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蓄能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5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蓄能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缸盖、液压缸活塞和液压缸活塞杆,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开有蓄能腔,所述液压缸活塞上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二过油孔,所述蓄能腔内设置有蓄能腔活塞,所述蓄能腔活塞被配置有用于对所述蓄能腔活塞提供朝向所述第二过油孔的弹力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收回时,能够将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能够将弹簧势能转化为动能,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蓄能腔吸收或者放出液压油可使液压缸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蓄能液压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缸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蓄能液压缸。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缸底、缸盖、活塞和活塞杆组成。当今时代,由于资源短缺,节能环保已成为生产制造的主要目标,而液压缸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行程结束时由于动能无法吸收而导致活塞对缸底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就会降低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和噪音,而以往仅仅使用缓冲而减少液压缸的震动,却无法将能量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能减小活塞对缸筒底部的冲击,运行稳定的新型蓄能液压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蓄能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缸盖、液压缸活塞和液压缸活塞杆,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设置有密封柱塞,所述缸底的前端面开有密封腔,当所述液压缸活塞运行至近行程终点时,所述密封柱塞伸入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缸底上还开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第一过油孔;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开有蓄能腔,所述液压缸活塞上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二过油孔,所述蓄能腔内设置有蓄能腔活塞,所述蓄能腔活塞被配置有用于对所述蓄能腔活塞提供朝向所述第二过油孔的弹力的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蓄能腔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后端面向前延伸,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活塞的前端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的底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柱塞浮动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柱塞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浮动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开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柱塞活动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密封柱塞的插入所述安装孔的部分上以及所述安装孔孔壁上分别开有一圈周向延伸的且能相互配合形成环形容腔的凹槽,所述液压缸活塞上还开有与所述安装孔孔壁上的所述凹槽连通的进珠孔,所述环形容腔及所述进珠孔内均填充有滚珠,所述进珠孔通过锁紧螺钉封堵。进一步地,所述缸底上还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油孔和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的衔接孔,所述衔接孔内安装有进口通向所述第一过油孔、出口通向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的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活塞包括环状本体和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伸入所述环状本体的内腔中且所述柱状本体与所述环状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柱塞和所述第二过油孔均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后端插入所述液压缸活塞内并与所述液压缸活塞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收回时,能够将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能够将弹簧势能转化为动能,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蓄能腔吸收或者放出液压油可使液压缸运行稳定;本技术能够降低液压缸活塞对缸筒底部的冲击,并可减少液压缸震动以达到提高液压缸寿命和降低能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缸筒、2缸底、21密封腔、22第一过油孔、23单向阀、3液压缸活塞杆、31蓄能腔、32蓄能腔活塞、33弹性件、4环状本体、5柱状本体、51密封柱塞、52第二过油孔、53滚珠、54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本技术蓄能液压缸,包括缸筒1、缸底2、缸盖(未示出)、液压缸活塞和液压缸活塞杆3,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设置有密封柱塞51,所述缸底2的前端面开有密封腔21,当所述液压缸活塞运行至近行程终点时,所述密封柱塞51伸入所述密封腔21内,所述缸底2上还开有与所述密封腔21连通的第一过油孔22;所述液压缸活塞杆3上开有蓄能腔31,所述液压缸活塞上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腔31连通的第二过油孔52,所述蓄能腔31内设置有蓄能腔活塞32,所述蓄能腔活塞32被配置有用于对所述蓄能腔活塞32提供朝向所述第二过油孔52的弹力的弹性件33。本技术中的蓄能腔活塞32与蓄能腔31的内壁构成密封滑动配合,其与液压缸活塞结构、功能相类似,但蓄能腔活塞上不需要连接活塞杆,结构要求更低。本技术在工作时,当液压缸活塞杆收回,液压缸活塞运行至近行程终点时,密封柱塞伸入密封腔将第一过油孔封死,这样液压缸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由于无法进入第一过油孔,只能通过第二过油孔进入蓄能腔,并推动蓄能腔活塞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前移动,从而将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之后当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液压油进入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此同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蓄能腔活塞朝向第二过油孔移动将蓄能腔内所存储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过油孔挤入液压缸的无杆腔,推动液压缸活塞向前移动。在液压缸的使用过程中,当蓄能腔活塞左右力平衡时,蓄能腔活塞处于暂时稳定状态,每当液压缸的无杆腔有压力波动时,在弹性件和蓄能腔活塞的配合下,蓄能腔吸收或者放出液压油从而使液压缸运行稳定。具体实施中,所述蓄能腔活塞32与所述蓄能腔31的滑动配合方向与所述液压缸活塞与所述缸筒的滑动配合方向相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缸底2上还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油孔22和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的衔接孔,所述衔接孔内安装有进口通向所述第一过油孔22、出口通向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的单向阀23。这样设计,第一过油孔22不仅能够用来出油,还可以用来进油,这样不需要另外开设进油口,当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液压油经由第一过油孔、单向阀进入液压缸的无杆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3为弹簧。弹簧的弹力更加均匀、稳定,实用性更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腔31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3的后端面向前延伸,所述弹性件3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活塞32的前端面,所述弹性件3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31的底壁上。这样设计,结构更加合理,容易制作装配。蓄能腔可根据负载或蓄能要求填充一定比例液压油和惰性气体混合物。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柱塞51浮动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这样设计,密封柱塞能够自定心进入密封腔,降低精度要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柱塞51上开有环形密封槽,用于密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柱塞51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浮动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开有安装孔,所述密封柱塞51活动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密封柱塞51的插入所述安装孔的部分上以及所述安装孔孔壁上分别开有一圈周向延伸的且能相互配合形成环形容腔的凹槽,所述液压缸活塞上还开有与所述安装孔孔壁上的所述凹槽连通的进珠孔,所述环形容腔及所述进珠孔内均填充有滚珠53,所述进珠孔通过锁紧螺钉54封堵。具体实施中,滚珠53采用钢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活塞包括环状本体4和柱状本体5,所述柱状本体5伸入所述环状本体4的内腔中且所述柱状本体5与所述环状本体4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柱塞51和所述第二过油孔52均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5上。这样设计,方便制作安装,如方便加工第二过油孔和凹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活塞杆3的后端插入所述液压缸活塞内并与所述液压缸活塞螺纹连接。这样设计,容易制作安装,实用性更好。具体实施中,在各部件接触部位有装有密封件,焊接件除外。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蓄能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缸盖、液压缸活塞和液压缸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设置有密封柱塞,所述缸底的前端面开有密封腔,当所述液压缸活塞运行至近行程终点时,所述密封柱塞伸入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缸底上还开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第一过油孔;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开有蓄能腔,所述液压缸活塞上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二过油孔,所述蓄能腔内设置有蓄能腔活塞,所述蓄能腔活塞被配置有用于对所述蓄能腔活塞提供朝向所述第二过油孔的弹力的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蓄能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缸盖、液压缸活塞和液压缸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设置有密封柱塞,所述缸底的前端面开有密封腔,当所述液压缸活塞运行至近行程终点时,所述密封柱塞伸入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缸底上还开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第一过油孔;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开有蓄能腔,所述液压缸活塞上开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二过油孔,所述蓄能腔内设置有蓄能腔活塞,所述蓄能腔活塞被配置有用于对所述蓄能腔活塞提供朝向所述第二过油孔的弹力的弹性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蓄能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蓄能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腔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后端面向前延伸,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活塞的前端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蓄能腔的底壁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蓄能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柱塞浮动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活塞的后端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蓄能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柱塞通过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