液管的上下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的纵向翅片管为圆形纵向翅片管;圆形纵向翅片管包括圆形导液管和多块连接圆形导液管且以圆形导液管为轴垂直向外辐射散热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布液器还设有连接在第一主均流器端部的分流侧管;分流侧管与第一主均流器之间相互连通;进液端口连接在分流侧管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板为孔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板为百叶形状排布的导向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沿方形导液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片形或弯曲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设有分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均流器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朝背离换热组件凸伸的子弹头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均流器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朝背离换热组件凸伸的三角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支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实施方式之一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部实施方式之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气液热交换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换热组件中方形翅片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散热片其它实施方式之一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实施例中散热片其它实施方式之二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施例中散热片其它实施方式之三的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施例中散热片其它实施方式之四的截面示意图;图14为图1中第二支流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15为图14中C部实施方式之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C部实施方式之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18为图17所示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俯视图;图19为图17所示的换热组件中圆形翅片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8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体的气液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0-气液热交换装置;20-第一布液器,21-进液端口,22-第一支均流器,23-第一主均流器,24-分流侧管,25-均流板,251-均流孔,252-百叶片,26-导液片;30-第二布液器,31-出液端口,32-第二支均流器,33-第二主均流器;40-换热组件,41-方形纵向翅片管,42-方形导液管,(43,43a,43b,43c,43d)-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气液热交换装置10包括:第一布液器20、平行于第一布液器20设置的第二布液器30、以及连接在第一布液器20与第二布液器30之间的换热组件40。其中,第一布液器20用于引入液体和对液体进行均匀分流,并且作为气体的排出端口使用。第二布液器30用于汇集液体和将液体排出,并且作为气体的输入端口使用。换热组件40用于将液体从第一布液器20导流至第二布液器30,并且将气体从第二布液器30导流至第一布液器20,还作为气体与液体的热交换的主要场所使用。各部件的结构说明如下:该第一布液器20整体为长方体结构设置,其设有一个进液端口21、七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22、以及连接在第一支均流器22之间的第一主均流器23。第一主均流器23与第一支均流器22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25,在第一支均流器22内还设置有导液片26。进液端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布液器;所述第一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一布液器一侧的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一主均流器;所述进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一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所述第一支均流器还含有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内部且位于在所述均流板上方的导液片;第二布液器;所述第二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二布液器一侧的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二主均流器;所述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二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液器和所述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根均匀阵列分布的纵向翅片管;所述纵向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所述导液管且垂直于所述导液管的散热片;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沿所述导液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为长方形,所述散热片的径向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液管的径向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片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导液管的周围,相邻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散热片呈交错排列,相邻纵向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布液器;所述第一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一布液器一侧的进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一主均流器;所述进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一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出气间隙;所述第一主均流器和第一支均流器内部均设置有用于均匀分流液体的均流板;所述第一支均流器还含有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均流器内部且位于在所述均流板上方的导液片;第二布液器;所述第二布液器设有分布在第二布液器一侧的出液端口、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均流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第二主均流器;所述出液端口通过所述第二主均流器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均流器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间隙;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布液器和所述第二布液器之间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根均匀阵列分布的纵向翅片管;所述纵向翅片管包括:导液管和多块连接所述导液管且垂直于所述导液管的散热片;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支均流器;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支均流器;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沿所述导液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为长方形,所述散热片的径向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液管的径向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片均匀阵列分布在所述导液管的周围,相邻所述纵向翅片管的散热片呈交错排列,相邻纵向翅片管的外轮廓边紧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本通许军强白玉青钟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