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25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轨道机器人包括基体、轨台清洁部、行走机构以及轨壁清洗机构。基体的行走凹槽将基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轨台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轨台清洁部设置于轨台部分。行走机构设置于第一部分,行走机构被构造为带动基体沿行走方向移动。轨壁清洗机构与第二部分弹性连接,轨壁清洗机构的部分暴露于行走凹槽中,轨壁清洗机构被构造为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抵靠轨道。该轨道机器人应用于清洗铁轨表面的污渍,提高轨道表面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或路枕,功用是把钢轨的重量分开散布,和保持路轨固定,维持路轨的轨距。一般而言,轨道的底部为石砾铺成的路碴。路碴亦称道碴、碎石或道床,是为轨道提供弹性及排水功能。铁轨也可以铺在混凝土筑成的基座上(在桥上就相当常见)甚至嵌在混凝土里面。现有的没有专门处理轨道表面的清洁装置,暴露于外的铁轨外观不整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机器人,该轨道机器人应用于清洗铁轨表面的污渍,提高轨道表面清洁度。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基体,基体沿行走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基体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底面沿行走方向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行走凹槽,行走凹槽被构造为与轨道的轮廓对应;行走凹槽将基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轨台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远离,轨台部分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沿行走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体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开设有沿所述行走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行走凹槽,所述行走凹槽被构造为与轨道的轮廓对应;所述行走凹槽将所述基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轨台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远离,所述轨台部分与所述顶面之间具有蓄水空腔,所述轨台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蓄水空腔连通的出水部;轨台清洁部,所述轨台清洁部设置于所述轨台部分;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行走机构被构造为带动所述基体沿所述行走方向移动;轨壁清洗机构,所述轨壁清洗机构与所述第二部分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沿行走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体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开设有沿所述行走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行走凹槽,所述行走凹槽被构造为与轨道的轮廓对应;所述行走凹槽将所述基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轨台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远离,所述轨台部分与所述顶面之间具有蓄水空腔,所述轨台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蓄水空腔连通的出水部;轨台清洁部,所述轨台清洁部设置于所述轨台部分;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行走机构被构造为带动所述基体沿所述行走方向移动;轨壁清洗机构,所述轨壁清洗机构与所述第二部分弹性连接,所述轨壁清洗机构的部分暴露于所述行走凹槽中,所述轨壁清洗机构被构造为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抵靠所述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包括出水通道和阀门,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蓄水空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沿所述行走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轨台清洁部平行;所述出水通道靠近所述轨台清洁部的周壁间隔开设有多个出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台清洁部为设置于所述轨台部分的清洁海绵;所述清洁海绵沿所述行走方向嵌入于所述轨台清洁部并且与所述轨台清洁部的内轮廓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内部具有安装空腔;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轴以及多个行走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中,所述传动轴沿所述顶面至所述底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之德熊晗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科德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